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生境营造初探
——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例

2019-11-29 06:07高倩倩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境群落营造

高倩倩

(北京当代科旅规划建设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1 项目概况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城南永外大红门地区,面积15.6 m2。历史上是著名的燕京八景“南囿秋风”的所在地,目前范围内有几个小型城市公园及平原造林地。在规划上,它位于北京南中轴与北京一道绿隔的交汇处,是首都绿色空间格局中结构性绿色空间。

该公园建设目标为发掘场地的文化印记,营造自然野趣的风貌,构筑完成生态系统,形成丰富的公园活动空间。总体布局结构为“一轴两核四区多点”,即融于自然苑囿的绿色文化中轴,自然野趣的湿地生态核,持续健康的森林生态核,湿地苑囿区、森林休闲区、文化体验区、国家博览预留区四区,以及多个活力公园节点。

2 生境营造技术

“生境”被描述为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和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或环境类型性,生境决定着群落的类型,两者之间又相互影响[1]。生境营造是公园景观的生态基础,因此需要高度整合森林、草地、水体等自然要素,为动物营造多样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持健全、稳定的生态系统。以植物为主体形成大规模、连片、完整的绿色生态空间。具体包含以水域类、灌草类、森林类、林园类的4类11种生境,突出森林湿地特色,重现园囿环境,提升栖息品质。

2.1 水域生境

该生境包含对以泡子、河道为载体的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适合水禽类、涉禽类、飞禽类、鱼类、两栖类生存。具体的技术手段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优化水体形态。依据水源水量增加河道的弯曲度、优化平面形态,适宜保证一定宽度的浅水区域,为多数水禽、涉禽提供活动区。第二,控制园路到水岸的最小距离,减少对动物干扰。丰富水体类型。第三,以现状为基础,形成以湖泊、河道、溪流、坑塘、季节性湿地等多样的水环境类型,为鸟类、鱼虾、软体、甲壳类动物营造多样、适宜的栖息地。第四,改善水质条件。主要依靠植物改善水体的净度、含氧量,从而保证水下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保证鸟类的食源。完善植物系统。结合河岸的处理方式,栽种湿生、水生植物 ,形成富有景观特色的植物景观。在植物景观方面,通过水生、耐水湿植物的种植,展现水体景观。水缘团状种植喜湿乔木灌木供鸟类栖息及觅食,水中种植挺水植物供动物觅食,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供观赏及改善水质。主要的植物群落有水岸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

2.2 季节性湿地生境

该生境受季节性降雨及上游水量影响,土壤水分含量波动大,水位呈现季节性变化,植被外貌以湿生草甸为主。主要适合涉禽类、两栖类生活。设计中减少人为干扰。在满足动物生活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设置汀步或栈道等设施,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穿越、觅食的干扰。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注重不同水分条件下,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营造,形成以湿地草甸为主的植物景观外貌。植被规划:结合景观需求,依据植物习性,零星种植耐水核果类、浆果类和果皮多肉乔灌木,增加植物组团的美感的同时吸引食果鸟类。注重湿地草甸结构的稳定性与景观多样性,形成多个大面积,物种多样、季相丰富的特色景观。主要植物群落包含湿地边缘疏林灌丛群落、湿地草甸群落。

2.3 稀树草地生境

稀树草地是游憩、生态结合型生境,是历史上主要骑马射猎的场所。开花地被为主,阔叶乔木少量,以保证适当遮荫效果。主要适合小型哺乳类动物及人活动。

设计应尽可能复原历史植被风貌。控制乔灌木盖度,以树团与草地构成的大开大合的植物空间为主。确保该生境的稳定性。在保证景观的前提下,提高水平生境多样性及周边生境复杂程度。植被规划上乔木覆盖度控制,保证3年之后郁闭度在0.3~0.4。地被以野花组合、草地为主,是该生境的主要的植物观赏主体。 根据环境要素,划分出林下、林缘、坡地、路旁等不同小生境,形成同中求变的群落搭配方式。种植食源植物,尤其是浆果、蜜源、禾草植物,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提供食物来源。主要植物群落有稀树植物群落、野花草甸群落、缀花草地群落、混播草地群落。

2.4 自然游憩林生境

该生境是景观主导型生境,是园区的林地主要组成,是游人主要活动场所,综合功能最突出。有大量现状植被需要保护、改造。设计中需要林地景观营造为重点。以突出森林公园的季相变化为主体,在色彩、结构上注重体现森林野趣,与周围环境和场地相协调。兼顾生态保护。通过控制林地的植物平面布局、植物种类、斑块大小及形状等,形成多样空间类型与动物栖息环境。在植被规划方面,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常绿阔叶比3∶7。自然式配植。速生和慢生树种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乔木与灌木树种结合。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的引进树种。增加观赏性。不同观赏特性、如观花观叶等,丰富季相变化,满足游客观赏需求。主要植物群落包含华北地区的基调树形成的植物群落以及四季观赏植物群落。

2.5 自然保育林生境

该生境是生态主导型生境。“植物群落是否具有演替性是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之一[2]。” 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近自然林,是遵照严格的保护圈层结构划分出来的森林,森林内游人活动受到限制。可作为小型哺乳类如野兔、攀禽类如啄木鸟等动物栖息地。重点需要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植物群落采用多样的水平及垂直结构,丰富生境类型,形成物种多样的近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造林营造生境,为野生动物、鸟类等提供栖息场所和隐蔽环境。尤其是为一些迁徙的鸟类及小动物创造一个新的生存地点。植被景观设计中注重控制乔木郁闭度0.7,同时预留植物生长与扩展空间,促进森林自然演替过程。选用株型舒展、植株高大的多种落叶阔叶类植物作为主要建群种,保证植物群落较高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营造结构良好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丰富层次结构。适当增加食源树种比例,满足动物需求。主要群落有优势植物群落、基调植物群落、鸟类栖息地群落、小型哺乳类栖息地群落等。

3 结语

城市中的生境条件与子桓环境不尽相同,如何形成适宜的生物群落,特别是植物群落,需要科学地认知城市的生境类型,通过人工营建适宜生物群落自然演替的场地生境条件,目的是通过适生群落栖息地所构成的多样化城市绿色空间,形成人工干预下安全的城市生态过程,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3]。那么在构建大型城市公园生境过程中,也是需要考量人的参与,形成生态主导与景观主导的不同的生境类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注重不同的地条件下的植物群落设计。这样才能将生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与人的需求结合,形成适宜的公园环境。

同时注重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过程。每一种生境设计之初与5年、20年之后外貌是有差异的,但是内部的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我们无法预期,但是可以通过最初的规划来进行定向管理,例如对于稀树草甸植物群落,在群落建植之初就应该控制植物郁闭度及速生树占比。植物设计人员不仅要能够认识植物,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猜你喜欢
生境群落营造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生境适宜性历史演变1)
盐分对不同生境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