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出版规范摘要编写规则”的构想

2019-11-29 18:28
科技传播 2019年18期
关键词:内容梗概学术论文行业标准

张 阔

2019 年5 月29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有关学术出版规范的5 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这5 项行业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单位制定而成,涉及表格规范[1]、插图规范[2]、图书出版流程管理[3]、关键词编写规则[4]和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5]五方面。这些行业标准已自2019 年7 月1 日起开始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势必将对我国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健全学术出版制度、树立学术写作规范等起到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根据最新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关键词编写规则(CY/T 173—2019)》,关键词是表达学术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通常置于摘要之后[4]。根据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6]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7],学术论文的摘要是以提供学术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记述学术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综上可知,关键词是“摘要的摘要”,摘要是关键词编写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GB6447 和GB7713 中有关学术论文的部分,自30 余年前发布与实施以来一直延用至今。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30 余年,我国学术出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正逐渐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我国学术期刊刊登的学术论文体系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更通达、逻辑更严密,这些国家标准中的摘要编写要求已无法完全适应如今更趋多样化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摘要是国内外各大学术检索数据库的重要收录元素,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向国际舞台、进行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载体[8]。略为遗憾的是,此次发布的行业标准并未涉及有关摘要编写规则的内容。笔者在从事编辑工作的3 年中,全面承担了学术期刊《工业技术创新》的编辑加工,也曾承担学术期刊《工业经济论坛》部分疑难稿件的编辑加工。在下文中,笔者对将来可能发布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摘要编写规则”提出构想,特别是精选上述两本期刊中若干颇具代表性的摘要作为示例,期望能够为该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宝贵资料和现实依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本文观点,部分摘要有所改动,与原文有少许出入。

1 范围

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形式学术论文摘要编写的需要。

制定的标准应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他出版物可参照使用。

制定的标准应适用于作者编写摘要,也应适用于编辑者对摘要的编辑加工。

2 术语和定义

1)摘要(abstract):以提供学术论文内容梗概或核心观点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准确地记述学术论文重要内容或观点的文章。

2)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指明学术论文主题范围、内容梗概及核心观点的摘要。

3)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指明学术论文研究背景及内容梗概的摘要。

4)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学术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

5)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严格按照提示语逐要素编写的摘要,一般常用于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6)要素(element):构成完整摘要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但不局限于):(1)背景(background),指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所处的环境;(2)目的(objective);(3)方法(methods);(4)结果(results);(5)结论(results);(6)局 限(limitations),指本研究仍未解决或未很好地解决的问题;(7)展望(prospects),指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8)其他(others),指不属于上述7 类要素,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7)提示语(prompt):表达摘要要素的词或词组。

3 基本要求

这里主要根据笔者所在期刊的特色要求,以及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强调性的列举,其他与GB6447 和GB7713 类似的要求从略。

1)报道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和结构式摘要一般以400 字左右为宜,但鼓励400 字以上的长摘要。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 字左右为宜。

2)学术论文应编写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可比中文摘要适当详细。

3)要客观、如实、等量地反映学术论文,切不可加进摘要编写者(包括作者和编辑者)的主观见解、解释、评论,以及学术论文中未涉及的内容。

4)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宜使用“本文”“文章”“我们”等作为主语。

5)非指示性摘要不宜大量陈述研究背景,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应少于摘要篇幅的一半。

6)勿混淆结果和结论。结果注重定量,结论注重定性。“研究表明”的是结果,“结果表明”的是结论,“结论表明”的是局限或展望。

4 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需具有自明性,一般应完整地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根据学术论文内容,可简化或省略部分要素。以下给出若干典型示例,实际进行摘要编写时可不局限于此。

4.1 摘要完整地包括四要素的情形

示例:《基于相序分解与线电压有效值的三相不平衡度定义与原理探究》,参见文献[9]。限于篇幅,摘要原文未予列出,请读者访问本文参考文献表中的URL 查阅,下同。

4.2 说明性论文的摘要可省略目的、方法、结果,完全由结论构成

通常采用“起承转合”或“起转承合”式逻辑结构。

示例1:《知识经济视域下的财务管理:困境与转型》,参见文献[10]。

示例2:《AP1000 乏燃料池冷却系统安全不利影响分析》,参见文献[11]。

4.3 若研究方法属于通用方法,摘要中可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目的和方法可以融合,用较大篇幅陈述结果或结论。

示例:《KMV 模型与Logistic 模型评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适用性研究——以青海上市公司为例》,原摘要参见文献[12],以下有改动。

摘要:运用KMV 模型与Logistic 模型,分别从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两个角度对青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对两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KMV 模型目前不适用于青海上市公司,原因在于中小投资者股票份额过少;Logistic 模型目前适用于青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但不能以上市公司是否被特殊处理作为分类指标,而应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综合考量。

4.4 若定量结果显然足以印证方法的有效性或可行性,则无需赘述结论

示例:《缩短故障排除时间要因及流程研究——基于行政会议电视系统》,参见文献[13]。

5 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往往不具备自明性,通常用于综述论文,简要指明学术论文研究背景及内容梗概即可。

示例:《超材料3D 打印制造技术研究综述》,参见文献[14]。

6 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往往不具备完备的自明性,既可用于研究论文,又可用于综述论文。哪些内容需要报道,哪些内容仅指示即可,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下示例1 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但根据论文内容特点,未给出研究结果;示例2 对研究背景及内容梗概指明得比较简练,但精细提炼了对相关技术的展望。虽然两则示例不是严格的报道性摘要,但它们仍然称得上是优秀的学术论文摘要。

