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坚韧、隐忧:《背影》主题新探

2019-11-26 10:52
文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乡思父子朱自清

霍 亮

《背影》的文本分析不仅要对文字表层的含义保持敏感,还要对文字背后深藏的欲望抱有同情,这才是健全分析视角,并摆脱原有思维羁绊的诉求。而朱自清在《写作杂谈》中说:“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尽然,我不大信任自然流露”。但在教学的实践场域中《背影》情感的自然流露俨然已成为焦点。概言之,这种情感的流露多半是父子深情、以及父子之间有隔膜的爱。正如部编版《背影》中预习部分展示:“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基于此,本文面向文本,背靠理论,将其分析引向回望内里,从离情别绪之乡思、坚韧不拔之意志、漂泊跋涉之隐忧管窥《背影》。寻译嵌合其中的教育教学生成源泉。

一.千回百转—离情别绪之乡思

辨识隐匿的乡思。乡思似乎是所有离乡之人萦绕不绝的忧愁,或浓烈或淡然,而《背影》中的父子深情却远远遮盖着乡思之情。其实不然,父亲本身就是家乡的符号,父亲身上深深印有家的烙印。尤其构成了朱自清作为文人特殊的文化情结,恰恰这种情结使得朱自清的乡思愈加浓烈。如《背影》第一段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淡淡一句,却意味深长,有父子深情,但也有乡思。只不过深情之后是乡思罢了。接着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此时的背影寄托的是对父亲的深情,最不能忘记的是背影,也是故乡。不难看出背影背后却是对整个乡思的透识。《背影》第二段第三段中描写家中残败的景象,变卖典质、还亏空、借钱办丧事等等,几乎陷入绝境,而家是连接朱自清与故乡的链条。家越是破败不堪,乡情越是愈演愈烈。《背影》中交待作者朱自清从北京到徐州奔丧,后又到南京,继而北上,没有固定的寓所,这让朱自清在漂泊路上对乡思体会更加深刻。由是观之,背影和乡思形成了朱自清情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审美距离重绘乡思。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文本写作的时间构成了审美距离。据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中显示:《背影》写作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存在八年的时间差。由此构成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同时也是心理距离产生的路径。《背影》中多次提到时间距离,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近几年来,但是最近两年的不见”,在时间差后都会提到关于家和父亲。而家和父亲都是家乡的符号,时间上的差距会引起乡思情感上的波动,时间波动越大,思乡情绪越浓。恰恰在空间上,作者朱自清也是位移不断,在文中显性的空间变化有:北京——徐州——南京——北京;但隐性时间也同样值得关注,在这八年时间差中朱自清辗转七个地方。隐性空间与显性空间的交融同样使思乡情感浓厚。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朱自清都大量描写父亲,尤其是对父亲送“我”浓墨重彩的表现,在父亲送“我”中父亲也到南京谋事,对于父亲离开家乡,又勾起朱自清思乡的心绪,进而颇不宁静。

乡思是横亘在朱自清心中的痛点,令人感喟的不仅有父子深情,更有回眸时难以缝合的乡愁。从祖母到父亲再到朱自清,甚至是朱自清的儿子,四代人无疑不是家乡的符号。鉴往知来,共同描绘着朱自清乡思的图卷。

二.澄明之境—坚韧不拔之意志

见与不见,匠心独造坚韧不拔之志。随着父与子的别离,“坚韧”也成为《背影》中明晰的表达主题。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自己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父亲背影的深层之后是两年不见父亲的一无所知。之后《背影》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交待,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了亏空等等这一系列悲惨破败的处境。而看不见的却是面对如此困境,朱自清依然能够回北京念书,父亲在面对如此境况,毅然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在一定程度上父亲面对困境还能安慰儿子,因是之故,儿子朱自清受到父亲坚韧性格的影响。文中还有大量描写父亲的段落,多是关于父亲去南京谋事和父亲在车站送“我”,仔细品味父亲艰难的穿越月台,面对月台,举步维艰。抛弃局囿于其中所标榜的父子深情,看到的是父亲坚韧的性格,而这些坚韧的性格又是朱自清亲身体会到的。在这种言传身教中又形成自己的坚韧性格。《背影》中又写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又想到父亲年轻时外出谋生及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如此艰难之下,带给朱自清的是坚韧不拔之志的震撼。一言以蔽之,朱自清的坚韧不拔之志是与父亲一起成长起来的。正是这看不见的坚韧传承着家的坚韧文化。

