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

2019-11-27 12:16傅维连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岗位

傅维连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开州 405400)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专业实训可以对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传统实训只是按照专业课程的进度,分散性的操作与练习所涉及到的专业技能,最后再进行一次全程模拟与实习。如此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技能、了解简单的账务处理,但是不具备具体会计岗位技能,缺乏完整的认识,导致在面对实际工作时显得一筹莫展,适应岗位的能力不高。

1.按照岗位能力培养方案完成对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的会计岗位有很多,如出纳、电算化、辅助和材料会计等,职业发展性岗位有成本和总账会计。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需要拥有更多的岗位能力,但是在教学计划的限制下,如师资、实训设备、学生认知能力等,导致很难顺利的开展一些项目。为此,需要致力于实训项目针对性的显著增强,通过整合设置和优化实训内容,致力于培养实践性和实用性。

2.体系内容

2.1 专业基础类。这类实训开展依据主要是基础技能,目标在于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基础技能进行有效夯实,如点钞、文字录入、珠算等。这是最简单、学生最容易上手的技能,也是必备常用技能,但是熟练的掌握仍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在时间安排上为第一个学期集中集训,在一到四学期,进行不间断的重复练习,巩固提高。

2.2 常任类。这是学生首次就职率较高的岗位,目标在于锻炼岗位实用技能。按照就业岗位情况,可以通常需要设置四个实训项目,如出纳、材料、往来和电算化等,帮助学生掌握常任会计岗位的技能,帮助学生能够快速上手,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同时,实训应该配合相应的教学一同进行,使二者能够互为补充和融合,且尽量缩短每个子项目的间隔时间,保证连续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锻炼某个会计岗位。

2.3 提升类。这类的依据为学生的岗位提升和职业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学生处理深度会计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考虑设置项目只有两个,即成本和总账会计岗位。相比较于基础类与常任类,对学生所提高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即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超高的接受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专门开设,能够促进其今后的职业发展。

通过训练这些子项目,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整个业务的流程,掌握具体内容和实用性技巧,为取得理想的分层实训效果,可以在第四学期开展提升类项目,此时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岗位能力且熟悉处理流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实训项目。

3.项目实训方式

在开展项目实训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该项目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总体的教学框架下新颖的方法,如小组竞赛、技能比赛和阶段任务引领等,以此有助于实训效果的显著增强,通过对实训方式的不断创新,保证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学生是实训项目的中心,项目的开展需要基于一项具体的项目展开,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要求进行有效的渗透和巩固。如:出纳会计岗位,核心为项目引领,即需要对完成项目的技术要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技术要求进行一一梳理,实训组织方式以教师示范为辅、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做中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技术故障与难题,严格把控质量关,最后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的总结。

为达成实训目标,还离不开现代化实训方式的保障,借助仿真工具、资料和多媒体设备能够实现对仿真实训环境的营造,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对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

4.效果评价

这是对项目实训运行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步骤,主要用来检查目标进度的完成情况,在实训体系中所能够采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将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至关重要。

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对实训过程与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如学生反馈、实训教案等。第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同时兼顾到实训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评价,以此才能帮助学生在反馈中取得显著进步。第三,社会:通过与主体的调查与沟通,从多个方面完成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如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技能熟练程度等,在此坚持上对实训内容、计划、方法进行不断补充与完善,从而才能促进实训针对性与实践性的显著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具体的内容、实训方式和效果评价。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