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

2019-11-27 15:02王德顺
读与写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练习册布置分层

王德顺

(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 长春 130306)

1.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过程

1.1 依据学情,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其“心理机制、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感觉和知觉的灵敏度、智力、知识范围、学习成绩、兴趣、态度以及其他种种不同的心理特征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学习兴趣等。教师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样才能设计出不同要求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1.2 激发兴趣,作业ABC。

(1)作业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每日作业分为A、B、C三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布置作业。A层是全员都需要完成的,是在当天新授课结束之后布置的,以基础知识为主,少量的课堂内容提升。布置一些如计算类等习题。B层是面向成绩中等的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或者理解速度有一些慢,且学习不够主动,容易松懈,需要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加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他们的作业重在技能训练,巩固基础的同时培养能力。C层是面向有良好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往往在课堂上已掌握书本内容,课余能有意识地拓展积累,自主探究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他们的作业多为拓展性、思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可以建议,但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自己再次调整层次,尽可能使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布置练习册类作业时,将本节课对应的练习册内容进行分级,如学习《包装》这一课,课后布置的A级作业为练习册1、2、3题,目的为巩固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正确计算。B级作业为练习册4、5题,目的为能解决与小数乘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C级作业为走进生活,进行拓展提升,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作业量分层。作业设计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分为必做、选做和开放性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A类是最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题目;选做作业B类是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开放性作业C类的设计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集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作业难度分层。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可将作业分成浅(A)、中(B)、难(C)三个不同程度来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作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作业,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3 分层评价,良性竞争。教师在检查作业时,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使评价激发学生展开良性竞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于A、B层学生,应更多地给他们提供机会,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与赞赏,使教师的情绪化教学形成学生情绪学习的无比动力,不管哪一层的学生都拥有它的那份成功,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意义

2.1 激发学习主动性。分层之后,各层次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有所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确了各自的学习目的,做作业的自觉性有所提高,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动手,个个用脑的目的。

2.2 增强学习自信心。分层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尝到了学数学的甜头,有了成功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2.3 显著提升量化成绩。实行分层作业后,基础薄弱的学生立足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补充基础知识,从原来的一知半解,到现在能自主进行准确计算,成绩也有所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的学生通过课下的分层辅导和作业的设置,使他们真正的参与进来,课堂的有效评价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得到了有效地纠正,逐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则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作业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作业方式,它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练习册布置分层
练习册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练习册忘带了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练习册忘带了
有趣的分层现象
特别号都有了
雨林的分层
神奇的练习册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