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策略探讨

2019-11-28 15:42张薇巍
成才之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动手科学区域

张薇巍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园路幼儿园,江苏 南京 210031)

俗话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区域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重要游戏形式,区域游戏的开展是否有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发展的重要支撑。离开了材料,幼儿的游戏将寸步难行。然而,在实际的区域游戏中,有时教师投放的材料过于注重外表的美观,部分材料显得华而不实,或游戏材料的投放多以教师的意志为主,或所投放的材料只照顾到幼儿的普遍性发展,或存在区域游戏材料淡而无趣、固定不变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策略进行探讨。

一、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材料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游戏材料多层次、多样化时,不仅可以拓展幼儿观察想象的空间,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性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强调关注幼儿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大班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且发展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不能只考虑到大部分幼儿的发展,而忽略小部分幼儿的需求。投放游戏材料应有利于实施分层教育,既要从本班幼儿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相应的游戏材料,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求准备相应的材料,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既适合又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从而积极地参与区域游戏。

二、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注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 岁~6 岁的幼儿应在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社会性交往能力都有所提高,很喜爱与同伴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多倾听、多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只有倾听幼儿、观察幼儿,才能真正捕捉幼儿的需要。区域游戏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及时对区域材料做一定的调整,投放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多思考、多动手,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存在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不断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三、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注意材料投放的自由性

大班幼儿游戏材料不足的问题,不是数量不足,而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不同作用。教师在提供成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半成品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利于他们自由动手的半成品,注意材料投放的自由性,不禁锢幼儿的思维,不限制幼儿的活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半成品大胆地发挥想象,自主丰富游戏形式,在区域游戏中积极动手、积极动脑,更好地参与区域游戏。

四、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注意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教师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大班幼儿的内心世界总是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他们喜爱科学,热爱自然,喜欢探究,爱问“为什么”,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神奇有趣的,更容易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想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中有所发现时还会感到兴奋和满足。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活动和幼儿感兴趣的一些科学现象,将科学中的原理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如磁铁的磁性、镜子的反射、物体的沉浮、重力的平衡等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体现在科学角中,让每一种游戏材料都体现着科学原理,而不是让幼儿“漫无目的”地参与游戏。

五、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注意材料投放的参与性

教师应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区域游戏中,很多游戏材料都是按教师的主要构想而投放的,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大班的幼儿喜欢表达和参与,有着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让幼儿成为区域游戏材料的小主人,和教师一起为自己的游戏准备材料。当幼儿发现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制作的材料放入区域中,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同伴和教师的认同,他们会感到自己真的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自信心。

六、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注意材料投放的合作性

大班幼儿开始喜爱参与合作性游戏,有着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的社会性正在不断地发展,他们喜爱与同伴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因此区域游戏应给幼儿沟通、交流提供条件。教师可以考虑在益智区投放一些棋类游戏,如围棋、飞行棋、五子棋等。这样幼儿就可以在益智区和同伴一起对弈,培养兴趣。大班幼儿也开始出现竞争意识,喜爱与同伴比拼,感受获胜的集体荣誉感与自豪感。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科学角投放一些比拼材料,如会悬空的纸盒娃娃、好玩的纽扣、不倒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在科学角中以单人或者多人为单位,共同参与科学游戏大比拼,既愉快地参与游戏,又体验与同伴合作比拼的乐趣。

七、注重幼儿的家庭环境,注意材料投放的环保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开展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到游戏材料的投放中。幼儿的游戏材料不在乎多么华丽精美,在乎的是具有教育意义。大班的幼儿动手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基本能够熟练地绘画、剪贴。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家庭资源,让家长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适合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做到变废为宝。例如,在动手角、美工区可以收集一些废旧的纸盒、纸杯、塑料瓶、毛线、广告纸等。这些材料不仅安全而且环保,可以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避免铺张浪费。教师还可以利用纸盒、纸杯进行装饰绘画;运用毛线、塑料瓶设计制作瓶子娃娃等区域游戏材料。这样,不仅让幼儿在参与这些区域游戏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而且在无形中加深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总之,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游戏,要真正实现游戏的价值,就需要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可操作的游戏材料。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注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注意材料投放的自由性;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注意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注意材料投放的参与性;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注意材料投放的合作性;注重幼儿的家庭环境,注意材料投放的环保性。

猜你喜欢
动手科学区域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手演示找错因
分区域
科学拔牙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