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问题和对策

2019-11-26 15:37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脑教材信息技术

王 霞

(新疆喀什市阳光小学,新疆 碦什 844000)

信息技术课,主要讲说的是电脑的日常维护和应用方法,再涉及深层的领域,就是对电脑应用技术的深层开发和研究内容,如编写程序、制作软件和网站等,小学阶段所设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基础性很强,它是学生认识电脑,学习电脑科学的一个门户。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此格外重视。以下就是笔者的部分粗浅认识。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材版本较多,课时配置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地域跨度大,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的教材版本也是各有千秋,而最终他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升入初中、高中后,这种基于教材差异而衍生出的学识差异就会体现出来。另外,不少学校在对信息技术课时的分配上也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曾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阶段的总体教学用时应当为68学时,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学习依旧存在削减这一教学用时的现象。其二,就是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逐渐缺失,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说讲过程,而轻视了学生的发言过程。教师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自己的教学指导内容,学生对于教师的“侃侃而谈”也是一头雾水,到了最终的期末考试,才看到了很多不足。其三,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未能在综合、健全和完善的考试测评机制中体现出来,当前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课测评机制,依旧是“一刀切”的上机考试和理论答题的方法。学生在这种考试制度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学习兴趣自然日渐式微。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教材编写和选用,保证教学用时

教材的编写者应当在参考现有各类教材版本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材实施科学、创新、统一的编写,让新版的教材更加贴合各个地区的教育实际,教师的师资设备条件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如此,才能在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让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提升。此外,学校的管理者,应当进一步合理分配课程教学用时,切实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68个学时,让学生不至于因为课时不够而“吃不饱”。从另一方面来说,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也应当从“监督者”的角度对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监督,提出课时分配建议,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用时,使其更加充分、充足。

(二)增强师生互动,激发思考和探究兴趣

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考,二者的分离,则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教学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打破教师一个人“独揽”课堂的局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指导“PPT幻灯片制作”中的“超链接”知识时,很多学生不理解“超链接”的含义,加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笔带过”的方式,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有效应用“超链接”。而在PPT的制作中,超链接是一中非常实用的技能,它可以让PPT变得更加灵活,比如,鼠标点击某段目录的文字,会直接进入到一个新的界面,这个界面可能还是一个文字的补充和说明,也可能是图像和视频,学生学习它,可以让自己的动画制作更加大放光彩。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启发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将超链接当做是一扇门,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推开一扇门之后,会怎样?”学生异口同声,“进入房间”,“是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利用超链接,制作一个门,并且设计一个新房间吧!”如此,通过这样的教学启发,有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更让孩子们跃跃欲试。

(三)响应课改精神,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好教学评价的环节,比如,将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实施“等级制”,并且遵循“以考促学,以考带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电脑作品制作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综合理解,再次,还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提问,纳入考试测评机制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清不足,识别优势,进而有目的的弥补。

综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多元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该教学实践中衍生的部分问题,笔者展开了简要探讨,其中有优有劣,希望对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电脑教材信息技术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