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2019-11-29 09:38曹卫华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岸河道水体

曹卫华

西平县防汛微波通讯站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河道治理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河道治理工程在我国工程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洁对于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深远,有利于该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河道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阻碍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河道治理工程的控制管理,提高监理效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更快进步[1]。

1 当前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重水利功能,轻生态功能

传统河道设计上,都是以防洪为基础进行河道整治和景观建设,河道在改造建设中多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虽然满足了防洪要求,但是抑制了植物生长,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生物链的破坏。另外,城市建设中为了更多的土地使用,往往抢占使用河道周边土地,导致河道周边生物生存空间更加狭小,使河道河流难以长期健康发展[2]。

1.2 重河道内部治理,轻内外联系

从河道内部着眼,它是完整的一个生态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群,各种生物会形成特有的食物链去促进生态平衡。从河道外部关系上看,通过雨水径流以及物种迁移等各种外界自然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河道与陆地间各种生态系统会进行能量和物质间的交换。传统河道治理中,大部分只针对河道内部进行治理建设,比如河水拦蓄等,没有从河道与外部环境间的内外关系设计建设。

1.3 重建设,轻修复

很多水利部门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把主要目标集中在其水利功能上的改善。水利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上有较为专业的优势,但是其在水体修复、水净化以及植物环境影响等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3]。比如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因部分民众环保意识低等因素,很多废水污水大量排放,加上农业用地产生的污染,因修复工程以及相关河道环保措施不及时跟上,会导致河道内的污染物逐渐变多,河道内部有害物质日渐增强,水质低下,给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影响。

1.4 缺乏综合治理意识

意识会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极大影响,积极向上的意识可以引导创新实践,消极意识则会阻滞发展。河道综合治理意识是引导人们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然而当前的河道治理却存在“治理有余、综合性不足”的消极现象,究其内因源于人们缺乏综合治理意识,河道治理力量较为分散,缺乏综合治理规划,无法建立河道综合治理联动体系,影响了河道综合治理成效。

2 生态水利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2.1 创新发展河道综合治理手段

第一,导流围堰去淤。在河道内采取分期围堰导流措施,率先针对一侧水体进行疏导、干场清淤,待一侧水体清理完毕后,依据相同方法清理另一侧,还可以将河道上游拦截,分段清理河道内的淤积物质。第二,挖泥船清淤。针对常年流水、泥沙松软、不利于干场作业、交通不便的河道可以采用挖泥船清淤措施,该方法对周围水体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一定践行价值。第三,平整治理措施。平整治理措施致力于打造控制污染源、抑制扬尘、恢复植被、封河育草的生态河道,在河道上进行分段治理,并形成宽阔绿地景观或观赏水面,亦可鼓励企业在周边建设集中型景区,同时负责保护、治理既定分段河道,引导经济建设、自然保护、河道治理和谐发展,执行河道综合治理措施。第四,数字化措施[4]。将河道综合治理视为特殊工程,采用BIM技术将河道综合治理参数带入其中,分析得出河道综合治理方案,保障河道治理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2.2 开发生态性护岸机制

生态性护岸机制也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重要举措,并且在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地区也开始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非常低,同时也能够显著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护岸植物的时候,各个城市地区不要一味套用国内其他城市地区的成功案例,而应该结合自身区域情况,选择那些最适合本地气候以及河道护岸植物选择原则的植物,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护岸植物的生态效应,避免使用外来植物而带来不必要的生态问题[5]。

2.3 贯彻综合治理体系

为了避免城市河道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各个城市应该积极采用综合性治理体系,能够针对河道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统一全面的治理。这也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在平时的时候积极调查河道生态情况,同时也要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修养,能够基于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最终形成河道综合环境治理体系。

2.4 根据河道污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工业废水。持续优化工业废水进化后排放标准,依据新时期河道污染与净化保护难度,加大工业废水违规排放惩处力度,积极践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联动环评机构、执法机构、河道治理机构等职能部门,建立河道综合治理机制,确保工业废水合规排放,避免其对河道造成污染。第二,生活废水。在人口密集的河道附近建立生活废水集中回收处理站,惩处生活废水随意倾倒行为,严抓“野泳”“野浴”及在河道内洗涤衣物等污染河道的不良行为,降低生活废水对河道的污染。第三,城市建设。在建筑工程外侧搭建围护结构,围护内部的建设耗材不可堆放在围护结构外侧,更不可随意倾倒在河道内,建筑废料需及时依据规定处理,地方政府需站在生态环境及地区长久稳健发展的角度,客观权衡填充河道的利弊,确保城市建设发展决策同河道综合治理不存在冲突。

2.5 加强对污染源处理工作的重视

加强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让截污纳管工作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要对河道治理中提高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对沿岸自排的河道,进行污水截留处理,并把此项工作与市政污水管理相结合,把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达到排放标准。在河道污水处理管理中没有实行统一管理的地区,要加强污水截留的管理工作,建设污水处理中心,把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2.6 对城市河道护岸使用生态设计

城市河道护岸有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两种,人工建设生态护岸主要使用在城市河道,帮助解决河道护坡坍塌问题,打造河道景观。自然生态护岸就是利用植物种植去巩固河道周边水土流失,帮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这种生态护岸一般用于比较宽的河道当中,在河道治理设计时要以草皮护坡为主。一些河岸比较窄并且水流比较大的河道,在设计上要以人工生态护岸为主,要使用自然,比较有通透性的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的冲刷,让河道内外有效渗透互补,使周边植物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2.7 灵活使用人工增氧

就当前城市河道的水质污染现状来看,多数污染源都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虽然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一直强调污染减排和排污处理,但是城市污染水体的治理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成效。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各个城市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水体人工增氧的方式来治理河道水体,从而达到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成效。在具体操作中,城市地区可以考虑在河道周围区域中建设一些水车、喷泉等设备,能够通过人工修建设备的方式来促进河道中的水体流动,显著提高河道水体的循环程度,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避免水体发生二次污染。

2.8 建立长效清理机制

城市需要对河道的清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道的持续畅通。而清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垃圾的清理。城市对于河道垃圾的清理,必须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纵然城市居民素质提升,也会因其他因素造成河道里出现大量垃圾。二是淤泥的清理。河道的淤泥会直接影响到蓄水容量,淤泥过多便会减少河道蓄水,继而在雨季时出现洪涝状况;另外,淤泥也会影响到河道的流速,而流速则关系到河道的自净能力。所以,有效清除河道淤泥,不仅能够抵御城市洪涝灾害,还能够帮助河道实现自主生态平衡。

3 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各种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要合理利用科学治理手段,以环保为基础,对城市河道天然自然优势进行合理利用,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让河道生态自然的功能更好发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护岸河道水体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