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析

2019-12-02 14:16谢虹尤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

谢虹 尤佳

〔摘要〕目前中小学中女教师人数占绝对优势,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大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女教师存在着主观能动性不足、教育态度和工作心态的偏差、情绪情感的失调、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女教师应该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心理健康;女教师;职业特征;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2-0063-04

众所周知,女教师人数在我国中小学中占据绝对优势,一般是从高中、初中、小学到幼儿园逐渐递增,幼儿园女教师几乎占百分之百。近年虽加大男幼师的招生,但调节效果不大,报考的少,工作后留下的更少。

女教师有其优势,女性认真、细致,有耐心,性格温柔,人们也认为女性似乎更适合教师岗位。但据《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6期“四种不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文显示,医生、教师两组心理障碍多于干部组和服务组。其中在社交苦恼与回避、感情与社交孤独等负性体验上,女教师最高。

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初中教师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高中。因此教师开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教师是最靓丽的,越往上越“土气”。教师集体旅游,小学幼儿园老师车上最活跃,高中教师最沉闷。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并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会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重视女教师心理健康,能有效提高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女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主观能动性不足

这是在很多女教师中存在的现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共88所中小学,其中52所小学,29所初中,6所高中,一所职业中专,中小学校长岗位上女性只占个位数,高级中学领导层中女性基本没有。这固然有社会因素,但女性本身也存在问题,最主要是因为很多女教师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差,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这表现在,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實行的往往是“滞后教育”,等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退缩思想严重,工作中缺拼劲,积极主动性不够,这在家境好的女教师身上特别明显。

(二)教育态度和工作心态的偏差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部分女教师固守传统,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仍很陈旧,缺少创新的心理品质,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很多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要么只教书、不育人,把课上完就行,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都不闻不问。要么管得过多、过杂,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将学生的一切言行举止都纳入自己的管教范围。有些以自己的旧观念衡量学生,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时有发生,语言暴力、冷暴力常见,缺少自我觉察。

教育改革给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女教师们面对这样一场教育革命,普遍很不适应,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在一种自我摸索中前进,表现出了一种由于无助而产生的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社会对教师的一些以偏概全报道,导致教师社会地位的动摇,尤其是主体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以后,教师自然便成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人员。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教师只是“服务员”,家长、学生是教师的“上帝”。服务稍有不周,就会遭到投诉,轻者扣发工资,重者卷铺盖走人。很多女教师觉得心存压抑,没有幸福感可言。

(三)情绪、情感的失调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女性更为突出。工作后,随着压力而来的是情绪波动。很多女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情绪化的女人”,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

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敏感,好冲动,对自己的情绪缺乏调控能力,有些女教师容易把个人情绪从家庭带进学校,又从学校带到家庭。脸永远是阴沉的,看不见笑容,学生看到她就像老鼠见了猫。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绪迁怒到学生身上,冲学生发火,惩罚学生,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在课堂上为个别学生耽误整节课,有的新教师经常哭鼻子。情绪的感染作用,也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如逆反等,降低了教育效果。有些对待学生有明显的情感偏差,从主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厚此薄彼。

(四)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女教师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人的地方就有舞台。有些教师平时总喜欢议论别人,传话,张家长李家短,热衷于八卦信息,职业素养有待提升。有的女教师存在自私、妒忌、固执、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个性,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人际关系不良导致的结果是,与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缺少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家长过多指责,随意训斥,认为他们没有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

另外,女教师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更年期综合症(40岁后)的人数也较多,这些症状会对她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主观方面

个人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知识能力水平、人格特征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成长主要看个人的修为,有正确人生观的女教师会在崇高的职业理想推动下,对学生充满爱心,工作积极主动,责任感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畏艰难,正确对待挫折,能够体味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必然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消极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为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牢骚满腹,导致心理不平衡,更不可能有开拓精神。有的女教师思维方式单一,爱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消沉、沮丧等不良心理。

(二)客观方面

1.过高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者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难以同时做好各项工作。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一直很高,如“红烛”“灵魂的工程师”等,使教师心理不胜负荷。

