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视角下的山林型寺院声景观评价
——以丽江市灵源寺为例

2019-11-27 07:10李皓玉张军徐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寺院评判景区

李皓玉,张军,徐昊

LI Hao-yu, ZHANG Jun, XU Hao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1 引言

中国的佛寺园林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城市型、山林型和综合型三大类。其中,山林型寺院建于自然山水之中[1],依势造园,与流水、林丛相互呼应,虫鸣鸟叫,风过留声,加之佛寺中特有的“晨钟暮鼓”,故山林型寺院在声景观的营造上具有典型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寺院转变为了带有城市公园性质的旅游胜地。

山林型寺院作为声景观运用的典型范例,对其声环境的研究不仅能为未来城市声景观的营造提供依据,还能够根据科学的研究结果对现有声环境进行改进,以给人们带来更良好的感官体验。

国外对声景观的研究起始于概念及理论研究[2],并对声景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3]。国内学者对声景观的理论研究则集中在概念界定[4]、设计应用[5]、对场所营造的作用[6]及噪声控制等方面[7]。声景观的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评价方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因此,声景观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国内对声景观的评价多采用声压级测量[8]、SD 语义分析法[9]、问卷调查[10]等方法对声景观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于森林公园[11]、综合性公园[12]、历史街区等。

综上可知现有研究成果对声景观的评价多集中于营造方式探讨、主观评价,对综合的数学模型运用较少。随着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的推进,对景区各要素的量化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声景观作为寺院景区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众多的体系,具有模糊和难以明确量化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从智慧景区的视角,以典型的山林型寺院——丽江市灵源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声景观进行评价,为寺院声景观的智慧评价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期为智慧景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思路。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况

灵源寺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城东部,始建于北宋时期,现存的亭台多为清光绪年间重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00hm2。寺院依壶山而建,寺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浑然一体,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工匠技艺。

灵源寺寺区与居住区相距较近,城中居民常于此进行游憩、祈福。寺区上下,浓荫掩映,生态环境较好,时常伴有虫鸣鸟叫。晨间或傍晚会有人来此散步健身,部分居民会随身携带收音机播放广播或音乐。北侧的建筑群紧邻一条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在通往寺区的路边、桥边常有小贩叫卖。此外,有一条河从寺区北侧穿流而过,且寺区内外附近水资源形式多样,溪流、瀑布、山泉等均有分布。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调研及理论分析法

结合山林型寺院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法,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统计的寺院的声音要素,并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对灵源寺主要的声元素进行整合。

2.2.2 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的分配与计算,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总体评价。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评价指标,在灵源寺进行随机问卷发放,问卷的发放对象为游客、僧人及附近居民,内容为灵源寺声景观现状的质量评价。问卷调查时间为2019 年2 月-2019 年4 月。共计发放问卷207 份,收回207 份,剔除无效问卷5 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02 份。

3 智慧景区与灵源寺声景观评价模型建立

3.1 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是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衍生出的概念,智慧景区能对游客、工作人员以及景区自有的软、硬件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并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方式对景区各要素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评价具有定量化(通过应用模型和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智慧化(综合多种学科、运用智能工具等)的特点。

3.2 建立智慧景区视角下的评价模型

基于智慧景区视角,对声景观的评价应采用定量、综合的评价模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模型是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并进行实地调研后构建的。

3.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理论分析及实地调研,将灵源寺的声景观分为自然声(声源为天气、动植物)、宗教文化声(声源为宗教相关活动)、生活活动声(声源为人)和机械声(声源为汽车、手机等器械),并根据分类设置了18 个评价因子,建立了灵源寺声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见图1)。

3.2.2 确定指标权重

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中建立判断矩阵的方式确定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进一步得到每一级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构建如下:

邀请9 位长期从事风景园林研究的专家,利用1-9 比例标度法,分别对4 个一级指标和18 个二级指标依次进行两个不同指标重要性之间的比较,并填写构造的判断矩阵,以分配各个指标的权重。

图1 灵源寺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2)进行一致性检验

使用Yaahp 软件,在软件中导入各个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3)建立指标权重向量集

在模糊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即可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集:

即各级指标相对于目标重要程度的权重向量集,其中An即为经过计算后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

3.2.3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1)建立评语集

由于模糊评价的结果是一个大致的直观评价,故本研究采用5 分制记分法建立评判集: U=非常好V(u1),较好IV(u2),一 般III(u3),较 差II(u4),非 常差I (u5),其中u1对应打分为5 分,u2为4 分,……u5为1 分。建立评语集后结合二级评价指标设置调查问卷,邀请游人及僧人对各指标进行打分。

2)建立与指标层具有模糊映射关系的判断矩阵Bk(k=1,2,…,n):

式 中,bij(i=1,2,…,m,j=1,2,…,n) 表示第k 个一级指标A 中,第i 个声元素对第j 级评价的隶属度,根据打分原则,bij=x/y,x 为将第i 个元素评为j 级的人数,y 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

3.2.4 建立综合评判矩阵

将指标权重向量集与判断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得到一级指标对应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Ct与评判集U 具有模糊对应关系,矩阵中元素Cj(评判集共有5 个等级,则j=1,2,…,5)表示指标At对评判集U 中第j 级指标的隶属程度。通过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的原则,max(c1,c2,c3,c4,c5)=ct,即若矩阵Ct中值最大的一项为c1,则At的评判等级即为评判集U 中的第1 个等级u1。

由于一级指标的评判矩阵与二级指标的评判矩阵具有模糊联系[11],因此对应一级指标的评判矩阵B=(C1,C2,…,Ct)T。将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集A 与评判矩阵B 进行复合运算,即可得到灵源寺总体声景观评价的整体综合评判:

