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9-12-02 10:27刘莉芳赵爽张舒惠
价值工程 2019年30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评价指标

刘莉芳 赵爽 张舒惠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论文在构建适应中原城市群建设要求的河南省省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各省辖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以客观认识洛阳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相对水平,分析洛阳市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制定自主创新政策、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lead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understands the actual relative level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 Luoyang City objectively, then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 Luoyang City.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ormul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olicy to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 in Luoyang City.

关键词:城市自主创新体系;研发投入;评价指标;政策体制

Key words: urba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R&D investment;evaluation index;policy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19-03

0  引言

“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结合国家战略背景,基于洛阳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将经济增长由传统依靠要素驱动调整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上来,使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转换。

1  河南省省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比较

1.1 河南省省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自主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公共研究机构、中介组织、政府及其政策法规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网络。按照以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及效益为主线,反映自主创新与经济、社会的结合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等逻辑和思路,本文构建了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河南省省辖城市自主能力评价比较结果

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8》,少数数据来源于《河南科技统计年鉴2016》。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河南省18个省辖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建立综合分析与评价模型,最终计算出18个省辖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见图1。在18个城市中,洛阳市排列第二位,与目前省内经济实力相当。

2  洛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洛阳市目前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方面存在制约创新发展的很多桎梏。

2.1 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是创新平台数量少。截止2017年,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7个、工程实验室6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个、重点实验室20个,分别占比全省的7.66%、10%、11%和10.87%。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到2017年底,洛阳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而焦作分别有79个和5个。二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少,创新成效低。在针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活动情况调查中,在被调查的3495个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業有1105个,实现创新的企业有989个,各占比31.6%和28.3%,说明超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开展任何创新活动。正是因为企业严重缺乏创新热情,开展创新活动较少,从而造成其创新成效较低。

2.2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不高

研究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地区研发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潜力、预测其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达到3%。2017年,洛阳市全市研发经费投入86.38亿元,R&D经费投入总量位于全省第二,R&D经费投入占GDP比达到2.05%,虽高于1.31%的全省平均水平,但和2.13%的全国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说明洛阳市的研发经费投入还是远远不够。

2.2.1 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说研发投入的主体是企业,但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受到政府的直接投入和各种形式补贴的明显影响。国内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一再创历史新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引导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

一是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力度不够。首先,以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例,洛阳市为2.47%,虽在全省(平均1.68%)里名列前茅,但并未达到2.56%的全国地方平均水平,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存在差距。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其GPD规模仅有洛阳市的71.45%,但是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是洛阳市的4.24倍,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39%,差距何其巨大!其次,以科技创新券为例,一直以来,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很多中小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国内很多地区科技创新券的发放都明确其目的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活动,而洛阳市由于流程和程序繁琐,造成其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支持力度不大,到2018年,实际兑现资金总额仅达到3097万元。

二是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少。以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017年达到0.76%,同期全国平均值是1.06%,凸显出洛阳市企业對研发活动的经费投入太少的现状。反观洛阳市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比重从2011年的3.67%,到2015年的6.41%,又降到2017年的4.42%(见图2),显示出近两年政府对企业研发支持呈降低之势,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投入增长动力不足的现状。

2.2.2 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支持不大

纵向对比来看,洛阳市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在减小。2010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1943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22129万元,两者合计34072万元,税收优惠占比分别达到1.15%和2.14%。到2016年,全部工业法人单位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4519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22056万元,两者合计36575万元,税收优惠占比分别降到了0.73%和1.11%,显示出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有减小之势。

横向对比来看,无论是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总额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还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优惠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总额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在全省18个省辖城市里表现都是中等。2016年全省税收优惠力度为1.64%,洛阳市为1.84%。以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为例,洛阳市对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幅度为1.11%,而鹤壁和焦作分别为2.75%和2.07%。

2.2.3 企业技术支撑能力薄弱,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企业科技机构少,造成技术支撑能力薄弱。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的情况来看,2017年,洛阳市19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企业办科技机构230个,仅11.65%的企业有科技机构,而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则达到了22.18%。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同样制约着工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R&D经费内部支出58144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701.16亿元)比重仅为0.76%,和1.06%的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3 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制约产业结构升级

2017年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2%,在18个省辖城市中排名第五,表现较好的城市有焦作(48.93%)、新乡(46.9%)、郑州(41.63%)、许昌(40.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高,反映出洛阳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事实。

2.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创新体系的投入,在于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两方面,其中人才比资金更重要。2017年以来,许多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招才引智的优惠政策,抢夺优质人力资源,这场人才大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要素资源的争夺。洛阳市目前科技人力资源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这无疑是创新的一大障碍。以R&D活动人员为例,全省超三成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同类人员仅占全省12.3%。依照目前洛阳市的人才储备,想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缺少足够高级别的人才,一切设想都很难转化为现实。

3  提升洛阳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

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首先,加强企业、高校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设。其次,大力发展各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第三,加大对现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成为创新平台建设的主导力量。第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扶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第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以各级政府名誉给予创新型企业各种形式的奖励,同时提高各级创新型企业的政策待遇,激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动热情。

3.2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加大财政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以科技创新券为例,为加大财政对中小微企业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真正使创新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加大在中小微企业中的宣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二是简化办事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以电子券的形式发放和流通科技创新券,从领用、支付到资金兑现均实行网上操作,形成普惠、便捷、高效、透明的服务模式;三是以创新结果为导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满足企业科研需求;四是与其他地区开展合作,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试点进行探索试验,补贴创新需求,促进全省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在省内开展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用“科技创新券”破局技术转移、打开区域协同合作之门,为全市科技创新券的应用积累实践经验。

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一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创新人才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二是强化企业加大自身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加大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在重点产业领域选择创新能力较强、有一定竞争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集成全市创新资源,着力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发展。四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共建等方式建立企业研发机构。

3.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进一步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尽快使之成为城市经济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的指导思想,强化政策支持突破点,推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以培育企业和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以重大项目的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加快洛阳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要立足洛阳市区域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源配置,优先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鼓励社会资源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投入,争取将新型产业打造成支撑未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格局。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服务品牌,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提高旅游城市质量,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依靠古文化旅游资源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整合、挖掘全市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宾馆、景区等旅游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监督管理,树立旅游品牌。三要推行服务创新,努力增加新的服务领域和项目。加快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也能更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四是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4 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人才争夺趋于白热化的大背景下,要提升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应从宜居城市建设入手,重点围绕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社会服务优化等配套性改革举措,在教育、交通、信息化、文化等领域全方位打造适宜人才落户和创业的环境。一是依托重点科研项目、科研学科,加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培养和发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对创新者按其贡献的质和量,给予合理的回报,对特殊贡献的创新者应予重奖,培养一支能引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职业教育培训组织或机构,提高职业培训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高水平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别重视学生革新精神和技能特长的培养,使他们在走出学校时不仅有一技之长,而且能够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善于革新,推进技术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谷建全.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J].中州学刊,2011.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谷建全.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M].河南日报,2016-06-15.

[4]喻新安.自贸区为“双创”增添活力[N].河南日报,2016-09-13.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评价指标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