当今社会里,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女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家长要求高,既要孩子学习好,还不能有太大压力。《扬子晚报》2002年3月就刊登过一篇“‘减负将教师减哭了”的文章,讲述的就是不同角色期望给女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学校,女教师和男教师一样,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医生等多重角色;在家庭,被期望是贤妻良母、孝顺女儿和子女的家庭教师;在社会,被期望做一个模范公民,或者是其他社会活动的成员和组织者等。当她们难以胜任这些需要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内在冲突。

2.繁重的工作压力

随着当代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在大环境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他们的个性缺陷及问题行为日益突出,且普遍具有“抗教育”性。这种情况要求女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处理学生问题,这已成为她们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另外的压力源包括,中学阶段教师升学压力相对较大,小学、幼儿园也不时需要检测、抽查;现有的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各级领导总是以学生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好班的教师光芒四射,差班的教师难以抬头;奖惩制度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使她们在体力和精力上感到难以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结果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与他人的不良人际关系及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往往也会使女教师产生对立、消沉、厌倦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嫉妒、孤独、畏怯等心理,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3.复杂的社会影响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情味日渐谈薄、下岗的威胁等,都会给女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她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女教师长久以来的知识优越者地位被冲击;时代要求与女教师原有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差距逐渐加大,而女教师的再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女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接受冲压,使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处于极限。有的女教师成就动机较高,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种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导致许多女教师产生心理失衡与失调,产生心理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基石。“工作着是美丽的”,心理健康的人,必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感。教师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她们会在成功的喜悦感里肯定自己,信任自己,由此构成一种心理健康状态。

爱岗敬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爱孩子、爱工作、爱职业,在职业中寻找乐趣,就顾不上自怨自艾,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武汉的桂贤娣,江苏的斯霞、李吉林等杰出的女教师,她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忠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虽然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们做出的成绩如涓涓细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学子,她们的贡献并不比科学家低。我们应该从她们身上获得启迪,努力战胜自我,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二)建立正确的认知评价

很多教师的压力来自自己追求完美的心态。工作中过于兢兢业业,对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会导致自己的压力升高很多。正确的认知评价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学生的不完美,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对学生的缺点要容忍,而不是一味地苛求。要认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用变化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的学生,慢慢等待孩子长大。

要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在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如果压力刺激不足,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厌倦无趣;如果压力过大,又会使人感到焦虑烦恼、慌乱不安。而适度的压力则会保持机体的活力,可以使人们自觉调动自身能量来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人是有益的。面对挑战,要做到不回避,不怯懦,勇敢迎接,战胜自我,获得成功!

(三)克服女性弱点

女性先天身体的柔弱和后天传统的教育歧视,使得女性在社会上处于弱势,话语权不足,社会加诸女性身上的“枷锁”多,而要求却高,使很多女教师身心疲惫,产生逃避心理。但毕竟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有很多杰出女性自强自立,给广大女教师树立了榜样。因此,女教师应克服喜欢依赖的心理,跳出小我,开扩心胸,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勇于挑战,不断进取。同时要更多地关爱自己。一般人认知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关爱自己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只有关爱自己,才有能力去关爱别人。我国传统教育更多要求女性牺牲自我,成全家人,但这种牺牲是通过隐忍、无条件付出得来的,给女性自身和家人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女性要平衡爱自己、爱家人、爱事业,这样才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四)学会心理排遣

作为知识女性,中小学女教师应该不时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遇到影响情绪的事情时能够学会运用一些心理技术排遣心理压力,如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找自己的闺蜜谈心,出去旅游,听一些古典音乐等,驱散消极情绪,缓解压力。同时,还应学会一定的放松技术,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自我倾诉法等等。

总之,女教师固然有一些弱点,但女性的一些特点也能成为女教师的独特职业优势,如果善于运用,扬长避短,作为知识女性的教师群体,应该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让生命之花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刘虹.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于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虹.教师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刘晓明.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扬州,2252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