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2019-11-26 14:04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温室效应热浪体感

2019年的高温暑热正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北京更是在5月下旬就出现了35℃的高温天气。今年的夏天能取得什么样的火热“成绩”,暂时还不明朗,但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去年夏天高温酷热的成绩单。

复习要趁热

2018年7月20日,离“大暑”还有3天,我国有接近六分之一的国土处于35℃以上的高温中。由于这些地方的人口又比较集中,相当于每10个人中至少有5个人都和你一样大汗淋漓。高温还促使欧洲开启了“高温考古”模式:爱尔兰因为天气炎热引发森林大火,烧出了二战时空军的地面标识;英国杂草干枯,意外显露出了19世纪庭院布局。这波高温甚至攻陷了北极圈:位于北纬70度有一个叫班纳克的地方,记录到30℃的温度!高温还使挪威多地发生森林火灾,军队甚至出动了战斗机发射导弹,靠爆炸冲击波熄灭火苗。

谁是耐热王

复习结束,没有掌握的同学请自觉关掉空调。

虽然世界各地都中招,可对于“高温”的定义,国际上还真没一个统一标准。在我国,当气温达到35℃以上,就称为高温日。如果连续3天以上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或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并有1天最高气温达到38℃及以上,就叫高温热浪。

世界气象组织(WMO):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其间至少有3天高于30℃)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

总结:对于高温耐受度,中国完胜!

天气预报可信吗

在一轮接一轮的高温中,天气预报成了高温预报,高温预警成了每日出门提醒。这时,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也再次困扰所有人:明明感觉超过40℃,怎么天气预报还说只有35℃?

其实,你根本就没搞清楚,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和你感觉到的气温,本质上不是一回事。

天气预报的温度是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体感温度则是人的皮肤感受到的实际温度。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非常多,需要综合考虑气温、空气湿度、阳光辐射和空气流速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蒸煮还是干烤

如果预报的是35℃,可你坐在一辆暴露在烈日下、没开空调、空气不对流的车里,车内温度就可能高达50℃;同样的35℃,别人穿浅色衣服,你穿了件深色衣服,吸收的太阳光更多,感觉更热。而空气湿度则决定了你是被蒸煮,还是被干烤。

前期下雨+后期高温=蒸煮。

降雨后空气湿度大,地面积水多。如果天气模式马上切入高温状态,人就会觉得异常闷热。因为人体要靠出汗来散热,但潮湿空气会阻碍汗液蒸发。据估算,32℃的湿热环境与40℃的干热环境,对同一个人来说几乎一样难受。我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夏季迎战高温时,就屬于蒸煮模式。

前期少雨+后期高温=干烤。

北方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湖较少,空气湿度小,所以夏天盛行“大火猛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疆火焰山。对于南方小伙伴来说,北方的“干烤”比“蒸煮”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这时的太阳辐射更强,地面升温迅速,而人在上面走动……嗯,离烤熟就差一撮孜然了。老板,少放辣!

高温帮凶大调查

造成夏天如此炎热的罪魁祸首,排在第一名的就是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的那个神秘缩写:副高!

副高的全名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是一个在海上生成的巨大而温暖的气团,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因素。在它控制下的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而空气下沉时往往温度要升高,所以副高和温度攀升密不可分。另外,下沉气流不利于云的形成,所以天气就以晴朗少云为主,太阳辐射大大加强,加上这里往往平静无风,综合来看,造成高温天气的要素就齐全了。

除了副高之外,城市热岛对高温天气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不要忘记,夏天越来越热,那是因为地球本身也在变热。又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温室效应。

其实,温室效应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没有它,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海洋会结冰,生命也无法形成。只是如今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热浪一直都存在,但是气候变暖促使热浪来袭更加频繁。北极是最先吃不消的地方,那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温暖”。冰川融化,海冰面积缩小。于是,夏天从北极南下的冷空气疲弱不堪,也是造成夏天炎热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温室效应热浪体感
清凉一下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神奇的樽海鞘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浅议城市进化程度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