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研究
——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为例

2019-11-27 07:10刘昊步茵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韩城用地评价

刘昊,步茵

LIU Hao, BU Yi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但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使得韩城城市建设用地急速扩展,但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可建设用地十分有限,而且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土地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特色风貌,因此,合理选择建设用地,在满足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既满足生态安全,同时传承城市的文化精髓,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这是韩城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原则和步骤

韩城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①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古城风貌,维护原有地域特征;

②注意节约用地,紧凑发展,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③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设施,处理好城市新建设用地与古城的关系;

④关注城市结构的合理性,有利于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⑤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不同阶段发展需求。

用地评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研究范围;

②综合评定用地,区分不适宜与适宜建设用地;

③初步验证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④合理布置各类设施用地。

3 城市建设用地研究范围的初步确定

3.1 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分析

规划在扩大各类用地规模的同时,考虑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上的完善,保证人均用地指标每个时期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本次城市用地选择是要选出能满足远景发展需求的城市建设 用地。

3.2 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

3.2.1 规模门槛律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限制城市规模扩张的因素,可能来自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容量因素,也可能是基础设施、原有城市结构等限制。这些阻碍因素使得城市在一定阶段规模无法扩张。常规的建设投资是无法突破这些障碍的,需要一个飞跃,这就是所谓的规模门槛。越过这个阈值后,城市相应的运营和投资成本就会降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在韩城的进一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门槛有:

1)城市空间结构

韩城现状城市结构松散,片区增长不均且各自为政。老城区当前位于城市边缘区,与新城区之间有公园绿化,但垃圾的堆放,切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老城与城市结构关系孱弱。

2)西侯铁路

目前,韩城中心城区建设主要集中在西侯铁路以南,且发展用地有限。西侯铁路已成为韩城城市向北扩展的一个门槛。

3)自然地理环境

韩城中心城区位于黄土台原和澽水河川道上,东侧黄河穿流而过,西部为梁山、象山,限制了城市向西发展。

4)基础设施

当前,中心城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投入,城市建设需要依托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否则要增加很多发展成本。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适宜的建设用地,应注重城市自身结构的完善,合理跨越城市门槛,为城市建设选择最适宜的用地。

3.2.2 区位择优律

空间发展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区位。不同的城市用地有着不同的环境和交通条件,从韩城实际情况来说,城市中心区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区位条件较好;除此之外,交通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

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韩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丰富,古城保存较为完好,依托古城优势,其周边片区极具潜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得到发展的必然是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进而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因此,遵从区位择优律,合理引导城市 发展。

3.2.3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律

集约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旋律,根据当前韩城城市的具体情况,城市形态发展应在集约式总体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注重传统特色的传承。

综合以上,韩城城市建设发展之路应在历史文化保护的视角下,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合理跨越城市发展门槛;充分挖掘区位潜力,坚持城市集约发展。初步确定韩城城市建设用地的研究范围为:北至小曲沟,南到陈村水库、北周村一带,西至韩城发电厂、西彭村一带,东至黄河(如图1 所示)。

4 城市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韩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属性,将文化、区位等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同时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地理要素(水分、坡度、坡向、地质、地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选取土地两大要素(自然和社会经济)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研判对其进行分级 归类。

图1 研究范围

4.1 评价方法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项要素,构建用地评价系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及分级标准;在Arcgis 中构建数据库;最后赋予各因子相应的权重值,矢量叠加后生成最终评价结果。

4.2 评价框架的建构

4.2.1 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

从韩城城区的实际状况出发,首要的是保证土地的生态安全性与文化的保护,与此同时要注意遵循经济发展 规律。

4.2.1.1 自然生态要素

1)地形地貌

规划研究范围内地形情况较为复杂,因此选取地形地貌为评价要素,根据特征主要分为三级,随着分值的降低,适宜性越差。

2)坡度

韩城城区周边用地坡度变化较大,坡度越大城市建设的成本和施工的难度越高,越不适宜于城市建设,因此,将用地坡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3)防洪安全格局

韩城境内河流较多,多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洪水威胁到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沿河两岸以及水渠、沟壑周围留出缓冲区域,以作泄洪之用。本次研究根据防洪安全格局将用地划分为三个等级。

