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2019-11-29 08:47潘传广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凝聚力新时代

摘 要:西方掌握话语霸权,社会思潮侵略意识形态,网络信息挤占话语空间。习近平提出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使党牢固掌握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宣传途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凝聚力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苏联解体、“阿拉伯之春”与伊朗骚乱等都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遭到解构有关。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思想堡垒。

一、伟大斗争: 意识形态工作有阻力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与所周知,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抢占了提升国际地位的先机,在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时,各阶级都会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以期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有大幅提升,引得西方国家的侧目。美国向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將自身利益等同全球利益,企图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制造颜色革命,抨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散布中国威胁论,将“一带一路”视为新殖民主义。尼克松认为,“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美国通过电影等艺术形式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以电影《2012》制造地球毁灭的恐慌,后通过《美国队长》将美国定义为世界人民的“救世主”,对世界人民的思想进行整合,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埋下依赖美国的种子,从思想上赢得民心,为政治权力的合理性与权威性提供道义支撑。

(二)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

部分社会思潮妄图利用热点事件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否定改革开放。这些社会思潮披着学术外衣,用严密的逻辑与系统的话语论证自身地位的合理性,以反思为名,抓住我国政策实施中不尽完善之处,否定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大肆宣扬西方制度科学合理,煽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妄图使我国改旗易帜。其中,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威胁与破坏较为严重。新自由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平等”“多元”等话语主题拉拢民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的价值理念,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极具蛊惑性与煽动性。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诋毁革命先烈,放大历史细节挑战正统历史,制造相关负面舆论,企图达到全盘西化的目的。民主社会主义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取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妄图使社会主义改旗易帜。

(三)嘈杂网络信息的挤占

互联网成为各阶层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首先,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互联网呈现去中心化的特征,复杂的网络信息淹没了主流意识形态声音,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控制力度与权威性。其次,网络信息管理难度较高,敌对势力趁机散布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毁灭中国道德偶像,树立西方精神标杆,粉碎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为颠覆我国政权做思想建设。再次,部分网站为迎合用户喜好赚取点击率,频繁推送娱乐性消息,使网络信息庸俗化、功利化,挤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今日头条网站向用户推荐淫秽色情视频,网络综艺恶搞英雄人物等事件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后,网络信息非实名制,致使有害思想滋生和蔓延,虚假信息遍布。我国公民的决策意识虽然觉醒,但判断力不足,不法分子收买意见领袖造谣生事,将公民思想引向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路上。

二、伟大工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有动力

(一)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马克思认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资的‘纠缠,物资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取得话语权的阶级才能掌握相应的政治权力。国际社会场域中,西方国家推广“普世价值”与我国争夺阵地、人心。“现在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别人就是信口雌黄,我们也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方面还没有话语权。”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主张“中国叙事”模式,破除西方国家“元叙事”的话语霸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国内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话语方式,融汇政治话语、生活话语、学术话语、网络话语、大众话语,立体化感染受众,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全包围话语语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统治阶级的权威性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首要因素,统治阶级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强化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认同。戈尔巴乔夫推崇“新思维”,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导致拥有74年历史的苏联解体。如今,西方敌对势力采取“非意识形态化”的欺骗战略,诱使我国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但推进民主与公开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武装。习近平主张,“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牢固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任何场域都能凝聚人心。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个总开关,主导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让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思潮蓬勃发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时批驳负面消极的社会思潮,揭露其本质,帮助人民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有效应对意识形态侵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掌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党对舆论阵地的动态管理。第一,喉舌部门落实政治职责,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为党分忧、尽责。强调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文艺,主流媒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 。第二,意识形态工作要形成全党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全党各部门树立“大宣传”的理念,共下“一盘棋”,覆盖宣传工作并形成联动效应,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控制力与规范力。第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耕好自身的“责任田”,“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潮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同时加强落实问责制度并对舆论监管不力的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三、伟大事业:意识形态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心力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本色。习近平指出: “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依国情世情形成了治国理政新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体现。运用马克思理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其影响力与生命力。表达生涩和泛学术化都不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目的,用通俗的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让理论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加深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解决思想问题的根本遵循,外化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中,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侵蚀。

(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异质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科学基础,“意识形态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学术话语可信度高,相较之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由于起步晚,逻辑严谨程度与话语成熟度都与异质文化存在差距,理论交锋时常常引用西方理论,削弱了言语信服力,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对人民群众树立理论自信造成障碍。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增强话语原创性,扩大话语范围,用中国话语引领社会思潮,牢固树立思想防线,将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在一起,在面对异质文化的价值输出时坚守思想阵地,以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进行有力回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打好“理论仗”。

(三)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途径

“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宣传部门顺势而为,探索网络传播规律,推动主旋律信息迭代传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宣传机器。不仅要创新传播载体,更要重视传统媒体建设,形成全媒体宣传格局,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充分开发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传播优势,共享宣传资源,从时、度、效三个层面抢占思想宣传制高点。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热点事件一旦被敌对势力利用,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反映速度滞后,需要通过新兴主流媒体抢占先机,迅速获取事件解释权,及时打压负面舆论,将危害降至最低,并通过传统媒体给出权威解释,理清事实且巩固效果;传统媒体控制宣传强度在合理范围,不过度宣传,新媒体不因传播话语通俗就忽视信息的准确度、逻辑的严密度;通过大数据动态监测宣传效果,在保持意识形态话语严谨性的同时增强信息内容的服务性,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线上活泼生动,线下严肃认真,使思想宣传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155.

[3] [美]尼克松.1999 年:不战而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0.

[6] 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5.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習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7.

[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81220SZ;文章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9365。

作者简介:潘传广,长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凝聚力新时代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