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获嘉:组合发力 产业扶贫创特色

2019-11-29 02:47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菌棒香菇车间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科技扶贫小分队、香菇小镇、温泉旅游、乡土专家、技术培训、特色种植……这就是河南省获嘉人现在真正共享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为破解产业扶贫模式单一,无地方特色,彻底解决脱贫攻坚“怎么扶”等诸多难题。获嘉县采取示范带动、科学规划、培育龙头产业、做好综合保障等多种形式并举,同时,还强化利益链接和工业化思维、企业化理念,组合发力,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确保“小康路上无掉队”。

融合创新 深耕“香菇小镇”

“香菇+国储林”“香菇基地+扶贫车间”“香菇+休闲旅游”。如今,这三种模式不仅让获嘉县中和镇提升土地经济综合能力和集体经济收入,尤为重要的是,还打造了农业新文化。

“中和香菇小镇初见形。”获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2017年8月,获嘉县公路局驻中和镇东小吴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村贫困人口务工创业能力,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引入新乡市世华菌业有限公司,在中和镇东小吴村进行香菇种植。并成立香菇产业项目专班,利用一周时间完成合作社注册、60亩土地流转等手续。同时,工作队还多次赴泌阳、三门峡等实地考察,最终确立了香菇小镇的发展定位。

在中和镇大张路北侧、紧邻镇区段我们看到,以“中和镇香菇基地”为示范,现在仅是东小吴村示范点带动的贫困户有22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据了解,获嘉县中和镇香菇项目分三期推进,建设标准化菌棒生产车间和10000个香菇大棚,瞄准国内外需求,采用先进技术,跻身国内香菇种植基地先进序列。其中,一期投资8500万元,流转土地450亩,采用国际化先进技术建设年生产能力1500万棒的菌棒生产区和养护区。二期根据市场需求,扩大菌棒生产车间规模,按照国际标准,将菌棒产量提高到每年3000—5000万棒,建成豫北地区最大最规范的香菇菌棒生产基地。三期继续扩建菌棒生产车间,将菌棒生产能力提高至每年1亿棒,并依托香菇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农户自主经营,再建设菌棚9000座,辐射带动全县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3—5年内将香菇产业发展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引入香菇深加工,将香菇产业做大做强。

中和镇香菇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基地主要采用“龙头企业+发展公司+香菇基地+农户”运行模式,通过“镇政府为发展集团,各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的产业发展体系,政府建设出菇棚,由龙头企业免费提供菌棒,农户免费进基地包棚种植,基地供技术指导及水电路等支持,产品由龙头企业负责统销,对接郑州万方农产品市场和南方市场,提供保底价,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其中标准出菇棚长50米,宽8米,放置菌棒7000个,一年两季出菇,一个菌棒成本5元,保底出菇2斤,保底价4.5元/斤,一个菌棒4元利润,一年2季,一个出菇棚一年保底毛收益56000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和镇已流转土地450亩,建成菌棒培养棚70个、出菇棚135个、菌棒生产车间4000平米,基地办公楼、科研楼2000平米,注册“中和花菇”商标,累计销售香菇120万斤,销售额达到600余万元,每棚净利润超万元,花菇主销新乡、郑州、焦作,远销韩国;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正常劳动力及“四偏”劳动力500余人就近创业就业,其中弱劳动力91人,年增收不低于4800元。

多措并举 保驾护航“农业新文化”

为了真正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获嘉县科学规划,使香菇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充分融合。

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例,中和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木之间间隔建设出菇棚,实现林木香菇双收益,提升土地经济综合能力,

在香菇种植基地规划建设的扶贫车间内,许多农户利用管理大棚的间隙到扶贫车间进行务工,实现就业创业“双业融合”、基地车间“双边务工”。

不仅如此,中和镇还从政策上、人才上对香菇产业进行扶持,为香菇发展保驾护航。具体为:一是出台政策支持。中和镇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中和镇关于鼓励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升级转型的扶持奖励办法》,积极提供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保障企业创新体制,加速成长,2018年10月,中和镇香菇基地被获嘉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获嘉县“温泉+香菇”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二是提供金融扶贫支持,组织贫困户积极申请户贷户用,采用政府保底,设置最低收益的方式,入股香菇基地,现已有1205户贫困户成为社会,预计为贫困户增收108万余元。三是做好人才保障,举办香菇技术培训班,对香菇创业就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技术水平,现已召开12期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培养专业技术员50多名,为劳务出口储备了人才。

此外,香菇还与辖区内的火龙果、晚秋黄梨、水蜜桃等特色种植结合起来,发展无公害水果体验式采摘,带动三产发展,打造农业产业新文化。

激发活力 党员科技扶贫常态化

为增强内生动力,今年,获嘉县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上科学定位、持续发力,通过成立党员科技扶贫小分队,强化技术培训、做实科技宣传,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志向。

特别是,针对缺技术、缺人才、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等问题,获嘉县将全县镇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等进行整合,成立党员科技扶贫小分队,从培训、生产、经营全程开展对口帮扶。

立足脱贫需求,精心设计平台服务功能。根据贫困户的产业技术需求,党员科技扶贫小分队将强农惠农富民政策、脱贫职业技能与科技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品种、技术、产业现状、龙头企业等技术服务和产业信息。

同时,还将党员活动日和扶贫走访工作结合,一对一因户制宜宣传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户容户貌进行帮扶改造,增强贫困户对精准脱贫工作的满意度,增进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的感情。

据了解,截至目前,党员科技扶贫小分队已开展技术培训2次,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10余次,产业信息50余条。

猜你喜欢
菌棒香菇车间
南方黑木耳长袋栽培关键环节技术集成*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扶贫车间”拔穷根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A7_p69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