4.2.1.2 社会经济要素

1)历史文化保护

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十年来,“新旧分离”的城市发展模式致使老城被“遗忘”,忽视了老城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古城整体保存较好,依托古城优势,其周边片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

2)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使用现状影响着开发的建设成本,已建地块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却面临着拆迁问题;空地和荒地建设限制较小。韩城现状建设局部较为分散,选择土地利用现状作为评价因子有利于从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挑选出更适宜建设的用地。

3)自然景观价值

韩城市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尤其是黄河沿线景观价值较高,黄河作为母亲河,其峡谷雄奇壮丽,且支流众多,形成丰富的水景和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韩城的景观价值。在城市建设当中,应注重整体景观环境的保护,设置缓冲保护区,对景观保护范围进行评价。

4)建成区

用心讲好国土故事(李风) ............................................................................................................................1-57

城市建成区有着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毗邻建成区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的成本。韩城城市中心城区规模约15km2。 本次研究按照距离建成区的远近距离将建设适宜度分为三个标准。

5)交通便捷度

交通区位对于城市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临近客运火车、汽车站点、高速下线口的区域,会成为优先建设区。交通便捷度对建设用地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铁路对于韩城中心城区的发展限制较大。

表1 自然生态因子评价

表2 社会经济因子分级标准

4.2.2 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采用1-9 标度法对因子影响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利用方根近似解法求解判断矩阵,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中心城区因子权重为:地貌0.13,坡度0.10,防洪安全0.14,历史文化0.16,土地利用现状0.12,交通便捷度0.12,建成区0.12,景观0.10。

4.3 评价结果(见图2)

图2 土地建设适用性评价

将评价单因子根据加权叠加,根据评价值划分城市用地:

适宜发展用地:用地条件良好,建设成本低,环境调控能力强。

限制发展用地:用地条件一般,需要一定的建设成本,有一定环境调控能力。

禁止发展用地:用地条件较差,建设成本大,环境调控能力差。

5 城市用地方向、范围和功能选择

5.1 城市用地扩展方向

规划区位于黄土台原和河谷川道上,河流与沟壑丘陵较多。根据土地适应性评价分析的结果来看:

①中心城区东部已无可发展用地;北部跨过铁路的可供建设的用地较多;西部可供选择的发展用地较少;南部部分用地可供城市发展。

②东侧:基本已无可发展用地;

③南侧:城区以南,越过澽水河,有一定可发展用地,且该区域靠近澽水河和古城,优势十分突出,发展潜力很大。

④西侧:现有建设量较少,不成规模,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展。

⑤北侧:该区域有一定量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现状有少量建设,可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备用地。

⑥在用地方向选择时,还需考虑老城与整个城市的结构关系。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强化片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植入与古城相适应的各种功能,激发老城活力。

5.2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与功能选择

综合以上评定结果,结合人口规模,选定城市的规划用地范围为:

①中心城区,北到小曲沟;东至西禹高速及澽水河;西以梁山、象山与西侯高速为界;南到颜家沟。

②适宜发展用地:该类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铁路以北小曲沟以南、紧邻澽水河部分片区。铁路以北小曲沟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应布局城市的各类功能用地。澽水河西南部,环境优美,临近古城,最能彰显出城市特色,因此可安排少量一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及旅游发展用地,形成城市的公共中心。

③限制发展用地:主要是适宜发展用地之外的黄土台原。在该用地范围内分布着一些沟壑,用地中有一定的起伏变化,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方能进行建设。

④禁止发展用地:该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山体、河流附近及文物古迹保护缓冲区内,该区域应禁止开发。

根据以上分析,应在建成区北部安排居住、清洁工业、公共设施等主要城市功能用地;在澽水河西南部和古城西部安排居住、公共设施和旅游发展用地;在沟壑等不适宜建设的用地上安排城市绿地。同时,规划应注意保护传统城市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对于老城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城市建设用地选择时,遵循城市空间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需要着重考虑旧城的社会价值和发展要求,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不管是方法体系还是技术都有着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猜你喜欢
韩城用地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陕西韩城:种好花椒奔上小康路
“黄河边”的韩城现象
陕西省首届乡村振兴运动会在韩城举办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韩城大红袍花椒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