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2019-11-26 12:0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香菱刘姥姥曹雪芹

【作文题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罗曼·罗兰《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题目解析】

2019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的形式,而且是多则材料。要想写好并不容易。多则材料作文题的审题难度远远大于单一材料的作文题,需要考生深入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共性与联系。

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里的“乐”指一种兴趣、爱好。

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尽责任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这里的“乐”体现责任、担当。

第三则材料的意思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虽苦犹乐。这里的“乐”意味着热爱和执着。

综合三则材料,“乐”其实就是喜欢一种工作或做一件事,以其为乐,从中得到乐趣。可写议论文,谈对“乐”的认识和思考;可写记叙文,写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

[考场佳作]

乐在其中 安徽省考生

“她慕雅女雅集而苦吟诗,可以说是精魂备至……”

听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香菱。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老师告诉我,《红楼梦》中不仅有呆疯魔仙的香菱、共读《西厢记》的宝玉与黛玉,还有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看着老师的嘴角扬起美丽的弧线。笑声回荡在办公室清甜的空气中,我仿佛看到了老师内心尽情尽兴的欢乐!在这种情致的影响下,我也生发了阅读《红楼梦》的念头。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含笑拿出她读过的《红楼梦》,说:“好好去读吧,记住要‘心不在焉。看书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从书里得到些什么,纯粹地走进人物内心,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就可以。这是一种无功利的阅读。有问题跟我说!”不出所料,没读多少,我的困惑便来了:为何前五回都没有讲到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呢?这么多人物,关系怎么这么复杂!

耐着性子、硬着头皮重读了一遍前五回,我还是懵懵懂懂,搞不明白曹雪芹为何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大家。带着这个疑惑,我找到了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这便是曹雪芹文笔的精深与高妙之处。她继续给我点拨,让我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直到读到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那一刻。理解的快乐终于袭上了我的心头。

为了深入地走进《红楼梦》,享受这份阅读的快乐,我找来电视剧《红楼梦》,对照着之前读过的情节细细观看,感叹曹雪芹是如此伟大。他把刘姥姥这个村野老妪的善良、机敏,将大俗和大雅、贫穷和富贵,描写得淋漓尽致。刘姥姥就是一架摄像机,通过她的眼,我看到了贾府的盛衰。

回顾自己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从最初的走近《红楼梦》,把畏难和困惑变为亲近与理解,再到走进《红楼梦》,与书中人物同欢乐共伤悲,然后与悼红主人同欢乐共伤悲,这是一个激发和积累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五柳先生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愉悦心情,有了切身体会。

讀书有时虽难,但乐在其中!

推荐理由

本文首先交代“我”阅读《红楼梦》的缘由,然后叙写“我”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紧扣题目。不足之处是怎样解除“疑惑:写得不清楚,对“快乐”萌生的过程写得不透彻。

猜你喜欢
香菱刘姥姥曹雪芹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