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问题刍议

2019-11-26 13:27李其键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九年级部编版问题

李其键

内容摘要: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相比于先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结构、知识体系和选文内容上均有所创新。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选文在部编版教材中略有变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选取的作家較少,不利于学生现代文学史观的形成;选文偏向传统小说,不利于学生现代小说观念的培育。

关键词:部编版 九年级 中国现当代小说 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规限着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指引着学生的阅读选择。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选文数量占据了选文总数的半壁江山。相比于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上都更加契合当下社会,也更容易为中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无论是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还是技巧的繁复,都是散文、诗歌、戏剧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选文就显得格外重要。选择什么内容的小说,不仅制约着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而且影响着人文精神的培育。2018年出版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在单元结构、知识体系和选文内容上都与以往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有较大不同,其中的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选文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小说的选篇上,九年级上下两册都是采用“现代+当代”的选文模式。其中,鲁迅的小说独占了现代小说的位置,而当代小说的位置则分别被三位作家所占据。《故乡》和《孔乙己》是影响了数代人的经典课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无疑处于“定篇”的地位,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绕不开这两篇不朽之作。根据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说法,这正是坚持了教材编写的“守正”立场[1]。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小说的选文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用阿城的小说《溜索》替换了原来人教版教材中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这反映出部编版教材的选文倾向——一是加强了对本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二是提升了对新时期作家作品的体认程度。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国门的重新打开,各种西方文学思潮纷至沓来,“文革”十年间备受打压的作家们也开始重新提笔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五四”之后又一个文学高峰期。曹文轩、阿城、刘绍棠正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正体现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并存。

二.选文问题

1.选取作家较少,不利于现代文学史观的形成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有机统一,语文学科承担着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的重任。入选语文教科书的文学篇目,都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语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负担着普及文学史的任务。如同中国古代文学绕不开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也绕不开“五四”新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然而,在九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现当代小说的选文是值得商榷的。从上文的统计数据来看,选文失衡的情况并没有完全解决。

毫无疑问,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名气最大,成就最高,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故乡》和《孔乙己》脍炙人口,是“五四”新文学的标杆性作品。然而,九年级教材中的现代文学只选取鲁迅的作品,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样容易窄化学生的文学视野。如同中国古代文学,讲习唐诗必提李白、杜甫、白居易;讲习宋词必提苏轼、柳永、李清照;讲习元曲必提关汉卿、马致远。在现代文学史上,除了鲁迅之外,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无疑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如郁达夫的《薄奠》,茅盾的《林家铺子》,老舍的《月牙儿》,沈从文的《萧萧》,巴金的《憩园》,都是历来广受赞誉的作品。从“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的选文标准来看,这些作品理应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语文教材的编排空间是有限的,但选文范围却是宽广的。单一地选取鲁迅的小说而忽视其他经典作家的作品,并不利于中学生现代文学史观的形成。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作品的删减,其意图并非削弱鲁迅的经典地位,而是试图对这种现象进行纠偏。因此,在选文上如何平衡鲁迅的小说与其他现代作家的小说,仍旧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比于年代较早的“五四”新文学,新时期文学由于距今时间较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家作品尚未被经典化,因而当代文学的选文标准更偏向于“时代性”。七年级下册引进了近年来声名大噪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带上她的眼睛》,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有意顺应时下的文学潮流。然而,在九年级上下册中,当代名气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莫言的小说却并未入选。不可否认的是,曹文轩,阿城,刘绍棠都是当代十分优秀的作家,曹文轩的儿童文学,阿城和刘绍棠的寻根小说都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教材有限的编排空间里,悬置了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否有失妥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偏向传统小说,不利于现代小说观念的培育

尽管“故事性”“情节化”“因果性”始终是小说的基本文体特征,但二十世纪以降,传统小说的文体特征愈发受到挑战。许道军先生在《大学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篇》一书中指出:“现代小说出现向人物内心发掘、淡化情节、有意强化故事意义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甚至精神分析小说。”[2]遗憾的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选文并没有反映出这种趋势,选取的依然是以人物、情节、环境为核心的传统小说。可以说,语文界与文学界实际上处于断裂状态。

课文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选取什么样的小说作为课文,决定了教师教习的文体知识,也决定了学生的认知图式。现代小说的缺位,使得教材中的小说选文缺乏阅读难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固化,认为小说只有一种样式,都必须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这“四大件”。这也导致了教师教习小说的程式化,学生分析小说的格式化。王荣生先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提到:“北京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他所接触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拿到小说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位教授说,捧起一篇小说,不是用自己的心去触摸它、去感受它,而是习惯性地执意去‘概括、往往还是套用某种现成的公式去‘概括所谓的‘主题,那么这种人已经与文学无缘了。”[3]此番话的矛头无疑直指中学语文教育,而其根源便在于语文教材所传递的文学观念。试观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旨在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通过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去解读小说,由此也反映出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契合这一解读倾向的传统小说。

语文特级教师邓彤在《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一文中指出:“一篇小说可以没有精彩的人物,也可以没有复杂的情节,但是不能没有叙述,叙述是小说中最关键的东西。”[4]也就是说,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才是解读小说的关键要素。课文作为被解读的文本,更应以此三要素作为选择依据。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尚未经受足够的时间检验,能否达到入选语文教材的标准还有待商榷,那么已经被经典化的鲁迅小说则应有足够的说服力。《示众》通过诙谐的笔调刻画了各种看客的丑陋面目,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主要人物,只聚焦于一个视点:看客围观犯人;《幸福的家庭》以一个青年作家构思小说时的意识流动与妻子的抱怨、孩子的吵闹相互交错,在理想与现实的比照中对“幸福的家庭”这一命题进行了解构;《弟兄》在张沛君进退维谷的心理、恐怖阴暗的梦境和捉摸不定的现实之间相互穿梭,通过虚实相映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讽。这些小说在叙事上无疑都异于传统小说,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分析方式在此也显得苍白无力,使得师生必须重新审视小说文本的解读方式。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应积极地与文学界对接,适当地选取具有现代理念与技法的小说,如此才能更新教师与学生的小说观念,也有利于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6.

[2]葛红兵,许道军主编.创意写作书系·大学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0.

[3]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47.

[4]王荣生主编.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九年级部编版问题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九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九年级的历史教学
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