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再大,都别怕 我就是生态城市建设者

2019-11-28 03:53周新月
商业文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雨水生态系统

周新月

当前,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的情况在全世界都广泛存在,而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国内。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新建了一大批灰色城市,有沥青铺成的道路,有各式各样混凝土堆积的楼盘,尽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通病。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今天采访的主角仲晓东先生接触到雨水收集的重要部件透水砖。当得知透水砖具有补充地下水、防滑、耐磨、融雪、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效时,他敏锐地发现此中商机,决定加入环保产业。现如今,作为北京锋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仲晓东已把生态城市建设看作是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

春风化雨汇激流

在见到仲晓东董事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最初的话题会是一场大雨。2012年7月21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此次降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79人在灾害中遇难,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我在2007年接触到一块透水砖,但直到2012年那场大雨,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生态环保产业对一座城市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仲晓东告诉笔者,当时的北京城,防洪级别仅仅是一年一遇,一旦下起特大暴雨,城市表面是基本存不住水的,水只能流向道旁的雨水井。这时,如果有异物将雨水井堵塞或者雨量过大超过雨水井的排水能力,那么就会造成积水,严重时便会发生城市内涝,极大地危害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结束后两天京港澳高速仍然积水难排,仲晓东意识到,自然动用了它最擅长的力量,拷问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是否已经拥有了与之相匹配的抗灾能力。

下水道号称一座城市的“良心”。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说:“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来一场大雨才能看出真面目。”

”7月21号那天晚上看着新闻联播我就在想,我生活在北京,我能不能为这座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仲晓东的心情在经历过一次大灾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他查阅了许多资料,甚至费尽心思托朋友从国外带回英文材料,直到他对构建城市水系统有了足够的认识,这才在公司董事会上定下了北京锋麒的发展方向——城市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城市雨水系统可以概括为,为了实现缓解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的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自然和人工方式进行的渗、泄、蓄、净、用、排等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组合的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和管理系统,它是城市生態水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

在仲晓东看来,"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而且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系统设计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来建设,要能够向东京、巴黎这样的城市看齐。”首先,规划设计要具有前瞻性,也就是要考虑到发展。“要超前一点,留有余地,而不能只看眼前。”再次,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宏观和综合性。也就是说,一处雨水系统,要考虑到周边形势,要考虑到相互影响和突发情况。最后,系统设计必然要站在战略高度。仲晓东认为,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要求高标准,但在首都地区的重点部位、关键地段、战略性节点,必须采用超高标准。”例如,北京的二环路、三环路及长安街等几条主要大街,还有出京高速公路等,都是战略性地段。上述路段,尤其是路口、立交桥、涵洞桥等处,更是战略性节点,必须绝对保证时时畅通,不允许出现积水现象。

经过国内外各个地区的实地考察和反复钻研,仲晓东已经成为国内雨水系统建设领域的专家。

在他看来,纵观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城市雨水管理模式或理念大体经历了“雨水排入沟渠的治水阶段——雨水排入管道的排水阶段——雨水管道分流阶段——减少雨水排入管道的减排阶段——控制雨水不引起洪涝灾害的防洪阶段——防治洪涝的同时控制水质的控污阶段——考虑雨水设施的生态性性能阶段——雨水作为流域尺度控制阶段——绿色和安全消纳及排放雨水的综合阶段一恢复最初自然水文循环的可持续阶段”的转变过程。但在国内,城市建设起步晚,不同时代建设的地下管道技术和标准不一,体系杂乱,因而已建成城区重新铺设雨水系统的难度极大。

”中国城市的雨水系统建设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唯有弯道超车,以跨越式的创新理念来实现。”仲晓东如是说。

建设一流生态城市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生态城市理念是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的反思,是从注重城市形体到城市功能再到城市生态和人文的转变,是由一般城市物质要素研究向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多元复合要素研究的深化,是粗放外延的城市增长观向集约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发展呈现生态化和人文化趋势。“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理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和潮流,反映了人们对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体现了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不仅要建立一个大的环城绿色生态圈,还要在绿色环抱中的城市空间分层次形成无限细分的小的生态圈。

“具体到城市雨水生态圈,我认为重点在于持续扩大城市整体环境容量的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循环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体系、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只有多方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才能完成城市雨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仲晓东解释说。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开发雨水生态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这六个字。”仲晓东认为,这其中“排”只占一小部分,而重点在于对雨水的收集和使用的过程。雨水收集起来虽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但是可以用作城市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甚或是洗车用水。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避免城市内涝。如果每个小区都能够安装一个雨水蓄积池,即把各个楼顶无法自行吸收处理多余雨水和路边绿化带及排水沟无法吸收的多余雨水通过管道送到一个蓄积池中,只要在池子底部填充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便可以防止因雨水夹杂污染物污染地下水,同时又可以方便取用雨水。