示例1:《可迁移重金属的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影响因素——基于锡制食品容器工具》,参见文献[15]。

示例2:《纳米TiO2光催化剂改性与制备的研究进展》,参见文献[16]。

7 结构性摘要

在医学论文中应用较多,其他研究领域亦可采用。

示例:《基于运动学仿真和克里格模型的机械系统优化》,原摘要参见文献[17],以下增加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展望]等提示语。

摘要:[目的]聚焦于运动学的视阈,探讨一种基于克里格模型的机械系统优化策略。[方法]利用MSC.ADAMS 建立一个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多机构机械系统初始模型,修改连杆比值为[1,1.5,2]、间距为[0,5,10]cm,形成9 个模型,再加密采样间隔,形成连杆比值为[1,1.25,1.5,1.75,2]、间距为[0,2.5,5,7.5,10]cm 的25 个模型,计算两套模型的机械增益和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在MATLAB 下基于克里格模型算法形成空间面曲线,预测其他连杆比值和间距下的运动学参数,与真实值进行比对,讨论模型相对误差。[结果]当连杆比值为1.6,间距为6cm 时,9 个模型/25 个模型的相对误差为:机械增益14.32%/4.97%,加速度47.80%/20.90%;当连杆比值为1.4,间距为3cm时,9 个模型/25 个模型的相对误差为:机械增益18.26%/13.06%,加速度22.98%/8.07%。[结论]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系统各参数的预测精确度也会随之提高。[展望]应借助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实时把握数据变化,补充约束条件,调节数据趋势,优化全局模型,获取最优参数。

8 讨论

笔者以上结合3 年来学术编辑工作实际,以参与编辑加工的若干颇具代表性的摘要作为示例,对将来可能发布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摘要编写规则》提出了构想。本文的崭新立意在于,一是拓宽了行业标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尤其是强调该行业标准应是作者和编辑者共同学习的理论知识;二是在摘要的定义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将提供、指明学术论文的核心观点作为部分类型摘要的必要条件;三是将越来越多高水平学术期刊纷纷采用的结构式摘要纳入了摘要的主要类型;四是将原有的摘要四要素细分为更多的类别,并对新类别加以解释;五是以自明性为标尺,对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六是结合作者百用不厌的“研究表明”“结果表明”“结论表明”等接续词,对摘要中结果、结论等要素进行了生动的、更易于理解的区分。此外,本文还根据笔者所在期刊的特色要求,以及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容易犯的错误,对摘要编写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强调,行业标准制定者应对此予以充分重视。以下针对摘要编写管理提出几点建议,期望引起同行业相关人员的共鸣。

8.1 合理利用结构式摘要

从笔者所在期刊的来稿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作者更倾向于编写指示性摘要,即仅仅陈述研究背景和列举论文所做的工作;更有甚者,研究背景占据绝大多数篇幅,最后仅用一句话草草指出论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式摘要向不重视摘要编写规则的作者提供了明确操作依据,提出了严格约束规范[18]。然而,就《工业技术创新》而言,由于大多数稿件以工程应用实践为主,教条地令所有学术论文采用结构式摘要明显不具备可操作性,也是不合理的。据此,笔者采取的举措是在退修阶段,先让作者按照结构式摘要的要求进行摘要编写,在编辑加工阶段,由学术编辑结合论文形式特点,略去部分不必要的要素,着重对论文创新点进行二次提炼,使得提示语去除后,摘要成为一篇自明性较强,又充分体现论文闪光点的“小论文”。

8.2 大胆接纳非常规摘要

非常规摘要(unconventional abstract)可以指无法严格归类于第2 章(2)~(5)中类型的摘要,也可以指在未违背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这些标准中一般不推荐的编写规则的摘要。虽然笔者经多番审慎考虑,未将非常规摘要列入术语和定义的范畴,但笔者仍窃以为,学术编辑应大胆接纳合乎论文内容特点的非常规摘要。例如,虽然GB7713 指出“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7],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期刊已广泛采用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生动诠释学术论文中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其中的部分期刊业已成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顶级期刊。因此,若作者的摘要中存在图表、公式等元素时能够更好地表达研究工作中的主要信息,学术编辑应给予支持。

8.3 学术编辑要成为摘要编写的典范

学术编辑应兼具学术研究人员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双重人格。以本刊与兄弟单位的专刊合作为契机,笔者每年也结合以往学术研究阶段的研究方向,在《工业技术创新》中撰写相关学术论文。笔者会有意识地基于而不拘泥于摘要编写规则,灵活运用尽可能多的摘要要素,在论文编辑和写作中大胆采用非常规摘要,令更多读者感受到期刊的风采,令更多作者能够在将来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予以采纳和借鉴。

当今社会,学术领域正从单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学术论文的规范、形式亦趋多样化,传统刻板、千篇一律的摘要写作模式注定无法满足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发展需要。编辑者,尤其是学术编辑,必须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不拘一格地吸纳优秀的摘要编写新模式,在编辑加工劳动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摘要这一重要载体更好地对外展现我国学术研究人员的卓越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内容梗概学术论文行业标准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英语文学作品《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研究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世说新语》文本探析刍议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好书推荐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