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漫长,愿有黎明在等待

2019-12-02 03:16冯瑜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题黎明黑夜

冯瑜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自由职业者,在家里写小说。每当小说写不下去时,我都会想起高中答不出数学题的情景。

整个高中阶段,我最怕的就是数学题,明明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懂,但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迷宫,有时候根本找不到入口,有时候走了几步就进入死胡同,有时候绕来绕去又绕回了起点……图文并茂的几何证明题,颜值不低,难度不小,我怎么看也不觉得两个角有互补关系,但题目就是让我去论证,好不容易憋出一点内容,试卷发下来,却迎来了大红叉。

由于数学太差,其他的理科科目也不咋样,我果断选了文科。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文科成绩都不差,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努力,分数已经较为稳定。唯独数学本来基础就很差,加上越差越不想学的病态心理作祟,分数屡创新低,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次月考,150分的卷子我只考了23分。拿到试卷后,我的脸烧得通红,赶紧用书本盖住卷面上的分数,生怕被周围的同学看见。我不敢接触其他同学的目光,更害怕别人问我考了几分,有这么一刻,我真希望自己能原地消失不见。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我开启了“自虐”模式。只希望,度过漫长黑夜后,有黎明之光等待着我,哪怕在黑夜中孤独前行,每一步都走得踉踉跄跄。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魔鬼计划”:每晚坚持做一份数学试卷,无论多累都要做完再睡。第二天要早起半个小时,从昨晚的试卷中选出三题(太多写不过来)再做一遍,还要把做错的题目一一摘抄到本子上。那个本子的空白页很快就被错题占满了,毕竟做错的题总是那么多。

经过这番努力,第二次月考时,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数学考场。可在试卷发回来后,我的脸再次红了:这一次月考只比上回高了8分。我的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同类型的题目这一道会做了,换个条件还是不会做。更让我受打击的是,老师在点评试卷时还说这次的题目要比上次简单,很多同学都考得不错。

拿着试卷,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黑暗中,没有灯火,也没有星光,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两次月考相隔的时间不足30天,或许再努力一下,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呢?我这样鼓励自己。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不再选择孤军奋战,找来数学成绩比我好的同桌做“军师”。为了巴结她,我承包了她一个月的早餐。同桌讲题的时候特别认真,一次不够就讲第二次、第三次,有时候遇到她也不懂的题目,就跟我一块儿去请教数学大神或者老师。

经过一番折腾,第三次月考我考了50分,同桌考了120分。

我仍然一份接一份地做数学试卷,一次又一次地订正错题。我的数学成绩也慢慢好了起来,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破天荒地突破了90分的及格大关(150分满分)。

那时候的我相信,努力不会白费,奇迹总会出现。然而,现实还是给了我打击,我的数学高考只考了78分,还是没有及格。

走过漫长黑夜的我,本以为可以迎来黎明的曙光,却一头扎进倾盆大雨中。

同桌安慰我,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我还是忍不住哇哇大哭。

多年以后想起那天哭泣的自己,觉得有点傻,却不知,现在的我也在做一件傻傻的事。

我和同桌因为曾经并肩与“数学怪兽”作战,而从普通同学逐渐发展成了闺蜜,毕业多年仍有联系。

有一次我们约出去吃饭,同桌跟我说,我以前学数学的样子呆萌呆萌的,遇到不懂的题目一脸懵圈,想出了答案乐得仿佛中了大奖。还记得有一次,兴冲冲地拉着她去学校附近的小店吃麻辣烫,理由是想出了一道困扰了自己好几个小时的数学题。说罢,我们哈哈大笑。

如今,我再也不用与数学题斗智斗勇,但需要面对更多比数学题更加复杂的日常生活。写稿子就是其中之一。

老實说,我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作者,灵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钟爱和我捉迷藏。我写作向来不顺畅,一篇文章写好了开头却怎样也写不好结尾,有时候在纸上列出好几个提纲,却没有一个真正好用。更闹心的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却不知道要怎样简洁地表达出来……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磕磕绊绊地写出东西来。

“可是你一直都在努力啊,就像当年做数学题一样。”同桌鼓励我,“对了,你为啥总是这么执着呢?”

好像……真的不为什么。只是想做好这件事而已。也许人生就是要越过重重困难,也许时常会被沮丧击倒,也许结果不尽如人意……可是,生命里总有这么一些事,你需要拼尽全力去做,哪怕度过黑夜,也未必会遇见万丈光芒。

猜你喜欢
数学题黎明黑夜
黑夜
黎明之光
黎明之子
黑夜
美若黎明
黑夜在哪里?
解数学题后的思考
喜欢白天,也喜欢黑夜
黎明
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多种解法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