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养”视角下潼南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2019-11-29 02:14何洪华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潼南贫困村贫困户

何洪华

(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重庆 402660)

1 引言

潼南区2018年6月8日召开全区旅发大会,出台了《打造潼南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六养胜地”,建设重庆新兴知名旅游目的地。用“六养”来深层次地推进扶贫综合开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助,打开潼南脱贫攻坚新窗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符合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2 “六养”视角下精准扶贫模式实践探索

2.1 “立体”扶贫模式

近年来,潼南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等多种旅游发展融合模式,为群众提供“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的“六养之地”。在贫困村古溪镇龙滩村发展油牡丹7000亩,宝龙镇豆桥村发展柚子5000亩,贫困村柏梓镇张板村发展柠檬8000亩,逐渐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在贫困村古溪镇龙滩村千亩油牡丹基地发展油牡丹观光旅游、太安镇蛇形村举办荷花节,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周边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据统计,2018年潼南区共发展特色产业48类、25864亩,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人均增收480元以上。同时,针对性地采用多种“立体”扶贫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既要开展与贫困户“结对子”、“认穷亲”、“一对一”、“多帮一”的立体式帮扶体系,又鼓励“立体式”、“全方位”的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既有政策兜底“五张网”,又对贫困户思想引领补“钙”。既把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又“立体式”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既开展“3+1”联动机制活动、保障在“责”,又“立体式”微督办,拧紧“责任链”。从理念、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形成“叠加效应”。通过努力,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

2.2 “板块”扶贫模式

潼南突出“六养”特色,充分利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品牌效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将贫困村产业发展与“百村百园”和“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相结合,实施了区域板块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打造崇龛、太安、双江等“旅游扶贫板块”;以蔬菜产业、柠檬产业等项目提升为主线,构建崇龛、柏梓、小渡等区域“农业扶贫板块”;以建设扶贫车间为主线,“农田变车间、农民变工人”,构建梓潼、桂林等“工业扶贫板块”;形成南部禽蛋、中部蔬菜、北部林果三大扶贫产业连片开发的大格局。潼南实施50个贫困村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优质粮油产业4051亩、蔬菜产业13296亩、柠檬产业14745亩、特色经果产业34659亩、生态渔业5091亩、中药材产业6786亩,1000亩以上的贫困村(社区)达到30个以上。比如米心镇21户贫困户流转土地34.7亩发展产业,18户贫困户与种养能手实现联户发展,23户贫困户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173户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在3个贫困村或流转贫困户土地种植中药材2030亩、花椒藤椒600亩、无花果500亩;新引进蓬野农业、上宇农业流转了29户贫困户土地61.6亩。

2.3 “滴灌”扶贫模式

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梳理出深度贫困户1484户,共计4661人。巩固提升贫困户1.39万户、共4.56万人。开出“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10个帮扶方子,引导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既“输血”,又“造血”,变“满灌”为“滴灌”,从机制上解决脱贫不返贫的问题。种植业方面:凡是年种植两茬农作物的,按照田500元/亩、土3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村社干部、种植能手与贫困户联户发展产业,按贫困户承包地面积的150%,给予等额补助,双方各得50%。目前,自主发展生产的有213户、种植面积700亩,启动产业基地建设56个、面积7.5万亩,实现了全区贫困户的土地不撂荒。养殖业方面:按照鸡苗6元/对、猪仔600元/头等种苗市场时价标准,给予每户1000元以内的补贴。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规模养殖场代养,按照代养数量给予等额补贴。

2.4 “托管”扶贫模式

“托管代养”模式就是贫困户、养殖场、畜牧公司、镇政府签订四方协议,由政府监管,贫困户寄养,专业公司饲养,在猪长大出栏后贫困户就可直接收益。潼南温氏畜牧公司及其合作养殖户,积极探索为贫困户代养生猪。其中区财政每年给贫困户1000元的仔猪补贴,给予养殖户每联系一户给予1000元/年的劳动补助。企业提供猪仔时价格下浮10%,回收生猪时价格上浮5%,算上政府补贴资金,贫困户每年可收入2500元。2018年温氏柏梓种猪场继续为55户贫困户托管代养生猪,为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

2.5 “互联网+”扶贫模式

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建设,实现50个贫困村益农信息全覆盖,建成贫困村电商配送点28个。打造阿里巴巴潼南绿智慧市场,已开通潼南柠檬、潼南花椒等5个专栏,入驻平台商家103家,展示宣传农产品1000余件;打造潼惠网本地电商平台,入驻上线商家213家;推进中国邮政邮乐网建设,新增邮乐代购店32个;推进镇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引进菜鸟物流,推动中国邮政、懒人福音等企业参与末端配送点建设,实现区、镇、村三级物流快递全覆盖。2019年将构建一个区镇村三级工作体系,实现中国社会扶贫网建卡贫困户全覆盖。力争4月底完成爱心人士注册2万人,贫困户注册1.47万户,成功对接1000次。此外,全区294个有建卡贫困户的村都将设立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点,并配备一名信息员。

2.6 “捆绑”扶贫模式

建立落实“3+1”捆绑式的包帮责任机制。“3+1”联动机制的“3”是指重点帮扶三类人群:特困户、困难户和贫困村。“1”则是指每个帮扶对象,都由“一名县级部门干部、一名镇(街道)干部和一名村(社区)干部”组成的一个“三级联动小组”捆绑式负责帮扶解困。从而形成了扶贫“作战部”在区,“作战图”在镇和村,上下“一盘棋”;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尖兵”下沉一线,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有干部”。

