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
——以《新闻周刊》为例

2019-11-29 15:10满大玮
科技传播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语态白岩松新闻周刊

满大玮

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生存调查

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开始在国内兴起。我国第一档新闻杂志节目是《东方时空》,该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影响了国内电视节目的形式,也使晨间新闻深入人们生活。央视凭借《东方时空》,让这一节目类型,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不同于以往的新闻播报,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不仅把新闻呈现给大家,还加入了分析评价环节,解读事件的意义,具有鲜明的评论特征。

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指出,“在过去的新闻语态中,好像只有把新闻写的不像平时说的话,才会给读者以‘权威感’”。①他在文中提到“平民化语态”,说到“平视理念”,即要以平等的眼光对待观众。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就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例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周刊》等。在央视的评论节目中,主要有三种评论方式,一是短评,二是点评式,三是谈话式评论②。《新闻周刊》就是第二种,主持人演播室点评。这种报道方式使得新闻在报道的基础上,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具有社会性和指导性的意义,具备舆论引导的作用。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要对当前社会的一些负面新闻进行报道,对事件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为新闻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随着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丰富的节目、便捷的社交媒体,新闻类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都使得人们更乐于参与到新闻活动中,这些都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今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数量已经非常多了,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对节目的特色发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总的来说,想要形成竞争优势,就需要为节目量身定做自己的特色,使之区别与其他同类节目,对新闻事件的选取,也要考虑观众的需求,解读要做到深入且独辟蹊径。

2 《新闻周刊》节目分析

2.1 节目结构

《新闻周刊》是一档回顾过去一周内重大且有代表性的新闻的节目,是一种电视新闻杂志,它用45分钟的时间,播报并解析一周的热点新闻。它分为“新闻回顾”“本周视点”“人物回顾”“本周人物”和“本周特写”等5个板块。其中“本周视点”是重点,占用的时间也最长,大致有15分钟,比较侧重对社会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多元化社会现象。暴露了一些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回顾”和“人物回顾”篇幅较短,各占4分钟。以展现主题的形式,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为观众展现一周的新闻,即能让观众在主题的牵引下以新的视角看待新闻,又能对新闻事件产生共鸣,引发观众的感想,达到引导舆论的效果。这种有长有短,有快有慢的编排方式,避免了单一新闻给观众带来的疲劳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突出重点。

据统计,《新闻周刊》在新闻人物的关注上,普通百老姓占到了64.5%。③例如:2017年1月21日的“人物回顾”就讲述了“账本背后的‘郑漂’”:一本落在公交车上的账本,上面记录了一年来的收支。观众在朴素的文字中,看到了来大城市工作的外地人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期待。2019年3月30日的《新闻周刊》“本周人物”板块,对在抖音上火了的流浪“大师”沈巍进行了报道,扑朔迷离的身世,引发不少网友的猜疑,而真实身份一经曝出,又引发了另外一个层面的热议。在《新闻周刊》节目中,白岩松说“小的时候常听身边的大人说一句话,叫有钱难买喜欢,现在自己到了这个岁数,越发明白,这句话真有道理”,其中“有钱难买喜欢”深入人心。这些选题虽然算不上多么重大,但却是大众普遍关注、感同身受的,平易近人,引人深思。

2.2 白岩松主持风格

白岩松用带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新闻背后的睿智和深沉,在朴素真诚的讲述中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他的言语里常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严谨简练又不失自然,总是给人一针见血的感觉。面对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他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会直击主题,敢于发声。在讲到郭敬明抄袭事件时,他的一席话可谓振聋发聩:“年轻人的使命当然是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对一些传统有所突破甚至颠覆。但是,这些叛逆性的颠覆却必须建立在不颠覆公正、不颠覆做人准则的基础上,否则喜剧就会变成悲剧,正剧也会变成闹剧,同时你因感情而产生的不正当的支持甚至会毁掉你支持者的未来。”

2018年11月,吴先生因在社交平台曝光酒店卫生乱象,成为了热议焦点。在2018年11月17日的《新闻周刊》中,白岩松总结道:“在我们的节目中也曾详细的报道过,当时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和整改的浪潮,但是一阵风而已,于是又有了这一次,那么有了这一次如此高度的关注,是不是就没有下一次了,坦白地说我不乐观,因为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硬约束和机制,但恰恰这一波的整改更具有表态的性质,我还没有看到骨子里头能让人放心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方法,那么接下来会有吗?”这一总结引人深思。

当今时代,“从众”已经不再单纯地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而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需要一个无畏的人,给广大迷茫的群众一个指引。时代也需要三观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白岩松的个人人格魅力,无疑为这个节目增添了一分光彩。

2.3 评论内容

在2016年12月17日的《新闻周刊》“本周人物”板块,“文物修复师:择一事 终一生”中,他点评道:“而我们这些围观者,不进故宫就真的静不下来吗?”在赞扬文物修复师的同时,也对现今浮躁的社会中观众不良的心态做了一个反思,以一种幽默的反问,回应了大家的呼声,点出了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却又显得平易近人。

就像白岩松在《白说》里写的那样,说话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新闻点评需要有一个态度,很多时候都承担着得罪人风险。这时候,说话就变成了一门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化解负面事件带来的某些影响,而且还能让观众以一种更轻松的姿势接受信息,还能方便观众更好地理解一些生硬的新闻事件。让新闻点评起到它该起的作用,带走它不该留下的阴影。

新闻报道中难免会有一些沉重的事件,对这些事件的分析。白岩松不仅犀利,他的主持还有一种感怀的力量。例如在2016年12月3日的《新闻周刊》开篇中,提及哥伦比亚空难中失去的球员和江西电厂事故,他说:“不忘记既包括家属,也包括避免再出这样的事故。本周,我们真该再次明白,敬畏生命的意义。”

3 结语

当今,新闻节目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说教模式,越来越多地向着平易近人的方向前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其独特的风格,满足了人们对深入报道的需求,成为人们喜爱的新闻类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越来越能够突出个人特色,他们不再仅仅担任“传声筒”的角色,不仅拥有对新闻事件的见解与判断,更多的是对观众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注释

①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②侯全平: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③尹睿:央视《新闻周刊》的叙事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语态白岩松新闻周刊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白岩松错了吗?
新媒体时期女性新闻周刊的发展之浅见
动词的时态、语态
白岩松: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的教子方法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