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劳技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9-12-02 13:14潘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潘贞

摘 要:思维导图在劳技学习中的应用,就是尝试让思维导图连接劳技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思维导图是适用的方式;对于整理学生的思维,把思維进行条理化,思维导图是最佳方式。思维导图体现了课程的文化理念、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劳技教学; 信息技术; 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14-002

目前劳技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多采用“任务驱动式”、“讲授式”、“活动探究式”、“项目合作式”等教学方式,而与此同时,我们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整理。学习是一种自然形态的混乱信息在一定环境和形态下有意识的构建。如果没有主动的接受、分析、处理信息,以及有序、有策略的处理信息,那么学生的探究就无法进入自身能动的学习状态,探究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能力和情感的提高和升华。在学习活动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学生将自己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条件假设进行整理,变得有序可行,这就是活动计划的制定。有了可行的计划,有了与人体自然思维相吻合的思维相结合途径,对于学生参与意识、参与能动性,以及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行动指南,这一想法和构思恰恰解决了自己教学中思而未解的问题。思维导图运用于劳技教学,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它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所建构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一种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脑力工具,它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劳技教学的实践中

(一)整理问题,确定主题

劳技教学中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比如可能出现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我们的劳技教学,首先就要了解研究项目,例如在教学《吴江三道茶》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吴江三道茶,吴江三道茶有哪些内容?如果这个从一开始就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研究的项目及问题展示与归纳出来的话,那我们的教学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在教学《吴江三道茶》时,我进行了尝鲜,让同学们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项目先记录下来,刚开始设计时,同学们感觉思路不是很宽,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三道茶的组成、起源、历史等问题,后来经历了小组思考、交流讨论及小组内归纳整理的过程,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的头脑中突然就迸发了好多想法,同学们集思广益,他们的发散思维瞬间像得到了魔鬼式的训练一样。

(二)聚敛思维,制订计划

当学生的小设想变为学习项目时,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也就是试用改进阶段,在《吴江三道茶》活动中,学生体会到研究吴江三道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我们这种地方文化的传承。所以,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制定了试用计划,使学生的思维聚敛在自己产品的改进上,在反复试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试用方案,不断修改自己的项目方案,使它向成为完整的劳技项目学习迈进了一步。

三、在劳技课堂中实施思维导图带来的思考

(一)思维导图体现了课程的文化理念

课程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传承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

因为思维导图利用联想的方法,使与中心主题相互关联的因素同时呈现,可以有机的综合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园林漏窗设计》这个项目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园林漏窗的历史、搜集了各种各样园林漏窗的图片,了解了漏窗的种类、亲眼目睹了漏窗设计的制作过程,这些研究内容都是同学们在第一课时利用思维导图确定的,体现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统整性,突出了课程的文化理念。

(二)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以往的研究主题都是由老师确定的,最先关于《园林漏窗设计》老师定位于园林漏窗设计的改进。由于思维导图的这种方式在选择时凸现作用,于是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第一课时,同学们由漏窗想到了二十多个相关因素,例如漏窗的历史、漏窗的成分、漏窗的表现形式、漏窗制作的材料的多样性,及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漏窗设计的改进等等。利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诸多方面,从而轻松地确定了项目主题,学生还可以根据问题需要解决的轻重,把问题标出解决的先后顺序。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研究主题的生成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思维导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主旨。教师不能再要求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圈里打转。教学的生成要求教师具备机智的处理能力,要求教师对研究的问题有充足的储备。教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是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朋友。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具真实性。

(三)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以往的劳技项目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受到老师确定主题的局限,很难把一个主题内容研究深入。在《校园绿化标志设计》的活动中,从最先开始只是对校园现存环境的调查以及绿化标志设计,到同学们利用已经掌握了的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联想,产生了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的深入研究。同学们对于植物的适应性、功能性及成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不难看出思维导图利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一个项目主题为核心,呈现了学生多方面的相互关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从简单的研究教材,扩展到学生丰富的生活空间,思维导图使学生关注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知识面迅速开阔。

(四)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的呈现,使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劳技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劳技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在学生研究问题中凸现作用。在《粉笔雕刻的研究》教学中,学生在进行粉笔雕刻改进的小设想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多方相关因素,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如粉笔雕刻后,能否对粉笔进行上色,到底先上色后雕刻好,还是先雕刻后上色呢?所以学生在制作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发生的新问题调整方案,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新的问题,从而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在劳技教学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我发现它不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有助于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栋炯.《让你事半功倍的笔记工具——思维导图》

[2]《教育科学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