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历史课“有笑”才“有效”

2019-11-26 21:54李万洪
读与写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丞相孔子历史

李万洪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辽宁 本溪 117000)

“有笑”的课堂是一种良好的氛围,是一种放松的心情,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是一种畅所欲言和交流互动后成功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教师的语言修养,特别是幽默语言的运用是这门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正确地驾驭课堂语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设法在学生心里激起兴趣的波澜。

1.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提神醒脑,提高效率”

教师一句生动的语言讲解,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能大大缓解学生的内心焦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谁都爱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课堂上时不时要照照镜子,梳梳发型,臭美一番,全然忘记了老师的存在。有一次我在讲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时候,我出示了孔子的人物画像.,先不厌其烦的进行文字疏通,语义概括,但是依然掩盖不住学生的茫然不解和一脸不屑的样子。我给学生讲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故事。孔子的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这个故事说明人不能钉住眼前一点表象,要有长远的打算。我微笑着说:你们认为影视剧明星 葛优和黄渤,他们二人帅吗? 帅!那么,孔子长相很酷, 是丑帅,用今天的话说叫:“屌丝逆袭”。这说明什么?说明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人不要一味注重外表,要有广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远大的理想,为人类谋福祉。孔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精选巧用图像史料,展示出一张张精美的历史图片和对每一幅图片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没有“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他们会很愿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编引顺口溜,幽默里有智慧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够使呆板、乏味的历史变得生动、形象,从而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历史教学顿生色彩,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上,归纳、总结从秦朝到元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一课时,我就编成了顺口溜:“汉郡国推恩中央强,唐藩镇节度乱地方,宋禁军收兵收权将,元行省宣政宣慰小”。“ 秦三公九卿皇帝高,汉武加设内外朝,唐行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副宰相。元设中书明废相,内阁军机皇帝扛”。皇帝要集中权力,加强君权,权力集中了,要办的事也多了起来,但皇帝又没有三头六臂,设丞相吧,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太大了,皇帝又睡不着觉了。怎么办?.汉武帝的办法是“ 架空你!”,我不用你,我用别人,我用内廷官员,外朝官不用。然后找个借口把丞相或撤或关或杀!汉武帝时的丞相善终者不多。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但是明清在废除了丞相后,也彻底扫荡了政治中的积极因素,仅仅剩下了君主专制的帝王专权了。

3.扮演角色,情境再现,寓教于乐

在历史教学当中,扮演角色,情境再现等多种方式的应用,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带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在讲《秦的统一》一课时,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我让几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让学生知道这个历史事件以后,秦始皇加速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步伐。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表现,使得学生们对这一历史故事的理解记忆深刻,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又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为了让学生体会当时中国被列强控制瓜分的感受,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前后左右相邻的学生逐个拿走这个学生的东西,并将学生的占地范围缩小,最后这个学生被前后左右学生瓜分的什么都不剩,而且课桌和椅子也被瓜分走。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当时百姓所处的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如今的生活,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勿忘国耻”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结,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创造课堂氛围。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给历史教学增添风趣、幽默,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历史学习的趣味,更持久地保持学习注意力,强化历史教学的有效成果的同时,教师还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形象的音频、视频及图文资料,使学生如临其境,被历史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想学、乐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有笑”以至于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丞相孔子历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