雨水生态系统的表面意义在于其对雨水的综合高效的处理与应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全球气候的调节。

“大气是脆弱的。如果把地球具象化为一个地球仪,大气仅仅是一层薄薄的漆。我们总以为人类活动对广大的大自然影响甚微。”正如仲晓东所言,我们生活的城市,人类活动的印迹在地球上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我们的活动对大气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各种极端天气,让原本干旱的地方更干旱,潮湿的地方洪涝加剧。灰色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肆意地进入大气,让太阳的能量被困于地球之内,地球温度上升,以至于海啸、台风、强对流天气等极端自然灾害日益加剧,高山冰川融雪会消失进而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长江黄河及其他地表径流干涸,给我们造成大量的损失,而我们又在不断的扩张灰色城市,形成恶性循环。

”冻原在融化,冰川在消逝,经济在发展,城市在扩张,但是任由灰色肆意蔓延只会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灭亡我们自身。所以,我们要建一流的生态城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多年来,仲晓东带领北京铎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探索实践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实现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由雨水管道分流阶段直接恢复最初自然水文循环的可持续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此举开辟了中国雨水行业发展新时代。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锋麒狠抓技术理念、管理制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法规,积极参与雨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在面临多种需求的地区,仲晓东带领北京铎麒的技术人员结合空间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为公司客户统筹考虑多目标地综合实现,打造因地制宜、完全顺应自然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天津(中新)生态城、北京地铁、长安街、军队、院校、酒店等项目中。通过多部门多专业协同配合,北京锋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所有项目需求方提供一站式服务。

留住雨水节约资源

城市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城市雨水集蓄及处理技术的发展,起源于对雨水的利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注意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中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雨水资源化和雨水收集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较为成熟的工程技术及制度保证。目前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功能已开始由单一的快速疏排为主向排渍与利用并重,乃至利用为主转化,因此,城市雨水排水工程方案的确定在理念上,应综合考虑雨水的排放与汇水流域内尽可能的集蓄。

仲晓东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建设思路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北京鐸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过往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仲晓东遵循的方式并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我们可以将铎麒的建设体系看作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通过我公司自主研发的雨水资源化系统,达成雨水资源转化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北京锋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雨水资源化系统,包括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隐形式雨水存储系统和雨水过滤净化同步处理系统等四个子系统,透水铺装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以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的检修、维护和改造都来带了便捷。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适用于城市公路、地铁站、人行步道、广场、园林工程、住宅小区、停车场等区域。

这套雨水资源化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拥有很多使用场景。系统将收集下来的雨水经过储存处理净化之后,完全可达生活杂用标准,具体如冲厕、洗衣、空调冷却水、消防应急用水、洗车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景观用水和道路清洗用水等。在使用雨水资源化系统后,单位用水成本将得到极大的缩减,有效到达经济环保的要求。另外,雨水资源化系统利用渗透原理,将雨水通过渗透池、渗透管、渗透井、透水性铺盖,渗透侧沟,调节池和绿地等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除此之外,使用北京铎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雨水资源化系统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处理量,给城市带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在仲晓东的心目中,雨水利用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雨水资源化系统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一是节省巨额市政投资。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资金,将地面雨水就近收集并回灌地下,不仅能够减少雨季溢流污水,改善水体环境,还能减轻污水厂负荷,提高城市污水厂的处理效果,雨水调蓄池和雨水渗渠系统能够降低城市洪水压力和节省封闭路面下的排水管网负荷。二是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雨水利用系统的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突出。三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前景巨大。仲晓东介绍说:“雨水利用设备产业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促进小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从2007年偶遇一块透水砖,到如今执掌一家大型环保科技公司,十余年风雨兼程,仲晓东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北京铎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雨水资源化系统的开发利用,我们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向前发展。”仲晓东如是说。

同层排水系统

系统原理

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同层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将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层结构楼板到下层空间、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入排水立管的排水系统,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支管沿墙体敷设或敷设在本层结构楼板和最终装饰地面之间。以改变或改造传统厨卫间排污方式。同层排水系统采用适合收集和储藏雨水的管道系统和节水水箱系统,可利用雨水作为建筑物中水的补充水源,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成本/意义/用途

通过有效的利用和控制雨水我们可以实现:

1、减少城市内涝;

2、有效的节约资源;

3、缩小城市雨水管网规模,

减少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

4、回补地下水,减少海水入侵,改善生态环境;

5、缓解内陆湖泊的海面污染;

6、减少盐碱区域的种植成本。

猜你喜欢
雨水生态系统
和雨天的亲密接触
雨水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雨水总带来更多雨水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