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2019-11-26 07:35刘佳旻张正芳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院校

刘佳旻 张正芳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理念最早是上海提出的,主要是要挖掘专业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中蕴含的德育思政育人元素,改变过去专业课及通识课程教学中单一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教育方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教学全过程育人。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将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中共中央一贯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如何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上为高校指明了方向。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在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又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3]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18年江西省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颁布《关于开展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发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受众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公共课程,更应该挖掘它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德育资源有效融入体育课程,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体魄、远大理想、崇高品德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

第二,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试点中,上海各高校走在前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他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以外堂实践教学为主的公共体育课程,基本上还是偏重于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在于思政课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体育老师主要是在操场上为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他们在课程思政改革、思政元素融入方面还有欠缺。有待于试点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中的全过程育人。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体育课作为一门在高职院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都必须开设的公共课程,不仅涉及的学生范围广,更重要的是体育课本身蕴含了大量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元素。例如各类赛事中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吃苦耐劳、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公平公正意识;规则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体育赛事中的礼仪、对他人的尊重等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担当意识。而且体育课更侧重于运动场上的实践,在队列整理、借还体育器材、技能教学与技能练习过程中更能做到“知行合一”。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在体育教育目标中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4]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中,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贯注重的是身体健康及技能掌握目标,忽视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更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及价值引领目标。体育课程要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必须挖掘体育文化、精神价值,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德育内容,特别是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引领目标,为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明确方向与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繁多,有田径、球类、艺术体操、体育理论等,以往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是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往往容易忽视体育精神传承,学生品格培养,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爱国情操等价值引领内容。因此,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体育课中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提升育人效果。[5]例如,将武术、蹴球、毽球、民族健身操等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崛起的过程融入体育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融入体育知识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与责任担当意识;将女排精神纳入运动场上的篮球、排球、田径等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轻言放弃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等。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育人效果

第一,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体育老师不仅仅是传播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还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坚定四个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传道者自己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6]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良好的风貌带动学生,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内容入脑入心。体育课大多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身体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要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从队列整理、教学项目、练习训练到最后结束都要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充分发挥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如在整队过程中利用师生互相问候环节,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器材的领取环节中,要让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自觉归还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篮球、排球等项目教学中,要设计融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田径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怕吃苦的精神,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重多蕴含思政因素的案例、情景视频,结合富有感染力的体育话语,典型示范、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精神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做到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如球类运动课讲女排在奥运会上拼搏的故事,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健儿艰苦夺冠的故事。在练习训练中采用分组和合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建立蕴含思政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德、习惯和责任意识、思想道德素养等思政方面的内容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对他们进行多维度评价,使评价体系体现完整的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仅限于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育人态度和育人效果,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起来。

总之,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也必须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然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重视学生内在精神与外在健康体魄的培养与锻炼。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