钒花筑梦赤子心

2019-11-25 16:54李伟何志佳
企业文明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化工艺

李伟 何志佳

“流水金沙,鳳凰火树,钢城别样风光。微雕南北,昼夜四时忙。遥记当年萧瑟,施妙手,陈迹新妆。更郊外,樱榴交映,老少事蚕桑。思量,三线地,英雄气概,最是难忘,且思学时梦,又促远航。转眼韶华暗换,再出发,谱育兰章。情归处,苏杭纵好,此地似家乡。”

以上这首词赞美了“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著名的钒钛之都——攀枝花,也表达了一位攀钢钒产业青年技术人才对攀枝花和攀钢的热爱。这首散文词的作者就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钒制品厂主任工程师汪超。

找准定位

汪超,出生于安徽舒城,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的是冶金物理化学。2006年毕业时,他慕名来到了享有“世界钒钛之都”之称的攀枝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攀钢,选择了攀枝花钒制品厂,踏上了追寻梦想的征程。他以专业的敏感,深知这里资源得天独厚,是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热土。参加工作13年来,汪超都在和钒打交道。从技术开发室到氧化钒车间再到生产技术室,从作业区技术员到副作业长,工作前5年,汪超几乎每年换一个岗位,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和指导对他全面了解钒制品生产技术、熟悉生产现场、掌握生产情况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他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快速融合升华。

2008年,为实现生产连续性,该厂决定在氧化钒生产线采用全新的浸出工艺,选择在五氧化二钒作业区进行工业化试验,汪超牵头负责该项目。他查阅大量资料,参与工艺设计,跟踪施工进度质量,长期坚守在现场,试验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为该厂氧化钒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提供了实践依据。扩能生产线建成后,实现了生产的连续性,极大地提高了氧化钒生产能力和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

“到现场解决问题,拒绝纸上谈兵”是汪超的一贯作风。2018年6月,氧化钒作业区浸出工序浸出液出现液体浑浊、沉淀困难的情况。汪超赶到现场,查看了工艺运行情况后,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立即制定改进措施,消除了质量隐患。长期的现场摸爬滚打,让汪超深知现场生产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状况,只有多掌握和熟悉所有工艺、技术,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不同价态的钒在水溶液中的颜色不同,有黄色、蓝色、绿色……非常让人着迷,我一直对钒的研究很感兴趣。”能从事和爱好有关的工作,汪超很知足。

厚积薄发

攀钢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还在实习期间,汪超就参与了浸出底流渣中钒回收工艺的开发,该项技术产业化后获得了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随后,他全面参与了带式过滤机浸滤工艺攻关,在一次次历练中,汪超得到了成长,技术日臻成熟。

厂里多次委派作为技术骨干的汪超到同行先进企业考察交流。考察学习期间,他将现有工艺及技术进行逐一对标,找出了工艺技术指标的提升空间,对钒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和优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钒资源化利用效果关系到钒产业可持续发展。13年来,汪超“情定钒业”,致力于从事钒固废资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工作。2014年,汪超在重庆大学研修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钒废水中钒铬分离技术作为研究题目,初衷就是要解决攀钢在钒资源综合利用中有价金属难回收的难题。

2018年初,攀枝花钒制品厂启动了一个全新的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试运行初期,高温反应釜专用温度计因釜内条件恶劣被损坏,修复需要一段时间。为保障项目按期完成,汪超不等不靠,主动持红外测温枪冒着80多摄氏度的高温,蹲守在反应釜前进行手动监测温度。2月份的攀枝花乍暖还寒,当别人还穿着棉背心干活的时候,汪超的汗水顺着脸颊在不停地流淌,一个检测周期下来,衣服全部湿透,他用冷水洗把脸、喝口水,马上开始了下一个检测周期。为采集详实工艺参数,汪超每天还要组织人工准确称量添加强氧化剂20余次,总重近2吨,这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那段时间,他每天回家吃完饭,躺在床上5分钟就能睡着。他妻子偶尔埋怨他“卖给厂了,连陪老婆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汪超赶紧赔上笑脸说道:“等忙完这一阵了好好陪你们出去玩玩。”

连月的辛苦奋战,终于按期保障了项目热负荷试车成功。看见生产线运转起来,汪超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下一个攻关项目又接踵而至,带老婆孩子出去玩的承诺,又成了一张“空头支票”,直到现在也未能成行。

“汪超对钒生产工艺理解深刻,遇到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解决措施有力。”在平时工作中,汪超常常和该厂钒化工首席工程师李千文一起讨论工艺问题,李千文对这个年轻人赞赏有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储备知识,积累经验,他常常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查阅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的钒专业资讯动态以及科研进展,确定下一步研究方向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汪超对钒工艺技术有系统性思考。氧化钒在生产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副产物,是制约钒资源综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难题,作为工艺技术人员,汪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思考资源化利用方案,并多次前往攀枝花周边的相关生产企业调研情况,比较工艺,分析风险,形成了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在与中科院的合作攻关过程中,他坚守在一线,从原水取样分析开始,一次次调整工艺参数,摸索反应过程和各种配比,总结优化最佳反应条件,反复多次试验求证实验数据。目前,该副产物综合利用已在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纯度、效率和回收率都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015年以来,汪超先后参加了多项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固废资源化项目,主研的“钠化熟料沉钒液复合浸出新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明专利“粉状五氧化二钒的生产技术及废水处理技术”在2018年第10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发明创业类项目奖”银奖。

逐梦前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汪超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对钒事业专注执着。2014年攀钢处于困难时期,他有机会交流到攀枝花市政府部门工作,但终因难割舍坚守“钒新材料事业”这一初心,选择了留在攀钢。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他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项目,发表科技论文9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5项。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攀枝花市劳模、鞍钢劳模、攀钢标兵等多项荣誉。

对于组织给予的荣誉,汪超倍感珍惜。他表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是长期性工作,需要智慧和努力,也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坚持走下去。他会将荣誉和压力转化为动力,致力于持续推动钒产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钒产业高质量、清洁化发展,为新攀钢和高品质鞍钢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加强,鞍钢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懈奋斗”战略目标,攀钢肩负着高效绿色开发攀西战略资源的国家使命,攀钢钒钛正致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钒钛新材料公司。作为攀钢钒产业领域的青年技术人才,汪超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固废资源化攻坚之路。他又参加了多项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固废资源化项目,并担任其中一项子课题负责人。

“固废资源化不仅是国家战略决策,也是攀钢高质量发展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作为攀钢钒钛事业的接班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三线建设精神和‘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把‘钒事做到最好。我爱攀钢,爱攀枝花,我希望自己能为攀枝花青山绿水永驻贡献一份力量。”对于国家和企业赋予的使命,汪超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汪超用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写下了不平凡的精彩篇章,它们将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激励着党员干部勇往直前,奋力争先,聚焦打造特强钒钛战略目标,扬“钒”再起航。

猜你喜欢
资源化工艺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