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

2019-11-29 09:38王耀华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钢筋管控

王耀华

西平县洪河管理所 河南驻马店 463000

现阶段社会经济持续进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水利工程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实施的程序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比较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需要增强施工管理力度,施工技术管理属于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这样就需要进行混凝土施工的项目,充分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实施要点。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水利工程中裂缝

水利工程中运用混凝土的数量较大,但混凝土在硬化过程化中会出现水化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若这种水化热不能有效散失,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数值增大,产生温度应力,此时结构内部受到相应的压力、外部受到相应的拉力,两者共同作用,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抗拉强度并不高,温度造成的拉应力会超出混凝土早期的抗拉硬度,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影响其运行效率和整体水平。

混凝土收缩裂缝,混凝土应用过程中会在空气中出现结硬现象,此时体积会随之缩小,并且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也就是说,在混凝土受到约束后就会出现相应的裂缝问题,尤其是在筋率较高的构件应用过程中,钢筋对周围混凝土会出现约束作用,此时混凝土的收缩就会受到钢筋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形成拉应力的对抗,这就会引发构件局部裂缝问题。尤其是在新混凝土和旧混凝土接缝的位置,这种裂缝较为严重。

1.2 碳化问题

在开展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施工现场外部气候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空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会和钢筋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这样钢筋会产生氧化或者是碳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危害较小,不过要是没有重视,长时间下去钢筋就会产生腐蚀的情况,其他的结构也会被损坏,钢筋的抗压能力也会降低。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对于钢筋进行防护。

1.3 塑性坍落裂缝

塑性坍落裂缝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裂缝,其多发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与大体积混凝土初步固化成型过程中。这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所含有的骨料缓慢下沉形成了一种离析现象,同时黏附于钢筋表面的混凝土又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了一种结构支撑,这一作用力的持续作用将会导致裂缝沿着钢筋表面产生。塑性坍落裂缝的产生受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较大,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塑性坍落裂缝的产生。

1.4 蜂窝麻面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外观施工的过程中,若是工作人员认真且细致地观察,就会发现在混凝土的表面呈现出密密麻麻的仿若蜂窝的“麻点”与“小坑”,出现这些小坑的原因,是因为配料人员在拌和混凝土时,混凝土配合比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能是因为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不佳、计量不够精准等,其次也许是因为现场操作人员所采用的模板表面太过粗糙,导致浇筑混凝土,拆完模板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蜂窝小坑的质量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数量众多的混凝土模板,一旦相邻两块模板之间的接缝过于松散,则极为容易致使水泥浆等水分材料的不断流失,从而出现了蜂窝麻面现象。最后,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未搅拌均匀,这也会导致“小坑”密集地出现在混凝土表面。总之,致使水利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问题的原因不一,施工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

2.1 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使用质量合格的施工材料,是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前提要求,所以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第一步就是确保施工材料的高质量。对于在施工中所应用到的钢筋、水泥、以及骨料等材料,施工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施工的具体要求对它们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比,必须确保上述施工材料的规格、定量与配比比例符合施工要求,唯有如此才可以从源头上保障混凝土外观的质量。最后一点,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亦需要特别注重材料的色泽饱和度,勿要选择出现色块或是颜色不统一的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试配,当配比结果符合施工要求时再进行购买。

2.2 增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

混凝土现浇板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会直接影响到浇筑模板的浇筑质量;第二点就是需要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都是在浇筑工作进行之前完成安装,在之后进行浇筑施工的时候需要保障钢筋位置和设计图纸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三点就是避免施工现场存在杂物,及时地处理所存在的杂物,控制好整体的浇筑工作。第四点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是水利工程工程量较大,就需要掌握在进行浇筑的时候是否会产生分层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控制好分层的厚度,防止分层情况影响到之后工程的使用。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需要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浇筑技术,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自然落下高度需要控制到两米中,楼梯段主要就是选择自上而下的浇筑措施,要是水利工程有着较高的高度,就能够借助导管来完成浇筑工作,在这个时期,需要放置质量较大的石子进入浇筑体重,进而出现浇筑不均匀的情况。

2.3 塑性坍落裂缝的防治技术

(1)系统化甄选集料的配级。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综合设计和监管,合理提升设计效率,完善水灰比管控,有效选取适宜的减水剂,维护管控流程的合理性。(2)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混凝土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要尽量应用管控流程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处理工序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以避免模板出现大范围沉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混凝土施工项目中出现了塑性坍落裂缝,施工人员就要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重抹面压光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组合效果,尽量使裂缝处于闭合状态。

2.4 进行良好的混凝土养护与拆模工序

在结束混凝土施工操作后,还有一道工序是至关重要的,那便是对混凝土进行良好的养护操作。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要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及湿度,而养护的时间范围一般应维持在28d。当然,如果相关规范对此有一定的要求或是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的养护时间。在混凝土养护时间结束后,此时施工人员便应该将覆盖在混凝土表面的薄膜拆除干净,而在拆模后还需对混凝土的尺寸大小展开全面的复查,并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在对混凝土展开复查操作工序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若是发现混凝土的弯管呈现异常状态时,必须要第一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样一来,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外观质量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2.5 温度裂缝的防范技术

为了有效防治温度裂缝,相关技术部门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管控机制,尽量选取低热或者是中热温度的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有效减少水泥的用量,就能合理性提升整体应用管控效果,一般会将其控制在450kg/m3以下。(1)降低水灰比。结合实际应用要求,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约束,控制在0.60以下,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应用效率,为全面提升管控模式的科学性奠定基础。(2)改善骨料级配。结合相应的管控标准,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有效减少水泥的实际使用量,降低水化热问题,优化整体管控效率。(3)尽量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流程。按照标准化要求对其进行处理,一般会通过二次风冷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并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减水作用、增塑作用以及推迟热峰作用的外加剂,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满足质量要求。(4)进一步提升施工工序的完整性。确保分层分块浇筑过程的完整程度,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差,及时利用湿润的草帘、麻布进行覆盖,保证混凝土保温效果满足预期,提升整体管控工作的合理性。

3 结语

总的来说,混凝土施工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施工要点,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在开展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根据有关的规范来管理控制施工技术,其中外部环境、气候因素和温度因素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需要增强控制力度,根据施工规范来开闸各种工序的操作,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1]。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钢筋管控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截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