文化原型下“背影”意象昭示着“坚韧不拔之志”。如此一来,将“背影”作为意象来看,却承载着朱自清坚韧不拔的志向。往往原型以象征的形式贮存着文化意蕴,“背影”正是以这样的原型意象展现出来的,单就“背影”在文中出现的次数与位置来讲,“背影”一词并不凸出。但文中共有三次出现“背影”,分别位于第一段,第六段,其中第六段两处,也是第一段中“背影”所展现的坚韧在读者心中回响。之所以能够展示其坚韧,是因为父亲的背影是坚韧的,这些坚韧来自于父亲面临困境后能够甄别,即使是祖母去世、丢了工作等祸不单行,也能够摆脱困扰。而朱自清在父亲的安慰下安心求学,在经南京时,朋友有约一笔带过,但在接下来的“背影”描写中却是细之又细。尤其在父亲送我坐车时,这种坚韧的性格达到顶峰,主要表现在朱自清对父亲坚韧性格的描写,从讲定价格,捡定座位,铺紫毛大衣,买橘子这些勾勒出父亲背影坚韧的一面。但这些父亲“背影”意象通过父子深情,将其坚韧映射到朱自清身上,在下文中“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表现出无法摆脱生活的驳杂后坚韧的妥协。

不断延宕又颇具坚韧的朱自清在最后发出:“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叹,反过来看这种感叹是其坚韧在向现实的妥协,越是妥协就显得坚韧是这般如此珍贵。

三.天涯倦客—漂泊跋涉之隐忧

离去——归来——再离去生成朱自清漂泊的隐忧。回顾《背影》清晰的看出朱自清漂泊的轨迹。从朱自清离去开始谈起,文中在第一段写到我与父亲分离两年,而离去之后,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即便是求学,这种求学所带来的孤独感难免会触及朱自清的心灵;那么朱自清归来之时,祖母已逝,父亲失业,加之父亲入不敷出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再一次深深刺激了坚韧的朱自清;再离去时是父子同时离开,父亲谋生,朱自清北上求学,而在北上时辗转南京,也就是在南京父子离别时再此深化了漂泊之感。此时的漂泊跋涉想必定涉及父亲离开家到南京谋事的漂泊之感,父子之间达成漂泊的隐忧默契。与此同时,朱自清在写《背影》时,与父亲送别朱自清的事实已有八年之久。也是在这八年之久,朱自清奔波七处谋生,在第一段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父亲与朱自清同是奔走,接着又写父亲少年外出谋生,做了很多大事,而朱自清也是东奔西走,承担着家庭重任。故而朱自清的漂泊隐忧在父亲的跋涉谋生中一泄无余。两者相衬共同囊括了朱自清与父亲的隐忧。

思有其序,挖掘漂泊跋涉的隐忧,尽显朱自清担己之忧。漂泊跋涉的隐忧加剧了朱自清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祖母去世、父亲老来颓唐的观照。《背影》在开头写祖母去世,回家奔丧,又见满园狼藉,不禁流泪。而父亲却安慰不必难过,加上父亲失业,家中甚是惨淡,由此催生了朱自清心中悲凉的种子。写到这里朱自清不得不思考自己,这种触目伤怀的情感自由喷发。继而在父亲送我坐车时,又表现出对父亲深切的亲情之感,这又不得不提及下文父亲年轻外出谋生,做了许多大事,老境如此颓唐,不能自己。由父亲的坎坷经历,朱自清想得到自己会不会像父亲一样,在将来之日又走父亲的老路,朱自清再次陷入困境。之后朱自清在文中提及父亲渐渐忘却自己的不好,只惦记着自己及儿子,那么这些也在鼓动着朱自清思索将来与儿子会是怎样的。但在结尾朱自清又写到父亲来信说大去之日不远矣,再次碰击朱自清的心灵。总之,从父亲及家,朱自清想到自己,那种难以秉持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触动朱自清。

触目伤怀本来就是文人情感的源泉,那么朱自清在父亲背影中看到的恰恰是破败不堪的一面,也是这一面使朱自清对生活有清醒的认识,也有意无意的将父亲与朱自清联系,从而使父亲与朱自清紧密结合,呈现出朱自清为己隐忧的繁杂的一面。

四.余论

从乡思、坚韧、隐忧评析《背影》,为其教学了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更新了传统父子深情主题,吸纳了新的探究思路。概莫能外,《背影》中的父子深情与乡思、坚韧、隐忧同样构成了朱自清《背影》的探析韧度。

猜你喜欢
乡思父子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乡思
乡思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