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类广播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9-11-29 15:10王万朋
科技传播 2019年13期
关键词:长信宫灯博物院

万 丽,王万朋

1 河北经济(故事)广播挖掘更广泛的题材类型和更多元的创意思路

1)试水小而美的新闻广播剧,以融媒视野重现历史故事。2017年恰逢石家庄解放70周年,河北经济(故事)广播创作了5集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在早高峰品牌新闻栏目《北方快车》重磅“开播”。作品在河北省惠民书市主会场参展,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表扬,后被石家庄档案馆永久收藏,独特视角让受众眼前一亮。

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小”:首先是体量小。采用短音频、微制作,全剧共5集,每集限制在8分钟左右,利于移动收听和新媒体传播。其次是小角度切入。我们筛选那些对推动解放起到关键作用却又鲜为人知的“小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听众重温70年前那恢弘的场景。如,吴锁成、来希生两个人靠两颗手榴弹俘虏敌军一个排,而这样以少胜多的案例在《石家庄解放纪实》一书中原本只有寥寥两笔,“两个战士非常英勇,吓唬吓唬,对方40多个人就投降了”,我们创作时把它单独作为一集,以此带听众杀回那个激情在血里的年代,并以小博大,以情动人,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第三是小成本制作。作品最后的表演者均为河北经济(故事)广播主持人,录制地点就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录制间,后期剪辑包装均为频道人员自行完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到了最小的投入实现最高的社会价值。以上三点“小”却丝毫不影响作品的美誉度,《石家庄1947》不仅在河北经济(故事)广播播出,还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App、即听App、即通App、蜻蜓FM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呈现;该节目还首度拍摄视频宣传片,创作系列H5产品,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点播收听破万次。

2)“老故事新讲法,老味道新回忆”,网络音频作品《风云儿女不朽歌》,以歌曲为依托讲述革命故事,以情动人。2017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的日子,河北故事广播7月1日特别定制播出《风云儿女不朽歌》,连续五天在即听FM、蜻蜓FM、“1079河北故事广播”官方微信同步播出。作品选取了5首战争年代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老歌,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讲述这些老歌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作品每一篇都快速入题,一开场聊聊几笔就挖掘出了河北本土特色。此外作品制作精良,匠心打磨。融历史原声、影音片段、歌曲音乐为一体,并邀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河北著名主持人青云录制,增强了作品的可听性、亲和力、传播力。作品在河北电台即听客户端播出后,点击率破万。很多听众表示:真没想到这些革命老歌和咱们大河北还有这么多的故事,特别吸引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挖掘了这些老歌背后的文化故事,赋予它新的内涵,并借助新媒体的发酵传播,引发听众共鸣。

2 深挖省博物院这个文化宝库,把“阳春白雪”的内容变得“喜闻乐见”,引领听众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近两年,河北故事广播频频与省内几大博物院携手,推出了多部有创意、高品位的文化类广播节目:

1)2018年春节推出《冀情文物》,是新媒体语境下对文化专题类节目的一种新尝试。该系列以河北博物院的十大珍宝为报道对象,共10集,每集5分钟左右,讲述省博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节目穿越古今,探访先贤今人,既有发生在文物身上的故事,又有和现代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历史根源,又有时代变迁。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听众身临其境,在曲折的故事中领略文物的价值和魅力。

从“长信宫灯”这期我们就能看出该系列的独具匠心:2100多年前,长信宫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其中一盏就是她。当初人们怎么称呼她,我们不清楚,现在我们叫她——长信宫灯,是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很多人会把它叫做中华第一灯,很多教材书里边都有它,大家在历史课本里边也会见到这个灯的影子。

长信宫是汉代太后住的地方,虽然以“长信”来命名,但是灯的第一代主人并不是太后。灯体上一共有9处铭文,65个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这65个字记录了灯的流传经历,这个灯的第一代主人“阳信家”指的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因为刘揭的儿子刘中意参与“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之后,王位被罢黜,家财被朝廷没收了,随之呢,这个灯就被转到了长信宫里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长信宫灯是有过人之处的。一方面,这个灯的造型很特殊,她是一个比较少见的人造型的宫灯。是一名很年轻的宫女,宫女的左手把持灯盘,右臂高高扬起,袖筒自然垂下,很宽大,下垂的衣袖叠到一起,就形成了灯的顶部,从这儿开始,灯就和人结合到一起了,很巧妙。然后下面是灯罩,由两个弧形平片组成的,可以左右拉动方向的,可以调节灯的亮度和光照方向。

把灯体做成了中空,灯盘当中,灯烛点燃之后,它产生的烟尘、杂质包括小颗粒,空气热胀冷缩,就能顺着宫女的袖子,就像烟囱一样,缓缓的到宫女的身体里储存起来。但是时间一长,这个宫女中空的身体里面烟尘可能越来越多,怎么清理呢?所以,你看宫女的头、袖筒包括灯盘都是可以拆卸的,这样一来清洗就非常方便了。

当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专门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估计两千多年前的窦绾也觉得这盏灯特别“了不起”,所以,才把它带到了自己的坟墓里。据考证,窦绾葬于公元前104年。长信宫灯从制成直至殉葬,在世上发光发热不过七十多年,在黑暗中等待两千多年才重见天日。而这位掌灯宫女,三易其主,不改淡定娴雅。富贵皆浮云,只有匠人的技艺,抗得过时间,光彩永恒。

10期节目,每一期听后都让人耳目一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节目新媒体特色显著,语言清新活泼,深得年轻听众喜欢;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文字、声音、视频、电子海报兼具,立体传播效果显著;河北广播电视台官微、即听客户端和河北博物院公众活动在线等新媒体联动推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也纷纷转载播出。节目播出之后,有专家评价该作品是从“收视取向”走向“品格取向”的有益尝试,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潜移默化提高大众人文素养的有益探索。

2)2019年清明节,再次牵手省博物院,特别策划《听,敦煌来了》,用穿越时空的微广播剧再现“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河北”展的文化魅力。“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河北”展2019年春节后首次来到河北,在省博物院展出,一直持续到4月下旬,了解到这一信息后,河北故事广播《北方快车》组立即召开策划会打算以此为切口,制作文化类的精品节目,让普通老百姓更通俗易懂地了解敦煌莫高窟文化,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节目组几经头脑风暴,决定大胆尝试穿越微广播剧的形式,带着听众由今到古,聆听它的文化魅力。最后还要由古当今,畅想它未来的发展。

唐代是音乐歌舞艺术盛行的时代,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唐代的几代皇帝都是音乐家,传说唐玄宗李隆基修改过《霓裳羽衣曲》,还在宫廷内设置了梨园,选取数百个最出色的男女艺人,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排演、训练。这段穿越一下子就将听众带回了千年前的那个场景,更容易引发大家对敦煌莫高文化的探知兴趣,此时再有省博物院相关专家分享的故事和讲解的内容,一个立体的敦煌就呈现在听众的脑海中,栩栩如生了。此次再度携手打造文化精品,在省博物院的官方微信一经推送,可以说好评如潮、点赞不断。

3 结束语

河北经济(故事)广播在文化节目上的创新尝试还在继续,无论选择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形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声音的特色让文化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参与,感触中华文化根脉的精髓。

猜你喜欢
长信宫灯博物院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汉初皇太后宫官考述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