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光与影”主题式科学体验区的创设与实践

2019-11-29 09:56陈丽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暗房光与影玩法

陈丽环

目前,许多幼儿园受传统区域创设的影响,教师会出现授予玩法、经验等重教轻学的现象,这也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想法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园尝试改变传统的区域创设方式,以便更充分地满足幼儿自主探索、个性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中班“光与影”主题式科学体验区的创设与实践的实际经验出发,分享在区域活动中的所思所得。

张俊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和活动指导》中提出,“科学经验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起点”,幼儿通过经验学习,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前科学概念。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经验为幼儿形成前科学概念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基础。当学习者试着主动消化外在的知识经验并内化为内在的参考资源时,学习就发生了。本人在课题《中班“光与影”主题式科学体验区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中,以这样的理念奠基,创设了中班“光与影”的主题式科学体验区,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经验。

一、合理规划环境,营造宽松活动的氛围,为调动幼儿的游戏体验奠定基础

《纲要》中表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尝试在实践中探索一个适合幼儿的“光影”环境。

(一)从幼儿的选区行为分析暗房格局的合理性

在创设“光与影”的环境初期,我将科学区分为两部分——暗房与非暗房。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想挤在科学区的小暗房中,而暗房外的桌子只有少数幼儿愿意参与。于是我们重新规划科学暗房的大小,将整个科学区都整改为科学暗房,整改后的科学暗房让幼儿的操作更自如,幼儿也不会因为拥挤而互相干扰。

(二)从幼儿的常规行为分析区域规则的合理性

小班時,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区域,我们以自由入区、可随时换区且不限人数的方式开展区域活动,但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则让幼儿处在一种“三分钟”热度的状态。在区域活动中经常出现十几个幼儿挤在一个区,他们会争抢材料,会聚在一起聊天,四处闲逛等,区域活动后的评价就是在各种“告状”中结束的。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逐步形成区域规则,限定入区人数,并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自己的作品或发现。渐渐地,我们也在科学区活动中看到专注、持续探究的案例。

(三)从幼儿的操作行为分析材料投放位置的合理性

沙画、皮影戏、影子城堡,还有一些份化材料,一开始,我们将份化材料和开放性材料分开摆放,但是在操作中我们发现,两张桌子占用了科学区的大部分面积,然而幼儿在桌上操作的行为相对较少,他们更喜欢拿着手电筒到处走动,制造影子,更喜欢在皮影戏那里互相变换角色进行表演,于是我们只保留一张操作的桌子,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幼儿的自由探究。在观察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在沙画这份材料的互动中持续的时间不长,旁边幼儿兴奋的发现总是让他们停下自己的游戏。思考沙画的操作环境,我将材料按照动静需要进行分配,创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玩沙画的幼儿能在其中自由地创作与发现。从空间安排和动静搭配的合理性出发,我对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布局进行了新的安排,这样的调整让幼儿的探索更加自如,也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

(四)从光影的性质以及幼儿的需要提供多样的灯具

进行光影游戏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光”的提供。我首先从光的颜色入手,提供多种颜色的光源(黄色、白色、红色、绿色),接着从幼儿操作的需要入手,提供多种移动的光源(激光笔、手电筒、台灯等)和固定的光源(串灯、壁灯)。光源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而开关的便利则满足了幼儿的自主性,暗房里的光源,幼儿均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二、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科学体验

为幼儿创造一个自主、开放、宽松的环境,我还从材料的投放入手,材料的开放性投放正好落实《纲要》中提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精神。在以往,我们经常提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而层次性的判断依据是幼儿的发展水平,这也就考验教师对幼儿的判断分析能力,作为新老师,投放的材料并不是能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幼儿的需要。针对这样的现状,我采取的是先投放后分享的方法,材料的开放性投放也就意味着存在着多种的可能,它的教育价值也就不是唯一的。例如,《海底小纵队》这份材料我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当幼儿问我“这个要怎么玩?”时我并没有介绍玩法,而是鼓励幼儿自由探究。幼儿对潜望镜能看到“海底”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冷落了这份玩具。于是,我们组织了一场关于“海底小纵队”材料的讨论,首先让玩过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与发现,梳理了幼儿对这份材料的初步玩法,然后我们针对“它还可以怎么玩?”进行讨论,拓宽该材料的新玩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思维并不是局限的,他们对玩法的介绍各不相同,没玩过的幼儿有可能就被吸引,而失去兴趣的幼儿就会有新的兴趣。

三、情境性材料与份化材料并存,为幼儿提供不同的选择,增强幼儿的科学体验

情境性材料指的是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幼儿可在这个场景中根据兴趣,选择材料与该游戏场景进行互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更换互动材料。如《影子城堡》,我们创设可控壁灯、手影布的场景,投放聪明棒、树叶、纸张、剪刀、透明材料、光盘、积木等生活化的材料。在这份材料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幼儿玩出不一样的玩法:有用聪明棒和树叶进行“奥特曼打怪兽”,感受近大远小的效果;有用积木搭建城堡,感受影子叠加带来的视觉享受;还有结合星空灯为积木城堡铺上星空的创意表达。《纲要》中也表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情境性材料中,我们可以实时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多样的材料。情境性材料满足了幼儿爱创新的愿望,份化材料为思维较安静的幼儿提供了探究光影的机会。份化材料中的材料是已经固定的,幼儿在作用于材料的同时也就是探究光影的开始。如《海底小纵队》,我利用潜望镜、纸箱、夹子,创设小动物被困的场景,幼儿可以将小动物夹在夹子上,然后通过潜望镜进行一一解救。幼儿在解救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调整潜望镜的角度,且在暗房中,幼儿还会借助手电筒帮助照亮海底世界,帮助解救小动物。在份化材料中,幼儿能直接积累光与影的经验,而情境性材料为这些经验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两种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不一样的选择,也为幼儿搭建了不一样的支架。

四、重视评价活动的表述与倾听,借助追问的手段,推动幼儿的科学体验

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要求教师重视评价环节的重要作用。在“光与影”主题式科学区中,我们更注重幼儿的科学体验,幼儿在区域中积累着大量的科学经验,这些经验没有及时地分享与提升,幼儿很难通过自我进行梳理提升。那如何在评价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纲要》也给我们提供的方法:“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幼儿在区域中的故事,再以“追问”的形式引起思考,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到区域中继续探索。

在“光与影”主题式科学区的创设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深入观察,细心揣摩,推进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有效性,才能让区域活动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幼儿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才能有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晋江市第八实验幼儿园  福建】

猜你喜欢
暗房光与影玩法
数码暗房
数码暗房
游走在光与影的世界——陕西雨岔峡谷群
零跑的新玩法
光与影
创意玩法
古诗里的光与影
TPP的新玩法
黑·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