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策略探究

2019-11-29 09:38鲁守良王娜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鲁守良 王娜

莒南县环境保护局 山东临沂 276000

1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环境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传统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符合发展需求,其主要是以牺牲为代价,直接影响到环境。针对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需要不断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环保工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环境监测是一项全面、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由各个监测活动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信息和数据的精密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所实施的全部措施和活动。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环境监测中各种特征性能都能达到质量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管理没有实现与经济同步发展

环境污染事件高发多发,环境风险凸显,仅2018年,中央关于污染事件的重要批示达60多件,涉及环境保护督察、祁连山、秦岭自然环境保护区生态破坏事件、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和方面。如今人们重视经济方面的发展,从而引发环境方面很多问题。

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环境监测公司或从业人员没有很好的环境监测意识,忽略质量管理,缺乏主动积极性,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2.3 质控手段缺乏

生态环境部已出台并建立一系列环境质量控制规范。如2018年先后出台《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但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局限于单一引因子监测方法,还受制于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等,加之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以及环境标种物质开发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使各项规范在实际操作及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这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1]。

3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策略

3.1 完善环境管理法律体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满足环境管理要求,实现“五位一体”,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约束,要修改不适应现代形势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规范,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度,如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条为实现环境监测监测网络建设、监测人员资格审查和监测机构发布标准化环境监测报告,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3.2 加强仪器设备的挂了

(1)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在实际环境监测中想要控制监测的质量就需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保障这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由此在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时,相关人员首先需要做好市场设备的考察工作;其次决定设备是否需要更换;然后在需要更换的前提下做好市场上设备性能和质量的对比工作;最后通过对比及时购入性能和质量都不错的仪器设备并将其投入到环境监测中。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能有效实现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保障设备随时具备高性能和高质量。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是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之一,它能够保障设备的监测效果,实现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在实际当中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就需要维护人员和检修人员本着负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积极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这样才能够保障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另外结合实际情况也可以实现对维修人员和检修人员具体操作行为的监督,从而为设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驾护航。

3.3 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体系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工作效率,在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从而提高了环境监测的监测质量。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技术体系,首先要通过引进、自主创新等手段,将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应用于环境监测的实际运行,不仅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环境监测水平,同时可以使环境监测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3.4 提升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任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都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有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完成的质量。因此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对从业人员的聘用时,要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安排到重要的工作中,同时着重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充分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每个工作环节都得到最优配置。

3.5 完善相关质量监督的机制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完善监测网络,配合生态监测测试点及自动监测站,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体系,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变化及趋势,及时调整环境监管重点,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现有效预防。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及时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相应的弥补,同时也要对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的调整。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根据岗位职责情况进行问责,进行相关的处理,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在监督工作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监督频次,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保证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

总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对此需重点加强研究。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