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27 19:49盛学中
名师在线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优化作业思维

盛学中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育才小学,江苏金湖 211600)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要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在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了创新变革的发展。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面临着极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落后的作业设计模式,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及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作业设置模式,并对作业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让作业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全面进步。

一、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作业设计通常会局限在重复及再现方面,设置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抄写背诵和重复性的套用,既不具备有效的思维训练价值,又不能满足学生创新素质、人文素养、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导致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作业进行合理设计与布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很多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小学生能够每日坚持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到期末时通常可以记住所学知识的90%左右,如果学生只是每日坚持听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到了期末时则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20%左右。很显然,这两个数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也给予了师生深刻的启发。

作业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已经对语文教学和学生能力发展形成了限制,影响了作业在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方面价值的发挥。为了转变现状,教师需要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着手,改变学生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的情况,调动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创新性的作业支持下拓展学习空间和锻炼语文能力,扎实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主动投入到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中,探寻优化作业设置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法。由于作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烦琐的过程,涉及面广而且要求较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启发性就是一个基础原则,必须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保证作业优化设计效果。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不管是哪项活动都不可脱离思维而存在,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而要保证思维活动效果,就必须运用一定的语言[1]。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思维品质的质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性,将推动学生思维进步作为重点,保证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的同时,并拥有启发性和一定的挑战性作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完善学生思维品质,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趣味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必须要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原则及使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为学生提供不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源泉。教师要积极运用轻松愉悦的活动,激起学生的愉悦感受,强化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促进学生浓厚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保证整体学习效果。传统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式单调,内容呆板,使用的是缺乏变化和趣味性的设计模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如今大力提倡优化作业设计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视和把握,积极设计形式新颖与内容和实际密切关联的趣味性作业,使学生有积极思考和创新解答的意愿,提高学生的成功喜悦感,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积极情绪和兴趣参与学习和思考活动时,会从中感知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感悟创造性带来的乐趣,并为自身的智慧而感到骄傲。

(三)主体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特别指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必须要关心并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毋庸置疑,人的本质就是主体性。主体性的含义是主客体在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通常表现为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这几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而作业设计也要紧紧围绕学生,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所以更要凸显主体性。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要有确切的宗旨和目标,教师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难度,让学生在面对作业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别,设置层次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尝到属于他们的胜利成果。

三、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

(一)锻炼学生思维,保证作业设计科学化

作业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重复单调的作业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提高其科学性,把知识和技能都融入语文作业中,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其一,设计直观性作业。直观性作业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能促进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历事物,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知与了解,保证作业完成效果。例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风景,进而布置关于校园美景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作文水平。其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语文课程本身就有鲜明的实践特点,所以教师要推动学生语文实践素质的发展,并将作业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分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英雄人物的语文作业,在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再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画一幅庐山瀑布图的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创作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庐山的宏伟壮观。

(二)面向学生全体,保证作业设计分层化

语文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也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和优化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与启发。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作业时,要注重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出发点,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保证作业的分层优化设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别。为了避免作业设计的难度过于统一,并让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教师首先需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促使学生在相应的层次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作业难度分层上设置为简单、中等和较难,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选取相应难度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几项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相应层次作业任务:掌握本课生字,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始末,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思考整篇文章是如何诠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主题的;思考自己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你今后会如何做?请完成一篇小短文。因为学生有自主选择完成相应作业层次的机会,因而可以彰显不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习兴趣,保证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缺少的内驱力。为了保证作业安排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要求,教师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设计作业的重中之重。其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体现出对学生作业设计权及选择权的尊重,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也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完《掌声》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练习题,主要针对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运用填空、造句、猜字谜等方法进行巩固性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主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其二,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完成语文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学完《莫泊桑拜师》后,教师可以采用复述文章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然后展开评比活动,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作业形式更加新颖独特,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结 语

总之,作业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关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效彰显语文学科特征,完善作业设计与评价机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用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语文作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优化作业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思维跳跳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