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

2019-11-27 07:05陈红芬
名师在线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信息技术

陈红芬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福建福清 350300)

引 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深入探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所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性与乡土性融合原则

地理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各所学校牵头的,其初衷是想结合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课程标准整合、补充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手段,高中地理课堂的日常授课内容可以与生活接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性与乡土性。通过结合本城市的特色,如民风习俗、地理特征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多元化内容整合到地理学科知识中,从而更好地向学生进行展示[1]。

(二)适度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课程开发具有适度性,不能一味盲目地进行课程开发,否则会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心理压力过高。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可以根据当前教学任务、学生地理知识能力基础等来安排。同时,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学习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因此,学校需要安排多种课程形式来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只有保持适度性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2]。

二、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暴露的问题

(一)二者观念存在偏差

众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不一,受此影响,很多教师不够了解校本课程开发,难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引起重视,让教师理解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开发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主体间合作程度不高

目前来看,教师获取校本课程开发等信息的主要渠道,源于少量现有经验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等。而教师在地理日常教学中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非常少[3]。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更倾向于个人化,他们在授课中如果遇到问题通常习惯独自进行处理,缺少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地理作为一门复杂学科,有着非常繁多的知识点,只凭教师自己的力量显然无法使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促进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 策略

(一)从实质性入手,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

学生在地理特色课程中,兴趣会得到激发,思维能力会得到拓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掘课程资源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走进生活中,寻找和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的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大气的变化规律特征,进而迁移到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摸清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在信息技术与其进行融合中至关重要[4]。

(二)教材与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的制订需要科学、合理。在教材的编写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有利的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地理校本课程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达成地理校本课程的整合。

除此之外,教师作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趋向于多样化,来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模式进行整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地理校本课程中设置预习的内容,并让学生也参与到对某一部分地理知识信息的采集中,通过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地理知识信息,倡导他们将知识信息互享,满足他们多方位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设备,方便他们利用设备自由检索地理校本课程信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更新教材与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样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融合。

(三)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

当下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课程开发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并致力于创新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本地特色以资源开发的角度来执行。例如,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合作中,可以在网络中搭建主要平台,并以城市的乡土性为基础,将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内容融合到课程内容中。教师通过在互联网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各种关于地理的音像视频等,可以制作成3D 虚拟效果来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还原的城市地理风貌,使地理课程开发更具有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地理课程,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资料的查阅、采集过程中,并通过互联网与他们进行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中所创新出的新模式。

(四)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保证校本课程的系统性

每座城市都有其专属的城市名片,从地理角度来看,城市地貌到风土人文再到社会经济等都独具特色,因此地理校本课程还可以在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角度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信息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也得到了开发,因此在互联网中构建地理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加以整合的重要渠道。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实时地开展实用性教学,地理知识内容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也能得到加强。在此条件下,我们可以发现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系统性,这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二者之间的整合进程也将得到加速。

结 语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促使课程不断完善。教师不仅要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达到深层次认知,还要注重依托信息技术来促进课程开发,实现创新,同时维持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将与信息技术达到整合,以此更好地迎合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高要求。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