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培养新时代青年技工

2019-11-30 04:19张晓荣
职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管理

张晓荣

摘要:技工院校要以人为本,创建“日常规范、课堂建构、活动拓展、实训实习强化”的交互式立体化职业素养培养提升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技工。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管理 德育立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为我们开展和加强德育工作、推进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就需要以德为魂,以人为本,搭建“日常规范、课堂建构、活动拓展、实训实习强化”的交互式立体化职业素养培养提升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技工。

笔者作为,对在技工院校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者来说,在教育教学中应格外重视创新开展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结合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创新性、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方能提升德育的效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日常规范,注重养成教育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成长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上好新生军训第一课

在新生军训中,不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还要组织开展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学习,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军训结束后进一步推广为半军事化管理,从仪容仪表、站姿、坐姿、内务、卫生等方面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切实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

2.严格要求和规范日常行为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就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手册》《学生须知》《校园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及时下发,使学生一入校门就接触和学习规范意识。同时要上好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第一次德育课,班主任上好以“争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题的第一堂班会课,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教室、宿舍的环境卫生为突破口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进而扩展到其他行为。

3.大张旗鼓开展评先评优

每年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评选,营造声势表彰在学校及省市参加技能比赛、文明风采比赛获奖的学生,如“喜报送到家”等形式,形成学生之间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4.做好课余时间的教育引导

由于技工教育的特性,学校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等与中学阶段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课余时间能否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成为影响技工院校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读书、演讲、才艺展示、技能竞赛、文体比赛等,力求活动丰富、参与广泛、效果显著。通过课余系列主题活动,把学生从“低头族”中解放出来,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二、课堂建构,发挥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同时,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技双修的技能人才才是目的。

1.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

质量较高的课堂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开学第一课、工匠精神宣传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信念,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所接受的技工教育。其次,要以实现理想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增添相应的德育教学内容,如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做讲座,增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圆梦”的信念。再次,要创设实践情景,如模拟岗位实景,让学生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体会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感悟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2.强调其他学科渗透,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

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散思维,结合自已所教课程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即时增加一些事例和故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宣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增强学生立志成才建设国家的信心,不断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取得综合发力、多管齐下的效果。

3.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导向作用

技工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生理断乳期”,生理上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加上就业压力的施加、自控力弱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空虚、无聊、自卑、焦虑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应该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成长困惑和烦恼,有效地进行疏导和解决,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塑造,让学生从多角度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成长信心。

4.注重发挥教师以身示范的作用

在学校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師是学生观察观摩学习的最直接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备课、热情授课、关爱学生等正面行动,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爱祖国、敬业奉献等正能量,会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三、活动拓展,潜移默化多渗透

校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的部分。设计既有学校特色又深受学生喜爱的积极有益的活动,可以为技工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提供有利契机。

,.开展常见性思想教育活动

坚持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将爱国情怀一点一滴烙在学生心中;坚持每周举办主题班会,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探讨文明礼仪、道德教育、理想观念等,让学生在辩论中树立崇高精神;有效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意识和正确观念。

2.组织特色主题系列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可以开展“校园卫生值周”系列活动,轮流安排班级值周,通过一周的卫生清理增强“劳动光荣”意识和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为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可以组织观看专题片,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通过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夭覆地的变化,切身增强爱国情怀爱党情怀,清醒地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并更加努力成才,回报社会。

3.创新开展社团文体、兴趣小组、技能小组活动

可结合学生爱好特长,开办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社团,成立摄影、棋类、手工制作、篮球等业余兴趣小组,组建计算机网络、动画片制作、电器维修等专业技能小组,根据学生意愿开展相应活动。这可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自我风采,增强发展成才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不定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可发展青年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如参与无偿献血、帮扶孤寡老人等,或者利用所学特长,到社区进乡镇义务帮扶、志愿服务,为群众维修电器、剪发美容等。这些符合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完善其人格和公民意识,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

四、实习实训强化,培养和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人力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不断成为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1.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文化合作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企业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专题讲座、深入企业参观等,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早日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做好正确的心理准备。

2.重视校内实训场所的环境建设

可综合运用宣传标语、图版展板学生作品、安全生产提示语等形式,宣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宣传技能岗位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使实训车间文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具备工学一体教学改革下较浓厚的职业氛围和较明显的企业特征,使学生有身处企业的感觉。

3.严格实训期间的各项管理

从考勤、着装、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严格管理,加强对实训期间各项企业实际需要技能的全面考核,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和树立安全生产、优质生产的意识。

4.跟进校外顶岗实习期的生产实景感染熏陶

校外顶岗实习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作为学校,不能把在此期间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完全交给企业,而是要与企业充分沟通,联合开展培养,并要制定操作性可行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仅重视实习学生实际生产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肯定,从企业生产环境、工作制度、员工工作态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增强技能成才、技能就業、技能圆梦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生培养遵章守纪、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是职业生涯优质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贯穿于入学教育、课堂教育、学习生活管理、实习实训等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潜移默化、点滴渗透,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技工。

(作者单位:阳泉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学生管理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