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协同发展策略

2019-11-29 19:21黄梓轩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物流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网点协同农产品

陈 菲,黄梓轩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及“互联网+”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互联网+流通”以及“电商扶贫”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成效,但连接城乡最关键的快递物流成为“农产品进城”的痛点,农产品上行总是“提不起精神”[1],“目前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仍面临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协调、衔接不顺畅等问题”[2]。

农产品是农村地区典型产品,是当前国家主张消费精准扶贫的主要扶贫产品之一。农产品电商主要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把农产品销往城市的全过程。其结构体系包括网上农产品期货交易、网上农产品衍生品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实体企业O2O交易、农产品网上交易会等[3]。2018年快递发展普惠指数为377.2,较2017年提高了5%①,这说明农村快递已经成为了惠及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渠道。真正推动农产品上行通畅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的协同发展。

1 相关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农产品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1)农产品电商概念、模式、减贫效应的研究。王胜等(2015)在生态系统理论、协同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从环境、结构、功能、演化分析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4]。吴卫群等(2017)针对生鲜农产品电商中的消费者、品牌、流通、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提出了电商模式的创新。颜强等(2018)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阐述了政府主导、第三方组织参与、贫困户互动参与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5]。鲁钊阳等(2016)通过问卷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增收脱贫效应及农产品电商发挥的区域创业效应。(2)快递物流的研究。Morganti等(2014)以德、法国为例提出建立智能投递柜与自提点能够提高配送效率。翟小可(2019)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珠海市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6]。龚小琛(2016)分析了山东省快递业的发展[7]。李长龙(2017) 阐述了鹰潭市农村物流体系的内容并提出了优化意见。庄龙玉(2018)基于长尾理论提出改进农村物流的策略。(3)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关系的研究。韩军涛、李莎(2014、2010)论述了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或者联动发展的概况[8-9]。Ewa Placze(2014) 描述了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并建立了实证模型进行解释。

虽然成果颇丰,但研究对象很少有人把关注点放在农村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协同发展的关系上。基于此,本文把研究视角放在具有“乡土风情”的农产品电商,研究其与当下农村快递协同发展的特点及现状,提出现存问题,由此提出进一步实现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2 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协同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2.1 发展特点

县域农产品季节性强,具有易腐性,不易储存,对农村快递的冷链设施设备有一定要求;生鲜农产品居多,占农村快递业务量的一半以上;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快递单品成本高;地方特色农产品不断涌现,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带动农产品上行运输量;农产品电商模式多元化,要求农村快递配套服务能力升级;农村快递以公路运输为主,偏爱“短、平、快”网销农产品。

2.2 现状分析

2.2.1 政策引导

2015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四年发布了促进快递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相关文件等,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新增238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达88.6%②。全国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点达到6万多个,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92.4%;人均快件使用量为36件,较上年增加7件①。农村快递是“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流通主渠道,成为配合推进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各地农村持续给快递物流给予奖补,鼓励中国邮政政策扶贫。

2.2.2 多方入驻

政策利好的情况下,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或平台纷纷入驻农村;许多供销社、合作社重整旗鼓,参与到农产品电商交易当中;很多快递企业入驻乡镇,布局网点,抢占农村市场份额。以阿里巴巴为例,农村淘宝2017年开始了“一县一品”试点,其兴农扶贫频道已经覆盖16个省、352个县。

2.2.3 电子交易全时性

电子商务技术跨越了时空限制,还结合了移动端的便捷性,农产品电商在网上进行交易,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卖消费农产品。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 305亿元,同比增长33.8%[3]。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必备条件,信息发达成为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能力,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快递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2.2.4 配套落后

随着农村网购的增多,快递行业随之而起,但整体行业服务能力落后于城区,与县域农产品电商服务能力不匹配。农产品流通均是农村公路承担,不少地区“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中国邮政主导了农村快递业务,其营业网点分布相对更为完善,民营快递存在末端网点缺失的情况。随着“农村四好公路”的修缮与扶贫资金的持续投入,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得以改善,但整体仍落后于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

