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溶解对棉纤维d值的影响

2019-11-28 23:44
中国纤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氯化锌棉纤维次氯酸钠

在日常纤维定量过程中,会遇到锦纶/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羊毛/棉/再生纤维素纤维,腈纶/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样品,在对第一种纤维溶解后会对棉纤维产生损伤,从而导致损伤纤维在下一次溶解时d值的变化,造成其中二次溶解的棉纤维的含量在计算中有偏差。特别是在酸、氧化剂、高温条件下棉纤维结构易被破坏,在如前所述的条件中溶解后,再经过第二次酸性溶剂的溶解,棉纤维在第二种溶剂中d值变化大,而现有标准中给出的d值只有棉纤维经过一次溶解后给出的值,给多组分中棉纤维的准确定量带来困难。本文针对棉纤维在经过AATCC 20A方法2[1](20%盐酸),GB/T 2910.12—2009[2](N-N二甲基甲酰胺),GB/T 2910.4—2009[3](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溶解后,再经过GB/T 2910.6—2009[4](甲酸/氯化锌溶液),AATCC 20A 方法3[1](59.5%硫酸溶液),FZ/T 01131—2016[5](37%盐酸溶液)溶解的情况下,探讨棉纤维在第二次溶解后d值变化情况。

1 试验及试验方法

1.1 材料及试剂

棉标准贴衬织物[6]、N-N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碱性次氯酸钠溶液、甲酸、氯化锌、硫酸、盐酸、浓氨水。

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抽滤装置、玻璃砂芯坩埚、250mL具塞三角烧瓶、水浴恒温振荡器、干燥器、恒温烘干箱、电子天平。

1.3 试剂配制

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其含量为5g/L。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浓度标定按照GB 19106—2003测定[7]。

甲酸/氯化锌试剂:20g无水氯化锌(质量分数>98%)和68g无水甲酸加水至100g。

59.5%硫酸:1000mL蒸馏水中加入98%的硫酸840mL,在20℃下,使其密度控制在1.4902g/mL~1.4956g/mL之间;37%HCl:分析纯,含量36%~38%HCl。

稀氨水配制:取20mL浓氨水(密度为0.880g/mL),用水稀释至1L。

20%盐酸:取浓盐酸1000mL慢慢加入到800mL水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修正其密度至1.095g/mL~1.100g/mL,浓度控制在19.5%~20.5%。

1.4 试样制备

取若干棉织物拆成纱线,用清水洗去纱线上的短纤维,分成每份约1g的样品烘干待用。

1.5 试验方法

将试样按照AATCC 20A方法2、GB/T 2910.12—2009、GB/T 2910.4—2009中的步骤分别对样品进行第一次溶解,具体试验条件见表1。将剩余物洗净,烘干,称取质量为m0后。再将未经处理的棉纤维与处理后的棉纤维分别按照GB/T 2910.6—2009、AATCC 20A方法3[1]、FZ/T 01131—2016三项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第二次溶解,具体试验条件见表2。将第二次溶解后的剩余物洗净,烘干,称取质量为m1。

1.6 试验结果

棉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即d值,按GB/T 2910—1997[8]中4.5.1公式(3)执行,有如下公式:

d=m0/m1

式中:d——不溶组分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m0——试样的干燥质量,g;m1——残留物的干燥质量,g。

将步骤1.4中得到的原始棉纤维与经过方法1、方法2、方法3溶解后得到的共4种棉纤维,再通过方法4、方法5、方法6溶解后得出的棉纤维在第二种溶剂中的d值结果见表3。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表3可以看出,当经过第一次溶解后棉纤维d值与未经过处理的棉纤维在第二次溶解后有所变化,其中在59.5%硫酸中d值变化最大,37%盐酸其次,40℃的甲酸/氯化锌溶液中变化最小。这是因为棉纤维在强的无机酸中损失较大[9],在温和的有机酸条件下损失较小。对比经过第一次不同溶剂溶解处理的棉纤维d值变化,盐酸处理后的棉纤维d值增加较大,这是因为棉纤维在第一次溶解时结构被盐酸破坏,第二次溶解时损失比未处理时更加严重。在经过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棉纤维二次溶解d值变化其次,这是因为次氯酸钠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对棉纤维氧化,使其聚合度下降,再次溶解时棉纤维损失更加严重[10],N—N二甲基甲酰胺90℃条件下长时间对棉纤维产生一定影响,对棉纤维二次溶解的d值也有增加的作用。

3 结论

本研究将经过AATCC 20A方法2(20%盐酸),GB/T 2910.12—2009(N—N二甲基甲酰胺),GB/T 2910.4—2009(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溶解后的棉纤维与原始棉纤维在第二种酸性溶剂中的d值的变化对比,发现棉纤维在第一次溶解中有强酸、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会增加棉纤维第二次溶解的d值。

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溶解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棉纤维的二次溶解方案,当在多组分纤维中棉纤维二次溶解不可避免时,第一次溶解时应减少强无机酸对棉纤维的结构影响,第二次溶解应当选取对棉纤维溶解损失较小的温和溶解方法,并且需要用到如文中表3中变化后的d值来计算棉纤维的真实含量,而不能直接用标准上给出的棉纤维的d值来进行计算。

本试验所用样品为原色棉布,对于经过染色、整理后的棉纤维其d值的变化还需进一步的试验数据完善。

猜你喜欢
氯化锌棉纤维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关于“双显法”对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定性鉴别的探讨
羊毛/腈纶/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探讨
氯化锌渣分离工艺探讨
2028年氯化锌市场预计将达到4.264亿美元
废次氯酸钠的循环利用及其对乙炔装置水耗的影响
氯化锌ZnCl2制备条件实验浅探
ICAC: 全球棉纤维消耗增速放缓
日本氯化锌原料供求紧张
棉纤维长度指标电算化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