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9-11-26 21:54
读与写 2019年22期
关键词:边长正方形创设

周 慧

(甘肃省临夏广河县城关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的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有一种通过认真思考就能解决的感觉,问题太难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则是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因此,新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辟新颖的教学模式。

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2500 年前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时看到地板砖中反映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图形。看着这一图形教师提出问题: (1)你能找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吗?(2)第二幅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于是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与问题的双重刺激下,激发学习的兴趣,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学习状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为探究勾股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的学习是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新知识的引出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复习中得到的。这也是问题产生的源泉,由此教师可以在此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平方根”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分米,则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学生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能得到边长是 3 分米。教师接着追问: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分米,边长又是多少呢?于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得不到答案。这样就唤起他们极大的好奇心: “这个边长是多少呢?”带着这一问题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求问题的答案,为平方根的学习铺好路。初中数学还有很多类似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此巧妙设问,既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无限的向往。

3.在自主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一旦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就会运用此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增长自身的见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辅助学生自学的方式有很多,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其中的一种。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试着写几个同底数幂相乘的算式?根据乘方的意义推导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法则,并用语言和字母概括这一法则。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认真自学,提高自学效率。

4.在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生活实际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生活化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并不是纯理论的学习,而是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实践学科。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了,某同学要到玻璃店配一块与此玻璃一样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带哪一块去?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只留有一个角、一条边,以及两个角与一条边的三块玻璃,让学生做出选择。这样的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为数学教学添彩添色。

猜你喜欢
边长正方形创设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剪正方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剪拼正方形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大楼在移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