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 更新策略探析
——以榆次老城为例

2019-11-27 07:10邓蜀阳武振波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榆次智慧化老城

邓蜀阳,武振波

DENG Shu-yang,WU Zhen-bo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推进,现代城市发展特点已由增量扩张逐步迈向存量优化,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为当今热点议题。独具历史特色与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也进行了大量的开发保护实践,但最终往往转变为绅士化改造、商业化改造。

为了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建设的严谨性、科学性,同时为设计者提供必要参考,迫切需要研究并运用一些适于其“智慧化”更新的信息化技术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真正地走向复兴之路。

2 相关概念

2.1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对城市各个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使城市系统与城市管理、服务相协同,便于对城市运作进行精细化监管与动态协调。日前,德勤发布《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 多个,中国在建500 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1]。

2.2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城镇中集中连片保存有一定数量历史建筑、构筑物,街巷景观统一、空间关系密切,且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地区。它有较完整的传统风貌,具有历史传统的代表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反映城镇的历史面貌,代表城镇的个性特征[2]。它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特定时期下人们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的记录者。

2.3 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解析

智慧城市不是单纯地将城市高度信息科技化,而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城市特色化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地域特色、文化魅力的物质载体,其更新优化则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普及,历史街区的“智慧化”拥有了必要的技术性保障。历史街区“智慧化”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社会不同人群的期望:政府期望监管力度更加有力,公共服务能力更加优化;运营者期望提高自身运营绩效,降低运营成本;游客期望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和旅游体验。

3 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初探

3.1 “智慧化”总体思路

需要充分把握信息产业与街区建设、服务与管理的特点,以街区空间数据和电子信息网络为基础,对广泛的物质资源进行统一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以达到“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目标。

3.2 “智慧化”建设特点

“智慧化”建设是以一种更安全、高效、快捷、全面的方式服务于游客、经营管理者。它是各种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街区端,实现街区电子票务、BMC 网上商城、旅游分类信息发布、360 度兴趣点展示、精细化地图位置服务,打造出一个开放、直观、互动的综合性互联网技术平台。在游客端,实现旅行者与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的掌上数据查询、获取信息服务,打造出一个支持关键功能掌上办理的便捷终端。

3.3 “智慧化”基本架构

包括四大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见图1),分别起到数据的采集收集、传送与存储、分析处理决策以及对策实施四大作用。“智慧化”平台通过丰富的数据采集收集终端,利用多种异构网络,结合其数据处理平台,为街区、游客、管理者、经营者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服务。

4 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问题及解析

4.1 现状

榆次老城即榆次古县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 世纪初石太铁路开通后,老城逐渐成为晋商的商业活动中心,南北大街与市楼见证了老城晋商文化的繁荣。现存的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 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 世纪40 年代[3]。老城到21 世纪初才逐渐修复。

新修复的榆次老城北起小井巷南至清虚阁,东起府兴路西至花园路及西门瓮城遗址。老城占地100 万m2,古建筑和园林占60 万m2。城内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见图2)。榆次老城中的历史建筑遗存向世人充分展现了在中国长达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所承袭的王朝更迭、皇权倾轧和伦理秩序[4]。

4.2 问题

①商业公共区域与居住私密区域开发不均衡,尚未实现协同化发展。例如,南大街东侧部分区域荒废搁置时间长,未有效开发利用;南大街西侧建有小学中学,影响了街区建筑风貌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②榆次老城内业态规划以商业为主,对其拥有的地域民俗文化的传承力度不佳。例如,民俗表演、城隍巡演等文化活动为特定时段的现场表演,致使其传承受到了传播的方法、方式等技术局限性影响。

图1 智慧化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 榆次老城现状布局

③商业街沿街商铺门面存在私自改造现象,破坏了沿街建筑风貌的统一。南大街东西两侧建有多层住宅,破坏了商业街的天际线;另有居民私自改扩建自家宅院,破坏了老城民居形态原真性。

④街区遇节假日等高峰时段,人员密度大,步行舒适性较差。特别是街区道路交叉口处出现流线交织,缺乏有效疏导。

⑤老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完善,休息停留、无障碍、标识导引、自助服务等便民设施缺乏。现存各设施间的维护管理效率较低。

4.3 解析

智慧城市为历史街区的更新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建筑的更新保护、街区管理与服务,从而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更新发展。

5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更新策略

5.1 区域更新协同化

历史文化街区各个区域的建筑风貌、空间形态的相协调是街区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制定更新保护程度量化标准。其次对各个区域进行信息采集,包括建筑位置、体量、风貌、保护情况等。然后分别进行量化、统计。最后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对建筑位置数据、量化值生成、建筑更新保护程度的热力分布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区域的更新程度强弱,为设计者提供必要性参考。从而建立区域更新反馈机制,避免开发过度,促进街区协同化更新。

5.2 历史文化形象化

结合新科技,如全息投影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设置体验式文化艺术展览馆,将特定的场景形象、历史文化故事展示出来。如对榆次老城进行模拟复原并以全息投影形式呈现,或实现VR虚拟漫游;以及将城隍出巡、西门瓮城守卫乡土的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传说进行场景影像重现。这种虚拟化再现,其传播次数多,频率高,传播效率远远高于一般传统的传播方式,对文化的传承力度较大。

5.3 建筑更新数字化

街区信息模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的街区三维模型,记载街区内各个建筑以及街区街道的大量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真实、信息高度集成化的街区信息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建筑进行更新改造过程中,提高了开发者对街区状态的认知把控效率,从而提高保护与更新的准确性。

5.4 街区服务智能化

在游客端,基于位置场景化共享平台,将街区空间数据生动写实地还原到手机上,通过提供街区场景地图、语音讲解、路线规划、设施查找等服务功能帮助游客全面地了解街区详细空间分布。并向游客提供一些兴趣点、推荐路线,加强对游客的疏导,并提高游客的游览效率与体验感受。

在运营端,基于街区监控和客流分析系统,实现对客流的在线统计分析,感知实时客流分布数据及客流方向,以便提升运营端的游客疏导能力,从而合理地控制游客容量,避免超出街区承载力。同时对突发状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健全安全应急处置。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来源地的客群做出商业、文化等针对性的活动策划,从而优化公共服务能力,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5.5 街区管理信息化

提高街区的管理效率,实现街区管理信息化,需要建设智慧街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即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中心,同步建立应用体系、统一数据中心、综合调度中心以及安全防范系统。这四个部分的搭建、配合,使得所有公共设施形成物物联网状态,以便各部分构件的维修保护,更新置换,不仅提高了监管力度,同时也提高了街区的运行效率。

6 结语

当前智慧城市尚在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更新的方式方法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将取决于更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当然,“智慧化”发展的方式方法是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一种理念,还离不开对特定对象的特定性质、特定问题的专门研究。从不同的实际问题出发,加之“智慧化”发展理念作为必要参考,才有助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可持续 发展。

猜你喜欢
榆次智慧化老城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城市儿童游园运营现状及其绩效分析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分析
崔锁镇等四人:贪污受贿枉为人师
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我国流通企业商业模式探索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