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7 07:05赵海平
名师在线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可视化观念教学模式

赵海平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闾井镇初级中学,甘肃定西 748400)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信息技术作为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科目,教学地位越来越多受重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无法形成双向互动,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可视化教学作为新颖的教学理念能够辅助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好地传播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

一、知识可视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知识可视化教学已经开始应用于初中的许多基础学科,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可视化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优越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可视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2]。

首先,传统应试教育限制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和教育部门更重视主要科目的学习,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师不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其次,部分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肯定知识可视化教学,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通过流程图、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图解工具帮助学生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知识。

二、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的方法

(一)观念可视化,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可视化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决定了知识传播与内化的程度,教师要对教学观念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在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做到教学观念的可视化,将抽象的教学观念具体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视觉捕获教师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是适应发展潮流、走向国际舞台的一项重要技能,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做学生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引路人。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育理念,摒弃课堂掌控者的思想观念,通过可视化的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等形式,提高教学观念的可视度和透明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学生的听课规律,在做到可视化教学观念全面贯穿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目标可视化,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比较高的科目,教师不能仅依靠理论的讲解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是需要学生反复地复习知识点才能理解并掌握技术操作。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各不相同,并且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中不能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导致出现各种细节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逐一解答,既延缓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又耽误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视觉表征是知识的可视化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给出的视觉表征了解教学意图。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性格特点,增强学生的视觉表征,将每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种创新教学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列出的可视化教学进程,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找到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答案。目标可视化有利于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三)过程可视化,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解能力

在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都是通过教学流程体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师生借助感官经验和视觉表征促进教与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首先,在授课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文字、思维导图、语义网络和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以幻灯片或者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明确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层次,创设属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构建图形图像、文字视频等视觉材料,将这些可视性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可视化教学模式。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的可视化教学办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可视化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鼓励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等资源,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对知识的理解。再次,在技术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目的,通过可视化流程图、思维网络等教学资料,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握实践要点,从而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的。最后,在课后总结评价中,思维流程图是总结学习成果的最好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流程图展示每节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通过可视化教学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活动。

教师应促进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每进行一节课的知识学习就对框架进行填空补充,将各个知识点、概念、具体操作和作用等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要点。

三、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可视化学习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不论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重大意义。

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说,应用可视化教学首先有助于教师挖掘教学潜能,创新教学形式。应用信息技术可视化教学对课堂主体的转移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应用可视化教学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本领,将课堂重难点有效融入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可视化资源中,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学生通过教师演示的图像视频等知识可视化教学资料,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摆脱被动学习的困境,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可视化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结 语

知识可视化通常是指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递复杂见解的图解手段,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对知识可视化教学进行科学创新,不仅要通过图解形式体现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利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一切可视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从知识可视化教学中获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可视化观念教学模式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思维可视化
坚持系统观念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