同理可根据计算结果,将矩阵(5)中的最大值与评判集进行对应,得出灵源寺声景观的总体评价等级。

4 结果与分析

4.1 指标权重向量集

根据模糊判断矩阵(1)式,将专家填写的各层矩阵导入Yaahp 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各矩阵均达到一致性的要求。用软件进一步对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将最终数据整理后即可得到各个的指标权重分配(见表1)。

表1 指标权重分配

4.2 评价数据

1)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二级评价指标,将灵源寺单个声元素依据评语集设置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42.88%,女性占比57.12%。所有调查对象中,28.57%有宗教信仰,72.73%无宗教信仰。

根据建立的模糊评判矩阵(3),得到的二级指标的评判矩阵如下:

2)综合评判计算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一级指标评判矩阵计算公式(4),计算出对应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判计算结果:

通过一级指标的综合计算结果及整体综合评判矩阵计算公式⑤计算得出灵源寺声景观整体综合评判矩阵:

4.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从整体综合评判矩阵中可得出丽江市灵源寺声景观整体评价为较好IV。从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判计算结果,可知自然声的评价结果为非常好V,宗教文化声的评价结果为很好IV,生活活动声的评价结果为较差II,机械声的评价结果为非常差I。对比以往对声景观的研究,杨迪等[8]、张东旭等[14]等学者通过SD 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城市公园、风景区、寺区等的声景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均表明人们对自然界的声音评价较好,而对由机械、人工产生的声音评价较低,这与本研究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通过B1,B2,B3,B4的计算结果统计可得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等级(见表2)。

从评价结果可发现,评价为非常好的要素均为自然声与宗教文化声,但基本都为自然声。山林型寺院紧邻山脉林地,因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丰富,因此由风、林、鸟等构成的自然声更加引人注目。且由于调查对象中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较少,因此宗教文化声中评价为非常好的因素少于自然声中的要素,但宗教文化声加强了寺院特殊的氛围,使人感到放松,因此该类声音评价结果都较好。在炎热的夏季,持续的蝉鸣会引起人的反感,但在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时,仅有稀疏的蝉鸣,未产生嘈杂且持续的蝉鸣,因此群蝉鸣叫声的评价结果为较好。

表2 二级指标评价结果统计表

在评价结果为一般的要素中,基本为生活活动声,这是由于寺区靠近居住区,平时前往寺区的居民较多,使得灵源寺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且进入宗教园林区后,大多数游人与僧人都会自觉放低说话声音和减轻动作,因此常规的游人说话声、脚步声、扫地声这几个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声音的评价结果要好于其他生活活动声。

由于寺区与道路之间距离过近,缺少高大可降低噪音的树丛,因此道路边的小贩叫卖声、机械施工声和道路上的交通声未能被很好地遮挡,对寺区的声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山林区静谧的氛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引起了游人的反感。

4.4 交叉分析

将调查数据中的“性别”与一级评价指标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男性对生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评价要高于女性,而男性与女性对自然声和宗教文化声的评价非常接近,说明性别对生活活动声及机械声这类人为的声音的感知有一定 影响。

将得到的调查数据中的“有无宗教信仰”与一级评价指标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对自然声和宗教文化声的评价高于无宗教信仰的人群,而对生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评价要低于无宗教信仰的人群,说明宗教信仰对人的声音感知有一定影响。

5 结论、建议与讨论

5.1 结论

本研究的评价结果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具有一致性,且本研究的对山林型寺院中声景观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考虑了所有因素对整体声环境的影响,验证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声景观定性定量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交叉分析说明性别会对生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感知产生影响,而宗教信仰对各类声音的感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未来的设计应用中可进行使用人群分析,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声景观的 营造。

研究结果表明山林型寺院中人们更青睐源自林地的自然的、与宗教活动相关的声音,反感机械和人为的声音,但一些响度不高的生活活动声并不会使人太过反感,还为寺院带来了人气与活力,这也与越来越多的寺院具有城市公园性质的发展趋势相符。

5.2 建议

山林型寺院以其突出的自然优势营造了天然的声景观,通过评价可知鸟叫声、植物声、流水声是人们喜爱的自然声,且人们对宗教文化声好感度较高,因此针对现有的山林型寺院,山林区应注重对其自然资源如树木、流水的保护,并在宗教园林空间增添和突出与宗教文化相关的声音要素,加深寺院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对于未来修建的城市公园,应注重合理的植被覆盖,并种植一些引鸟的树木,通过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方法营造动态的水景观。

道路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场所,而人们对施工声、交通声、广播音乐声等人为和机械的声音较为反感,应采取措施减少这类声音的产生。对于周边环境的噪声,可在寺院与道路之间进行隔音处理,如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和植物对声波的吸收进行微地形营造和植物种植[15];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建议施工时间尽量错开游览高峰期。寺区内可装置提示牌,提醒游人行为。除了减少负面声音的影响,还可通过突出人们喜爱的声音,以弱化噪声的影响。

从智慧景区建设的视角,可在景区内安装声音采集及监测系统,对景区内的声景观进行更加数字化的监控与分析,及时处理景区中的噪声,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5.3 讨论

智慧景区对现代化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景区中许多要素(如声、光等)具有难以量化的特点,因此,通过数据采集、结合综合数学模型能够对景区这些难以量化的要素进行更加准确、直观的评价,及时发现现有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智慧景区建设的推进。

猜你喜欢
寺院评判景区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Fantasy and reality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宽恕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