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活力深圳

2019-11-29 05:36宋佳
商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悟产业园深圳

□ 本刊记者 宋佳

在这座平均年龄不到 33 岁的城市,为何对人才有着越来越炽热的爱?这座城市年轻的活力来源在哪里?

赵健与产业园同事商讨罗湖人才园外墙推介牌设计

深圳湾畔,春潮澎湃。11 月 1 日,是第三个“深圳人才日”,这一天对于深圳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当晚,在深圳人才公园内,600架无人机摆出了“知识造就人才”、“人才涌流,鹏城展翅”、“群星闪耀,天降人才”、“深爱人才,百花齐放”、“致敬人才,深圳因您更精彩”等醒目的标语。看到这一幕,让第二批青岛赴深圳体悟学习的干部成员赵健兴奋不已,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的他告诉记者:“这场演出十分震撼,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使我们对此次赴深圳体悟学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这座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城市,为何对人才有着越来越炽热的爱?这座城市年轻的活力来源在哪里?

深圳节奏

如果将时针拨回至一个月前,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市人才产业园有限公司里,俨然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在为即将开园营业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的筹备做最后的冲刺。

早上7点55分,地铁九号线缓缓驶入红岭北站。赵健从拥挤的车厢中挤了出来,他整理了一下背包,一头扎进人潮中。来深圳的一个多月以来,赵健已经熟悉了这种“深圳节奏”:他已经完全沉浸于自己现在的身份——深圳人才产业园有限公司产业部的一员。换好工装后,距离8点半的例会还有20分钟。他手捧着一摞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的计划与公司的运营部部长吴少杰凑在一起,商量着近期工作的难点,小到落实今日来访客人的桌牌姓名,大到在园区招商引资的的注意事项。

他实训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产业园公司开展项目的招投标、招商以及园区运营的宣传推介工作。尽管公司成立仅有4个月,这家新秀企业却已经承揽起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深圳人才园园区、坪山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多个项目运营管理。

“今天又是‘高产’的一天!”赵健感慨道。一上午的时间,他所在的团队一口气推进了30余项待办事宜,相当于1天半时间的工作效率。会议结束,已经是中午12点40分。他和同事一起来到了食堂,此时的他也终于得空去了趟洗手间。

在短暂的午休时间,赵健掏出了记满“待办清单”的笔记本,开始逐条落实。“这就是深圳企业的工作节奏。我们不能只来参观,更重要的是融入到这种节奏中体悟学习。”赵健说。

在深圳,这种景象不仅是白天的主旋律。晚上10点,结束工作的赵健点开网约车软件,手机显示:前方排队17人,预计等待时间20分钟。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云南省实现食用菌产量52.8万吨、产值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7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在此过程中,云南省食用菌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产量销售及市场口碑不断提升。

对于“打车排队”这一场景,赵健已经习以为常。在深圳,晚上10点至11点,正是企业员工下班的晚高峰。“把一天当一天半、甚至两天来用,似乎是深圳人敢于拼搏的真实写照。”他感慨道。

也正是这种工作效率,让赵健在短短一个月内的收获颇丰:就在不久前,赵健和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实训队员一起陪同深圳天辰生物医疗为代表的4个高端人才创业项目到新区洽谈交流,并组织了专场洽谈交流对接会议。目前,他们已经促进深圳海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区签约落地。

“挂职干部来到这里,大家开始都觉得是个新鲜事。开始我们都有点担心他们习惯了北方的‘官节奏’,会不会对我们‘9-9-6’的工作节奏‘水土不服’。令我们佩服的是,‘10-10-7’对他们来说都不在话下。”吴少杰称赞道。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股浸润在空气中的拼搏干劲,也让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邢雪松激动不已。

说起创新,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名片”,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改革创新成为厚植城市发展的DNA,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众高科技企业。

与创新工作打交道的邢雪松,来自青岛市科技局,他也是此次赴深圳学习体悟的干部之一。在深圳一个多月的体悟学习中,他深刻地意识到,青岛能否成为与深圳媲美的创新引领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要素的供给是否充分,而聚集起高端人才及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深圳,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市人才公园里雕刻的那句标语——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深圳用了30年的时间成功打造出人才高地,人才储备从1979年300多人到如今的510万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深圳把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厚植适应人才创新创业的土壤作为了关键。”他告诉记者,2018年,深圳在 1997 平方公里上产出了 2.4 万亿的GDP,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 12.01 亿,远超北京、上海、广州的 1.84 亿、 5.15 亿和 3.06 亿产出。这份高产的背后,意味着深圳的发展正在更多依靠创新和人才,而人才是动力来源。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包容力,像一股暖流一般涌进了邢雪松的心田,这让远在他乡的他倍感亲切。从深圳经验看,科技创新的竞争主要围绕人才展开,而人才竞争主要涉及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战略性科学家以及具有引领趋势能力的企业家。“有了这三类人才,其他人会主动跟随而来,人才高地的建成也将指日可待。培育和聚集这三类人才,需要市场和企业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发挥前提性作用。”邢雪松告诉记者,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资本与人才的互动,打通资本与人才的“任督二脉”,是深圳聚集全国、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力量。在招才引智方面,青岛要学习深圳聚天下英才的胸怀。他建议,青岛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发人才的活力潜能。坚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对急需或特需高层次人才(团队),可“一事一议”予以支持,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进一步弱化“称号”、“学历、“职称”等前置性门槛。

开放的市场和机会

“与深圳企业家、人才交流,他们谈的最多的是市场和是机会。人才不仅需要的是政策,更需要的是开放的市场,需要能够活下去和发展壮大起来的机会。”赵健告诉记者。

在深圳北科瑞声学习考察时,赵健和其他体悟实训的干部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这家在人工智能音频信息和深度处理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公司,在刚成立不久时,险些遭遇“折戟”的命运。而它能够“逢凶化吉”的原因,在于深圳向其打开了安装市级相关部门会议音频系统的“机遇之窗”。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孙昕认为,人才在选择城市时,一方面关注城市的产业环境;另一方面,关注城市的产业空间,即市场。深圳创造的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让初创项目、本土项目有更多机会去发展成长起来,这也充分说明开放市场机会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深圳,市场化、法制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处处都能体现出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尊重”,赵健向记者感慨,深圳市对民企也有着更为精准、深入的“呵护”,也折射出民营经济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相对北上广,深圳各类市场主体中,最具活力的是民营经济。在深圳,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为深圳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支撑深圳GDP背后的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也不是合资企业,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法治成为深圳营商环境的代名词,法治也已经成为融入城市血脉中的基因。

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也是深圳对人才创新成果保护的有为之举。2018年,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2019年3月,深圳实施了全国首部综合类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一系列的有效举措,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侵权预防、预警和应对机制,鼓励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为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活力是深圳的符号,也是深圳的城市脉搏。这份活力,感召着为这座创新之城贡献才智的千千万万人才,也感召着天下想到鹏城实现大鹏展翅的无数“鸿鹄”们。在这跳动的城市脉搏中,“自信”是最闪烁的因子,也是这座城市腾飞底气和决心。

猜你喜欢
体悟产业园深圳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