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初探

2019-12-02 11:45高原李秀美王全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8期

高原 李秀美 王全年

【摘 要】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的发生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有序演化而来的。其中无极、太极、冲气、阴阳是最根本的哲学元素,太极对应着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冲气代表平和舌质(淡红舌、薄白苔)、阴阳对应着趋阴或趋阳的舌象。以冲气代表的平和舌象为演化中心,向着阴阳两端演化出偶对的趋阳舌象与趋阴舌象。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阴、阳中医苔质类型永远符合奇数演化律。演化出的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所有舌象分类永远是奇数类S=2n+1。反映了中医舌象类型发生学中的根本规律。

【关键词】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哲学元素;同构律

【中图分类号】R2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6-0006-03

Abstract:The evolution isomorphic law of tongue fur nature in Chinese medicine has evolved in an orderly wa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evolution isomorphic law of elements in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mong them wuji, taiji, chongqi and yin-yang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elements. Taiji corresponds to the projection of qi and blood and Yin-Yang on the tongue(Pale red tongue, thin white moss), Yin and Yang correspond to the tongue image that tends to Yin or Yang. Taking the tongue image represented by chong qi as the evolution center, the pair of yang-oriented tongue image and yin-oriented tongue image evolved toward the two ends of Yin and Yang. The lichen types of Yin and Yang, including the chong qi tongue, always conform to the law of odd number evolution. All the evolved tongue classifications, including the chogn qi tongue, are always odd class S=2n+1. It reflects the basic law of tongue type genesis in TCM.

Keywords:The Evolution Isomorphic Law of Tongue Fur Nature in Chinese Medicine; Philosophy Elements; Lsomorphism Law

模型中醫学认为:任何相对独立的生命结构单元,无论原形是否相同,其背后的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高度统一[1]。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等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疾病。而舌诊是中医理论中独立的信息结构单元,笔者从哲理、数理两个方面,对舌质、舌苔进行论证,表明舌诊的发生亦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而有序发生。

1 舌诊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有关舌诊的记录是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有“贞疾舌”的记载。贞者,意为占、验,说明殷商时代已有对舌病、舌体的观察。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家扁鹊的记载中,《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云:“偏枯……不喑,舌转动可治…”这些均证明扁鹊查脉结合诊舌来诊查疾病及判断预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最早记载舌诊内容的典籍。其对舌的解剖、功能、形态、色泽等的诊查及机理均进行了论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首创“舌苔”一词,并对诊舌有许多论述,如“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张仲景将舌诊融入到辨证论治中,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对舌诊的发展。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查舌色如:舌青、舌赤、舌青黑等;查舌态如:舌强、舌缩、舌烂、舌燥等多种舌象及其临床意义,使舌诊体系更为完善。

元代杜清碧撰写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全书叙述三十六舌,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及其治法和方药,并附简图。使学者可以依舌辨别伤寒外感病的寒热虚实及传变、预后,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明清时期,随着温病的发展,研究舌诊者与日俱增,明代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附舌图137种,其书已佚;清代张登《伤寒舌鉴》将舌质与舌苔进行区分,并载图126副;清代徐灵胎著《舌鉴总论》,简述白、黄、黑、灰、红、霉酱、紫蓝等舌的病理及治法,并附妊娠伤寒舌。其中亦对正常舌象进行论述:“舌乃心苗,心属火,其,色赤……舌苔微白……不滑不燥,斯为无病之舌。”与此同时的温病学家亦非常重视舌象的诊查,叶天士以舌象判断病因和病变部位,重视察舌以辨津液的盈亏,以此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2]。同期吴鞠通、吴又可、薛生白等温病大家亦均在各自的著作中丰富了舌诊体系。

建国后北京中医学院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舌诊专著《中医舌诊》,详细的描述了舌诊历史沿革,舌的解剖及与脏腑的关系,舌象与舌苔的诊察与主病等。《舌诊研究》是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舌诊专著,介绍正常舌象的形态和变异,舌的解剖、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亦详细介绍各种病理舌象表现,并附有临床分析,是一部较为理想的舌诊参考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许多医家运用数码照相机和计算机软件采集、分析舌象,对舌体图像的颜色、纹理、轮廓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进行比对,最后导出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分析结果[3]。

1 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

1.1 哲理同构律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老子的道生论思想为最具代表性。《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道”为宇宙本源,是无所区分、无环无端的初始状态,即“无极”。无形之“道”经过演化后,慢慢聚生有形,形成了一个个演化个体,即“太极”。之后,便以“冲气”为一个中心点向“阴阳”对立两端进行演化。这一演化过程与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不谋而合(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的3个公理[1]:①同源演化,即任何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物质系无论是否原型一致,其演化过程类似;②中心演化,即任何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物质系均围绕某一“冲气”而演化;③阴阳等属类演化,即任何同源演化的自组织物质系以阴阳属类相等的规律向对立方向演化。

