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019-11-27 19:49王艳丽
名师在线 2019年34期
关键词:梯形三角形师生关系

王艳丽

(甘肃省庄浪县实验小学,甘肃平凉 744600)

引 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创新思维也受到了束缚。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是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随着交流的深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方式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与良好互动,对学生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力争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与质疑,学生只有思考后才会有看法、有质疑,有思考才会有创造力,最终才会达成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达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对教师最大的信任就是教师的鼓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开展创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二、兴趣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场景化,通过活灵活现的生动场景,带给学生无限的乐趣与有趣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创新力[1]。

例如,教师讲授《圆的认知》时,可以引导学生讲述美丽的自然事物,如月亮、星星等,当学生提及太阳或月亮时,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圆”,进而讲授更多关于圆的知识。这样教师通过融入场景,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力,再通过场景中的事物将知识点讲述出来,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创新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授课方式极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而且对学习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试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积极地去学习,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给学生一个完全独立的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探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计算梯形面积的方式只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一种变化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利用图形重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待学生完成自由解题后,再总结学生的解题思路,将学生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最后再深入讨论。这样的授课方式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采用图形结合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其内容相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法将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形象的物质,主动去尝试“数”与“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据通过科学的方式,转化成合理的、形象的图形,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图与数有效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形象化,将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例如,依然是“求梯形面积”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与图形的变化来形象地解释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先画出一个白色的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内部填充上黄色,通过对梯形简单的讲解后,将大三角形分解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在梯形部分填充上红色。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大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小三角形的面积。这样,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形象地、全面地分析数学问题。

五、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优化课堂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转化过程中,新奇的语言、事物、图案等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课程,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还原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情景模式中,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但能让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2]。

例如,针对图形总复习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视频教学,让学生懂得每一种图形的特性,教师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特性与联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质疑新问题的兴趣。在确保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性的前提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尤其针对抽象化课程。

六、挖掘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很多充满未知的世界需要学生去开发。然而,这一切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合作探究成了最好的学习方式[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探索的习惯。

例如,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按照座次排序为学生分组,然后布置作业。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通过小组选派代表发表结论。每个学生都是团队的一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与总结问题,由此可见,这种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提升班级的整体实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启蒙阶段,创新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进一步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导工具,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乐园,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应该善于挖掘合作探究的意义,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梯形三角形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自卑的梯形弟弟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画一画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