3 “六养”视角下精准扶贫模式不足

3.1 区域扶贫参差不齐

潼南着力打造“最美花海养眼、田园风光养心、美容产品养颜、绿色食品养生、千年陈抟养气、世界金佛养福”的“六养胜地”主要集中在潼南的中部和南部。而北部的古溪、米心、玉溪、宝龙、上和等镇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丘陵地带多,交通不便,大部分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以粮为纲仍然是大多数贫困户的主要生产模式,产业发展不成规模,旅游不发达,客观存在扶贫难度相对较大。另外,有旅游项目、柠檬蔬菜产业项目的村发展快,脱贫快。

3.2 项目扶贫不准

有的不结合实际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不征求意见、不访问民情,导致许多扶贫项目背离贫困人口而去。农村许多惠农项目,其落脚点应当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府产业战略布局和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一些惠农项目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户。个别镇村在精准扶贫中“抢时间”、“抢项目”、“抢典型”,把农业项目到贫困户的“细胞工程”当成彰显政绩的“面子工程”。另外,脱贫产业单一、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由于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和产品结构的影响,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3.3 扶贫政策力度需加力

部分政策制定不尽合理,相关制度设计过高,导致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易、使用难。如关于农村电商助推精准扶贫中,相应政策没有考虑农村电商起步晚、规模小等具体实情,设置条款要求过高,导致政策资金“空置”。对部分边远村非贫困村关注相对较少,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力度不够;一些有关整村脱贫的专项扶贫政策难以覆盖,加之帮扶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一些非贫困村贫困群众所享受的扶持政策、资金、项目相对较少。另外农村和城市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国家对农村扶贫政策力度加力。

3.4 社会参与度不高

目前私营企业、社会组织(人士)参与扶贫的引导鼓励措施不够强,停留在任其发展的松散管理阶段。部分民营企业和社会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能够主动参与具体扶贫工作,对村中贫困户的经济发展兴趣不浓,不愿意投入。有的企业虽然热心农业项目,却以获利为目标,缺乏为贫困户谋求利益的理念和思维。

3.5 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农村的发展和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支持,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些村由于受历史、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影响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没有“一技之长”,就业致富能力差。同时,全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偏低,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7.9%,具有中级职务的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仅占28.9%。

4 “六养”视角下精准扶贫扶的对策建议

4.1 推进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政策支撑

一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和服务管理机制。二是构建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将农村群众基本养老保障纳入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依法为农村农民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三是确保农村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四是逐步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4.2 加大农村补贴力度

虽然如今的农业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补贴,但是金额数量都不是很高。国家对农村种地的补贴政策有面积的规定,平原面积4000亩、丘陵山地区面积1000亩以上补贴230元/亩,低于上述面积的农户补贴为93元/亩。所以笔者建议应该实施按照实际亩数进行补贴统一提高到230元/亩或者更高以上,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进行监督验收,鼓励农民和贫困户种地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收入来源。

4.3 科学规划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

科学规划,才能断贫困之根。用科学规划引领精准扶贫,要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科学确定产业扶贫、创业就业、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脱贫措施。要找准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等工作的契合点,合理安排项目、资金,抓好贫困地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路径,紧盯贫困人口,选准特色产业,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近年来潼南区立足建立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围绕粮油、蔬菜、柠檬等7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全区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均发展1个以上产业。在宝龙镇发展柚子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田家镇发展核桃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分别补助2个镇果树苗子和鸡鸭苗子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两个镇所有建卡贫困户的种苗补助和技术支持,有效解决全镇贫困户返贫问题,达到巩固整镇脱贫成果的目的。

4.4 建设综合旅游发展景区

潼南可以说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如果建设景区不突出重点,不串点成片,那么潼南的旅游资源就无法发挥集群效应。为此,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带动农村贫困户致富。一是打造“大佛寺—双江”特色文化旅游景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双江爱国主义教育特色镇;发挥“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品牌优势,打造大佛坝禅意部落。二是打造“太安—柏梓”国家级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以市级非物质文化“太安鱼”为载体,打造太安美食小镇;依托涪江、琼江水资源,打造水上运动村落。三是打造陈抟故里休闲养生旅游景区。依托“最美花海”品牌,打造众多旅游观光的“花市”、“节市”村落。四是开发涪江流域特色旅游景区。涪江是潼南的“母亲河”。要高标准打造100 km长的从米心镇至上河镇亲水岸线,确保与周边环境相生相依,让涪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是依托传承女子狮舞、车车灯等非遗文化,打造文旅共生体;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造民俗文化艺术节。

4.5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扶贫

应当重视与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携手贫困人口奔小康”的工作中来,拿出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要鼓励民企以消费方式对口扶贫,搭建企业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农副产品产销快捷通道,组织民营企业对口帮扶贫困乡村。借鉴外地经验,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与贫困乡镇或者乡村结成扶贫对子。

4.6 打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平台

建议为每位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开设账户,设置权限,分设适合他们相互交流的版块,如信息发布、申报活动、申请奖补等,这样公开、透明的方式,有利于系统对于数据的收集,更有利于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活力。要结合目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让周边成功受益且成效显著的新型职业农民现身说法。

猜你喜欢
潼南贫困村贫困户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潼南:“田间学校” 精准发力 助推中药材产 业兴旺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