1.2 数理同构律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古代先哲们构建理论通用的方式。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维已有许多解读,但其中的数学模型却鲜有涉及。王全年教授创立模型中医研究所,对哲学元素中的数学模型亦进行深入研究:无极是物质的演化之源,是无形的,没有演化中心的无差别状态。太极是物质的演化之中,是无形之气慢慢聚集产生无数粒子之后的状态。其中粒子不显示任何阴阳属性,呈中庸无偏的太极状态。冲气是太极的中心、中轴,代表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则是在太极中以冲气为中心向对立两端演化的数量相等、属性相反的阴子和阳子。

假设无极演化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同源物质系(太极状态),在太极中演化出总数为 S 个“时空位”,只有 1 个“中时空位”(冲气);阴阳偶对“时空位”共有 n 对,分别用“A1、A2、B1、B2、C1、C2、D1、D2……”来表示。演化时所需要的“时空位”总数是 S。所以,包括 1 个“中”时空位在内的所有时空位数 S,则可推导出下列的数学公式:S=2n+1[4]。

比如人的初始状态为无极,演化出人体脉象为一个太极,其中平脉为冲气,由平脉为中心趋阴趋阳演化出阴脉(沉、迟、虚…)、阳脉(浮、数、实…),若阴、阳脉象各为n,则阴阳偶对脉象数量为2n,加上平脉,则脉象总数为S=2n+1[5]。

2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

建立电磁统一理论的麦克斯韦说过:“一门科学规律与另一门科学规律之间部分类似将使我们能以这二门学科的一门学科来说明另一门学科”[6]。中医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心气上通于舌,而心主血脉与神志,故舌体色泽反应全身气血盛衰、舌体运动反应患者神志状态。舌为脾之外候,脾气上蒸于舌面,舌苔反应全身营养、代谢、气血生化状况。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津液盈亏亦可反应全身水液代谢情况。中医舌诊作为反应人体状况的独立信息结构单元亦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有序发生。

将人体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视为一个太极,而无阴阳虚实偏盛的舌质称为平质舌(淡红舌薄白苔),其余演化如下所述。

2.1 舌质 将人体全身气血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视为一个太极,而无阴阳虚实偏盛的舌质为平质舌(冲气),由淡红舌质为中心点向阴阳两个对立方向演化,产生阴阳偶对,出现趋阴舌质与趋阳舌质。从淡红舌开始,若人体气血涌盛致舌质趋阳演化,则逐步出现红舌—紫舌—绛舌;若人体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乏力致舌质趋阴演化,则逐步出现淡白舌—紫舌—青舌。笔者将趋阴趋阳苔质同构律举例纳入思维导图中,以示其均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有序发生,如图2所示。

2.2 舌苔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舌苔的变化中可反映胃气的盛衰。正常人体阴平阳秘、胃气合和,故所显薄白苔为冲气。若阴阳失衡,病证趋阴演化,则舌苔颜色逐步转为白苔-灰苔;若病证趋阳演化,则舌苔颜色逐步转为黄苔-黑苔。

除了舌苔的颜色,望舌苔亦重视舌苔薄厚、润燥、腐腻、松牢、有根无根等,皆为以平质苔向阴阳两个方向进行演化。厚苔多为邪气盛,病程久故属趋阴演化;薄苔为正气复来,病势趋好故属趋阳演化。滑苔表有湿有寒,阳虚水停属阴;燥苔多阳盛伤津、阴液不足而属阳。腐苔多是体内阳热有余、胃肠郁热所致,属阳;腻苔多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盛、阳气被郁,属阴。松苔提示病邪清浅、病势不深属阳;牢苔提示病邪深重、病势深牢属阴。

2.3 舌态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把人体具有运动、外向、推动、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将相对静止、内向、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阴。故在舌态的趋阴趋阳演化中,以平质舌为中心,向阴阳两个极端方向进行演化,萎软舌、短缩舌、麻痹舌、歪斜舌属趋阴演化;强硬舌、纵舌、颤动舌、吐弄舌属趋阳演化。

2.4 舌象数理同构律 根据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中数理同构律的内容,人类演化出的舌质、舌苔类型分类-平和质、趋阳质和趋阴质在内的所有舌象类型永远是奇数类,其数量总和为S =2n+1。具体如图2~3所示。

3 小结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有序演化而来的。其中无极、太极、冲气、阴阳是最根本的哲学元素,其中太极对应着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冲气代表平和舌质(淡红舌、薄白苔)、阴阳对应着趋阴或趋阳的舌象。以冲气代表的平和舌象为演化中心,向着阴阳两端演化出偶对的趋阳舌象与趋阴舌象。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阴、阳中医舌诊类型永远符合奇数演化律。演化出的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所有舌象分类永远是奇数类 S=2n+1。反映了中医舌象类型发生学中的根本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全年.模型中医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2]孟宪友,黄水清.中医舌诊源流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46-948.

[3]黄淑琼,张云龙,周静,等.浅谈中医舌象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4):235-237.

[4]王全年,李秀美.中医哲学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统一论[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40.

[5]高原,王全年.基于中國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体质发生规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56-2458.

[6]章士嵘.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

(收稿日期:2019-06-1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