2.2.5 供应链简化

农产品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B2B2C、C2C、ABC、O2O、C2F、M2C、SoLoMo、SNS-EC③等新型网络零售模式不断涌现。其中,组织化、规模化的新型电商经营主体(包括电商平台、网商、合作社及联合社、供销基地、家庭农场等)成为主流,签订产销合同成为趋势。供应链环节中存储、邮件包裹处理简化,不少县域发起产地直发,鼓励快递与各电商主体合作,直接由“田头”发往消费者“餐桌”。

2.3 存在问题

2.3.1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快递业协同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政府部门工作有所侧重,对快递业的支持力度尤显不足。行业内,中国邮政在农村占主导,其他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足够优惠政策支持;门店中,农村快递多是居民自主加盟,布局散乱,缺乏统筹安排;企业间,业内无合作,缺乏组织化、规模化、一体化组织引领;业外有交叉,有时存在恶性竞争,缺乏市场规范文件;民企间,寄递过程农户话语权弱,企业占主导,结构权力失衡。农产品标准建设体系不够完善,快递扶持政策未很好落实。

2.3.2 农村快递发展明显滞后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引发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双十一”活动期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5亿元,网络零售量达2.17亿件。由于农村快递点的布局分散、末端网点缺失、服务能力弱,工作效率不高,设施设备能力不足,网销农产品的快速外销存在时滞、漏发、破损率高等现象。各民营快递企业运行压力大,末端网点少,进村入户配送效率低;没有一整套专业性的服务农产品的仓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配送系统;分拣、包装、装卸、邮寄、配送等都是手工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不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严重挤压了农户的利润空间。

2.3.3 衔接不顺畅

2.3.3.1 标准作业差

农村快递主要分中国邮政以及民营快递,快递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操作不规范、态度差等问题层出不穷。配送工具多为电动三轮车,安全系数低,配送车辆管理不规范。加盟点以家庭经营为主,没有统一着装或佩戴工作牌。收揽件方式落后,智能管理能力差;一遇业务高峰,应对不足。

2.3.3.2 专业人才欠缺

农村地区平均受教育水平低、青壮劳动力少,农产品电商或快递业的从业人员少。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且从业人员的管理资质不够强,学习意识不强,电子商务认识水平有限,品牌意识不到位。另外,农村外流人口多,就业吸引力不强,返乡村民少,专业人才缺失。

2.3.3.3 互联互通不足

业务合作方面,无长效合作机制约束;信息共享共建方面,农产品电商数据与快递业未达成共识;网点布局方面,单店“各自为战”,没有有效整合末梢网点;配套服务方面,农产品快递运输个性差异大,针对生鲜农产品的专业化服务链条缺失;绿色发展方面,农产品寄递要求少受损、不受损,包装技术完整,快递业要求绿色包装,节能降耗。

3 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协同发展的对策

总结以上几点,为促进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进一步协同发展,可以从产业政策协同、基础设施协同、合作机制协同、人才培养协同、综合服务协同五个方面来考虑。

3.1 产业政策协同

扶持农村快递:农产品价格季节性强,附加值低,快递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为激发企业活力,政府可以适当减免快递企业营业税和路桥通行费,对农产品流通所需设施的建造、添置、运转费用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构建一体化支持政策:从金融、财税、土地、奖励及产业扶贫等方面探索支持政策一体化。特别是从现有的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如何进一步延伸到快递业,出台快递运行规划、公约、优惠政策以及其他民约民规等。支持电商平台整合中小企业资源;支持企业与平台合作,按规定给予补助或以奖代补。促进“快递下乡”与农民创业、电商精准扶贫等结合。

