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陶文“陈枳尚”考*

2019-11-28 07:5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量器沂水齐国

徐 在 国

乐匋斋藏有一方沂水陶文拓片(图1):

此陶文照片最早发在网上,后被《夕惕藏陶续编》02.13收录,释文为“陈枳□”(1)吕金成:《夕惕藏陶续编》,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第92页。。此陶片残长13 cm、残宽9 cm 、厚1 cm,泥质灰陶,为量器残片。沂水陶文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为刻画陶文,也有钤印陶文,但数量极少;二是绝大多数为官府量器陶文。沂水陶文是典型的战国时期齐国陶文,其内容极为重要,尤其是立事者的名字,见于齐国铜器铭文、玺印、临淄陶文、新泰陶文及其他地方出土的齐国文字,可以相互比对,有助于“立事者”的研究。在考释这方沂水陶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陶文图录》2.17.1著录的一方齐陶(图2):

王恩田先生的释文作“陈和忐左廪”(2)王恩田:《陶文图录》,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第105页。,后在《陶文字典》中将第二字改释为“某”(3)王恩田:《陶文字典》,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147页。。

此陶文最早著录于《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第24页,《天津市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编写组作如下说明(4)《天津市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编写组:《天津市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图二,《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图1 沂水陶文拓片

另外还有几位学者对这方陶文做过考释,为节省大家翻检的麻烦,引述如下:

吴振武先生:

曹锦炎先生:

图2 《陶文图录》2.17.1

董珊先生:

(28)陶文:陈概,恐左禀。(……“恐”字原隶定为“忐”,此字上部十分贴近边栏,我们目前的看法是认为该字借用边栏以为笔画,因此上部是从古文“工”,下从“心”旁,也就是“恐”字)

该陶文于1980年前后采集于天津静海县西钓台遗址,原为一块红陶量器残片上的圆形阴文印记。圆形的陶文及量玺印,都是齐系题铭中少见的品种。加上该陶文印记清晰,书法优美,更应该引起注意。

虽然只有寥寥五个字,但是相关问题和疑难还是不少。试分析如下。

首先是出土地点。静海县西钓台遗址位于天津西南,在这附近曾发现有战国齐“平舒”戈和印文“舒”字的陶豆,可以证明此地即为战国时代的平舒所在。《田齐世家》记载威王二十四年(据考证,当是二年)“吾吏有黔夫(《说苑·臣术》作“黔涿子”)者,使守徐州(《说苑·臣术》作“冥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这是讲当时的齐国是以北徐州作为北境。战国时代的北徐州位于河北大城县附近(《水经注疏·漯水》“史记,赵孝成王十九年,以汾门予燕,易平舒”下杨守敬按语谓平舒在今河北大城县,从出土发现看,可能是不对的),河北大城跟天津静海壤地相接,因此可见战国时代的北徐州也就是平舒,其遗址就在静海县西钓台遗址西南。不过另有天津附近发现的考古资料显示,在战国中期以前,齐国北疆所到达的地点,比齐威王时代的徐州可能还要往北一些。齐国彻底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可能会晚到燕昭王破齐的时侯。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考察,可以看天津市文物考古队韩嘉谷先生的文章。

其次,原报道隶定第二字为“和”,实际上此字跟“和”的写法有较大差别,不会是“和”字。此字还见于齐国陶文和铜器,有两种用法:1、作为量器名,比较常见;2、作为人名见于陈方簋盖,作“方曰:余陈仲产孙,釐叔概子”,所谓“釐叔”,乃是春秋齐陈桓子无宇之次子,《史记》称“田釐子乞”,齐景公臣。乞、概上古音声韵相同,中古开合等呼相同。很可能是同声假借的关系。“概”作为量器名也见于文献。不过该人名虽然跟田釐子乞相同,但是陶文字体不会早到春秋时代。二者只是偶然同名。

最后,此陶文也是“立事”类陶文的简省形式。“恐”字可能是作为地名来用的,其究竟相当于什么地点,待考。(7)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177—178页。

上述几位先生的考证,吴振武先生将第二字硬性隶定,是很谨慎的。曹锦炎先生认为“陈和忐”似为一名,是正确的。董珊先生考证陶文的出土地点静海县西钓台遗址,是战国时代的平舒所在,属于齐国,也是正确的。至于董珊先生将“忐”释为“恐”,怀疑是地名;将第二字释为“概”,均误。

第二字旧释为“和”,是错误的。此字齐文字习见,作:

总之,静海县西钓台遗址采集到的齐陶量残片释文应为“陈枳忐左(廪)”,“陈枳忐”,是人名。

我们认为乐匋斋所藏的沂水陶文“陈枳尚”和静海县西钓台遗址采集到的齐陶文“陈枳忐”,所指均为一人,“尚”“上”古音同为禅母阳部,典籍中二字通假的例证极多,详参《古字通假会典》(12)高亨:《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297页。。

我们怀疑“陈枳尚” “陈枳忐”,均应读为“陈枝上”。“枝上”,即树枝之上,取高高在上之意。“陈枝上”为立事者的名字。完整的沂水陶文的格式应该是:地名+陈×(立事者)+立事岁之釜也。只可惜没有一件完整的沂水陶文留存。沂水陶文、新泰陶文、临淄陶文(含青州、桓台)、莱芜陶文等“立事者”多相同,证明立事者主政的那一年官府制造的量器通行于齐国境内。同一立事者“陈枝上”陶文,一件发现于齐国的北部边陲,一件发现于齐国的南部边陲;一件是圆形印戳,一件是刻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猜你喜欢
量器沂水齐国
三等标准金属量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常用玻璃量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老马识途
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水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远水救不了近火
暮春郊游
齐国强 作品
极具沂水方言特色的程度副词
秉笔直书
玻璃量器的清洁度对衡量法检定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