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2019-11-30 13:07于渭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

于渭

摘 要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复杂,提高其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财务内部控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小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论文首先阐述内部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并分析了内部控制与财务内部控制的关系,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了界定,分析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职责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分析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加强专业人才培养5个方面提出加强中小民营企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本文对中小民营企业优化财务内控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财务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在市场变革以及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中,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不断变化。同时,随着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企业获利空间不断缩小,一旦出现较大的经营变动将严重威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中小民营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内部控制是重点内容。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掌握和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都是基于各项财务信息,所以,一旦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失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本文就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及重要性

以下首先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首先,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中各项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同时规范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财务内部控制就是与企业资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制定、实施的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财务工作顺利运转,同时监督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合法合规,从而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一般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财务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机制、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机制。

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企业想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必须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意味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企业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前提。内部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关系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层最浅显的关系,财务内部控制的关注点集中在监督财务内部控制的现象以及过程,将财务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孤立起来。[1]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和特点

我国相关政策规定,所有不属于公有制性质的企业统称为民营企业。2011年6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范》中明确规定,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应包括就业人数、营业额和资产总额,不同行业使用的指标不同。总之,中小型民营企业是指规模较小、营业额和资产总额有限的民营企业。

相比大型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生产规模小。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资本普遍较少,同时受制于资信程度,筹资难度较大,难以快速扩张规模。而规模跟不上又限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吸引资金的能力,大部分企业没有过多资金投资各项制度的建设、设备的更新以及技术革新。二是经营方式较为灵活。虽然中小民营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但由于企业业务范围广泛且多样,所以见效快。另外,经营方式的灵活也使中小民营企业改革的进程较快,可以较为迅速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三是竞争力不强,破产倒闭率高。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筹资能力较低,企业拥有的资本较少,从理论上来说,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快速调转“船头”,更快适应市场变化,但实际上市场变动带来的“浪”较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破产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四是组织程度低。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上,国家并未提供详细的政策指导,所以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组织架构的建设中存在较多主观性。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在运营初期就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企业的制度具有时效性,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应有所不同。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来说,财务转型、管理模式转型是目前企业维持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改革的进程来看,速度过慢,企业面临的风险等级不断攀升,通过分析,[2]阻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控环境趋于复杂

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内控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整体受到影响而呈现复苏趋势,再加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成熟化带来的发展潜力下降,经济拉动力不足,同时经济波动性较强,整体经济走势不明确。其次,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产业机构转型、发展所需,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控人员职责分配等都处于改革过程中,增加了内部环境的不可预知性。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多将发展重心放在技术进步、业务创新等上,相对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导致企业从管理层到基层职员都未对内部控制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在制度执行上也较为散漫,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发挥。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都被大股东掌握,大股东与管理者为同一个人,企业各项经营决策主要由管理者决定。当管理者的思想认知不够时,企业整体制度建设就会不力。中小民营企业中,控制权更加集中,再加上企业规模较小,一些公司甚至没有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整体组织架构不健全,一个部门多个职责的问题并不罕见,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难以做到不相容的岗位职责分离。另外,中小民营企业多使用“家族式”管理,权责划分缺少合理的标准,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如同虚设,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果不好,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三)财务监督力度不足

财务监督机制担负着监管财务内控实施情况的职责,企业可以通过财务监督发现财务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但就实际应用而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心依旧在业务创新、业务拓展等方向上,管理层相对忽视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财务监管机制并不健全,监管力度达不到预期。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受到规模、资金、人力等的限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不足。财务监管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使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漏洞难以被全面发现,为企业经营埋下安全隐患。另外,缺少财务内控监管机制也使管理层过于相信财务部门的工作,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更加松懈,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四)风险评估作用发挥受限

开展风险评估,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威胁度衡量、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管理人员采取措施。但就实际来看,部分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全面识别存在的风险,风险评估缺乏对象;风险应对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风险。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评估作用的发挥,难以为企业内控优化提供有效信息。

(五)岗位职责不明确,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收入也相应较少,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却较大,获利空间不断被缩小。为保证经营利润,成本管控是直接有效的措施,其中缩减人力成本更是中小民营企业常用的手段。而且经营所得利润不高,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投资方向在生产经营上,导致大部分企业缩减“内勤”人员,负责财务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人工误差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人手不足也使一人身兼多职,使企业财务岗位职责划分混乱,出现出纳和会计由同一人负责、出纳人员负责记账等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问题。

三、优化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构建理想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中小民营企业在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从思想层面出发,加深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理念和职能的认识,将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其次,组织人员开展财务内控专题学习,提高基层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使其进一步认识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参与,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转型推动管理重心从核算向管理转变,同时也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优化企业内控体系时,中小民营企业可借鉴同类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经验,聘请专业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制度内容,使其更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大数据时代,其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资料庞大且烦琐。在简化核算、精减财务人员的同时,可以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数据的输入、删除、访问等方面设置权限,避免人员精简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

(三)完善财务内控的监管机制

中小民营企业按照自身规模和组织结构酌情选择设立监管小组或者监管部门,对监管形式没有限制,但监督人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一般中小民营企业多设有审计小组或者审计部门负责监管工作,所以企业完善其功能。通过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科学、合理且全面地监管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掌握财务内控制度中的薄弱环节,为企业提出预警,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同时,企业可以借助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机制对内部制度建设的有效性提出建议,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建设的合理性。

(四)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提前识别并提示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第一,完善信息收集、传导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风险预警机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全面、深入地监管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第二,构建风险评估分析系统。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及全球化趋势,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经营中潜在的风险也不断增加,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环境下的风险威胁性不同,为了使企业抓住影响经营的关键因素,需要将风险按照威胁等级排序,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三,设置预警信号报警以及处理系统。当检测到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超过设定标准的风险时,通过预警信号报警系统将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提早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

(五)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在内控建设中,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并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重要财务岗位,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制度,控制人员任职时间,从而减少相关人员徇私舞弊的机会。比如当审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互通时,审计部门对出纳上报的数据审核监督不到位,使最后的账目数据和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不符,财务报表数据出现错误,管理层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各项发展计划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其次,企业要定期对相关的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其专业水平能够满足现代化财务内控制度运行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企业还应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编制合理的奖惩方案,比如提高绩效工资在总工资中的占比,及时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增强榜样效果,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经营模式等,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所以建设财务内控制度已经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另外,民营企业的类型较多,不同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同,所以中小民营企业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在参考优秀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思想认知和能力,定期提升员工素质,以更好地满足新制度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京威士曼惠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芳,曹巍魏,边瑞.探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办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217-218.

[2] 张宗敏.关于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探讨[J].財会学习,2018(31):55-56.

猜你喜欢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
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分析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对人才流失问题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