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日常涵养修行

2019-11-27 09:21许丹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践行道教

许丹

【摘 要】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宗教,道教文化中很多经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其中好的部分仍能指导我们现代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就将做人涵养明白清楚的标列出来,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意义重大。

【关键词】 道教 外经 践行 涵养

《太上老君说日用妙经》,传此经为太上老君所授,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分内外两部。《内经》讲修道炼丹之法,讲慎独,内守,清静,心神合一,五行聚首,修炼登仙;《外经》讲积功累德之道:先讲报恩,一是天地恩,二是日月恩,三是国家恩,四是父母恩;再就立身行道,修身处世、上和下睦、弃恶扬善等做了指导,助力我们提升修为。内外二经,缺一不可,内外修行互相印证。

本文只对《外经》稍作践行解读。《外经》原文: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谦让,下和睦。好事行,恶事止。成人学,破人断。高知危,满知溢。静常安,俭常足。慎无忧,忍无辱。去奢华,务真实。掩人非,扬人德。行方便,和邻里。亲贤善,远声色。贫守分,富施惠。行平等,休倚势。长克己,莫嫉拓。少怪贪,除狡猾。逢冤解,积人行。许不违,话有信。念孤寡,济贫困。救危难,积阴德。行慈惠,休杀生。听忠言,莫欺心。依此行,可超昇。

一、修行此经,需先明道

明道是伴随个人成长中的心性智慧。

中国道教里一直有盘古开天辟地,伏羲画卦衍易,女娲抟土造人,姜子牙兴周灭商等神话故事……中国教育可谓是英雄故事伴随孩童成长,英雄們可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这个过程中,道被理解成慈爱苍生,心怀天下;真实历史人物里,又有了庄子逍遥而游,列子餐风饮露,诸葛亮巧借东风,陶渊明悠然自在等故事,道可以说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而中国经典中,又有《易经》《道德经》,后人将道解读为宇宙规律、自然无为、为而不恃、长而不有、谦虚和蔼;再看,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与中华古文化——道学存在不可割裂的现实,道是生生不息的开放、包容与发展。

《外经》告诉我们要行常道,常道也就是每件事情自己的规律正道,如面对天地自然如何,面对君王父母如何,面对兄弟邻里如何,面对各种情况如何等等,覆盖面从理念到现实,从里到外,无不体现一个“道”字,也正是爱国爱家、仁爱他人、慈惠勤勉的表现,综合来说,正是体现一个心性健康的人的内外涵养。

明道,才能知道《外经》说什么,才有自我判断。明道也是养成自我涵养的第一步。

二、明而后可立德

《三字经》里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弟子规》里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以说近年来,随着经济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不能只在丰富物质上,更多要在品行上。新闻爆料的诸多恶性事件,以及林林总总的返古教材,都是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看当前大家急迫寻找的育子信念,都在“立德”。而现代的立德过程,离不开古籍经典的传承,可以说老祖宗的学问恰是我们现在所需。

知行合一,也是大学问家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论断,明了无用,要去做,做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立德的过程,立德的过程也是践行《外经》的过程。

三、修行中不断正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修行之人当如水,因为水最接近于“道”。再看《外经》,恰是让人如水一般的行为处事,让人谦逊礼貌包容慈爱。生而为人,皆不完美,都需要不断正己,孔子说“射而不中,反求诸己”,又说“君子日三省吾身”,可见圣人认为反省多重要。而道家认为“为而不恃,生而不有”,这个正己恰是“为、生”的过程。只有正己,方可不断达到《外经》要求。

正己在修正行为,这就要求人关注刹那,知错立止,如果方向错了,不止就会错的更多。常反省自己,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免去很多日犯错而不知的行为。所以看似正己很难,其关键恰就在反省与关注。这也是常人与罪犯、与成功之人的差别。

四、心为机要,澄心为重

《外经》句句不离修为,修为必要澄心,如何才能修一颗澄澈透明的心呢?

首先,我们要修一颗慈悲心。北宋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古代,居庙堂之高可以为良相,佐国佑民,处江湖之远可以为良医,救死扶伤。这都是慈悲心的体现,慈爱救人,也是《外经》的要求。

其次,我们要修一颗惭愧心。惭愧怎么写?心中有斩,心中有鬼,生起惭愧心就要斩掉心中之鬼,只有斩掉了心中暗鬼,心神才能归位,这也叫“神出鬼没”。心发惭愧方能永行谦虚勤勉,无论做什么,才能不断谨慎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一直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只有发惭愧心,人才能让心不躁动,心静才明。

再次,我们要修一颗恭敬心。言行有不恭时,必是心有不敬处。让自己的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无不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众生。万物都是大道有感而生,所以要时刻恭敬万物,处处观照内心。只有心怀恭敬,才能道行天下,德化阴阳。

其四,要修一颗清静心。人不清静,无法澄心,更无法正己,何况立德明道。清静是基础,《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有云“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天地的力量不言而喻,当能看清天地之间规律,相信行《外经》,甚至是行人道并不是难事了,大道至简也就在其中。

最后,要修一颗弘扬文化之心。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大国崛起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席。我们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融百家之智,弘道利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播到全世界,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树立文化自信。《易经》讲:与时偕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弘扬文化,恰在其时。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初看道理简单,深入践行却是不容易,要知行合一,观照刹那,要求人心澄神清,我们不说古人思想行为都是好的,但参照现在,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古人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景展,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注解,三秦道观,2011(4).

[2] 明道立德,中国国学网-道教,2006.

猜你喜欢
践行道教
西夏道教补议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