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2019-11-26 10:41周海燕
名师在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评价

周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江苏南通 226600)

引 言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打造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出来适合学生学习和高校课堂构建的教学方法[1]。但是受到中考的影响,众多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流于形式,绝大部分知识还是只依靠教师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策略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的分组是否合理,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认知水平,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会安排每个小组中有5~6名成员,如果人数少,学生的任务较重;如果人数多了,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在确定了小组成员人数后,笔者会在每个小组中安排1~2名基础较好的学生,1~2名学习中等的学生,1~2名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分组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分工明确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笔者对组内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指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在平常的讨论中由组长安排组员的发言顺序,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提出质疑。教师在布置一个任务之后,组长首先应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在每位学生轮流发言后,最后安排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并在班级内展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使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

(三)内容精选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准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是任何有争议性的问题都要拿来讨论和探究,所以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教师要在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布置一个合作任务,使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得到答案,这种学习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寻找合作时机

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选在重难点内容的教学上,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如此,他们才会记忆深刻,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这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关系”。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所以这节课对于平行线性质的探索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得出结论,发现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教师及时干预

虽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如果任由学生发展,会出现很多的错误,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做好指导和及时纠正的工作,从而保证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微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引发学生讨论,以此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问题: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沿着同一条公路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相距36km,12时,两人又相距36km,求A、B两地间的路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后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出这道题,包括直接列算式的方法,也包括列方程组。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于算式转化成方程的熟练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一)面向小组,注重激励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关注到每位学生,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2]。比如,笔者会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首先对小组的整体表现作评价,然后分别对组内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对负责展示的学生的口语表达及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会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全员参与,兼顾公平

对于小组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实行不同小组之间的互评或者是组内成员的互评等。比如,在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自己所在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然后对其他组进行整体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加公正、公平,也能够让学生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三)贯穿始终,及时调整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一个优秀的观察者,当听到不错的发言后,要及时表扬,当看到一个小组发言机会不多,或者讨论没有结果时,可以增加该小组成员的表现机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此外,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尝试,所以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学动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评价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