3.2 基础设施协同

继续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推行路长制,把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推动各地规范配送车辆运营,完善通行管理政策,对快递服务车辆给予便利。大力开展“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建设,提高覆盖率,保证农产品产地可以“触网”。通信企业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对于农产品集聚产地,推广物联网应用技术,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手机、电脑等多方位联动,联通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合作社、扶贫示范基地、快递企业等。

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和升级。加强快递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引导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发展仓配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2]。推动“物流园+分拨中心+物流点”三级建设,整合资源,弥补快递企业末梢网点的缺失,合理规划和布局好快递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推动国有快递与民营企业合作,对农村已有邮政物流、客运、公路运输、私人散货运输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加快全冷链物流建设。对乡、镇、村的物流设点与代办点进行整合,提高网点运营效率,投入更多专业设备。

3.3 合作机制协同

鼓励企业间合作。鼓励快递物流产业内组建行业协会或理事会,负责协调处理企业间合作事宜。不同的快递企业可以借助农家店、电商服务网点进行分散设点,在业务上放开面向其他企业的代理服务,以避免快递网点重复建设。设施设备上,可以鼓励企业合作,提倡员工私车公用、一台多用,共同下乡,配送边远村庄,减少资源浪费。运输环节上,鼓励不同快递企业之间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共同配送。合作制度上,制定出业务标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创新协同管理方式。

鼓励行业间协作。引导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鼓励开放数据、技术等资源,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数据保护、开放共享规则,建立数据中断等风险评估与事先预警制度。快递企业营运结合,线上线下配合电商企业进行农特产品营销推广活动,通过宣传或自建平台营销,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实现“物流”带“商流”,“商流”促“物流”。

3.4 人才培养协同

加快人才引进,人才缺失与流失制约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与快递的提档升级,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引入成为各地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关键一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地方政府结合国家大学生村官、农村“三支一扶”等政策,适当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待遇,加大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当地电子商务企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科技学校、财经类学校,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对接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来“扶智”。组织技能培训,兴办培训学校或夜校,组织电商知识培训,丰富营销技能、运营管理、电商模式创新等知识的培训。对符合规定的培训项目予以补贴,定时、定点提供技能培训。指导成立行业协会,推动管理人员内部培训,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电商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逐步推广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在岗从业人员培训。

3.5 综合服务协同

促进服管共治,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有条件的成立快递物流协会,条件不足的区县设置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纽带作用,促进二者快速协同健康发展,健全协同共治管理模式。

提高主体层次,丰富服务内容。服务主体要主动学习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推进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科学配载、线路优化;明确车辆驾驶安全,推动配送车辆标准化、厢式化;提高服务网点运营能力。强化电商企业主体责任,鼓励签署自律承诺书。快递企业应开发农产品提供上门取货、分拣、包装、运输、冷藏等服务,对产品分级、分类配送。按照农产品加工程度、产品特性推出快递运送方案,对于季节性农产品分产品附加值提供特殊储存或配送。加强标准化建设,从业人员要着装统一,规范一致,提升整个行业形象和服务水平。快递企业末端投递工具车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的“三统一”标准化管理;同时,考虑建设区域性的电商或快递终端网点线上服务平台,为政府监管和用户查询提供便利。

完善末端网点。在末端环节,鼓励快递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专门的快递配送网点、农家店等开展多形式揽件、投递服务合作,共建农村末端服务网点。对于偏远地区,除了依托一般商业网点,还可考虑建设一支农村兼职队伍,招收一批长期往返村镇的干部、工人以及志愿者团队等。

4 小结

县域农产品电商与农村快递相辅相成,在了解农产品的产品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合作共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综合服务提质升级,县域农产品电商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快递物流网络也将不断完善。由此,不断推进农产品上行,实现促农增收。

注:①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

②数据参见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公布数据。

③B2B2C、C2C、ABC、O2O、C2F、M2C、SoLoMo、SNS-EC分别指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农民对消费者模式、代理商-商家-消费者模式、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农业订单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农产品社区化模式、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

猜你喜欢
网点协同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