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书写健康人格

2019-12-02 04:02脱立珍
祖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留守儿童

摘要:用真誠的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他们对你既亲近又崇拜,你既是他们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教育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单亲孩子   留守儿童   问题学生

一、爱让单亲孩子不再自闭

背景:赵健,是兰州市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造成孩子人格缺陷,无论对人、对事都产生对抗情绪,你说东,他偏往西。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是:从来不做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从不和别的孩子交流、玩耍,很难融入到同学中间,有自闭倾向。

描述故事过程:记得刚接三年级这个班时,作为原班主任的王老师给我送来善意的忠告:“脱老师,这个班的赵健可够你受得了。他从来不写家庭作业,每次考试语文、数学都不及格,上课不发言,他写的字没有一个你能认识,关键是他从来都不会对别人笑……。”

因为王老师的一席话,在教学工作中,我特意关注他,果真如此,他每次家庭作业都不做,很难融入到其他孩子们中间。于是,我通过家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多次跟他谈心,鼓励他按时完成作业,改变学习态度,力争进步。在谈心时他爽快答应,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自我批评,要按时完成作业,好好学习。但是,过后他仍然我行我素,只要我提及检查作业,他便在书包里乱翻,然后眼睛里噙满泪水,怯怯地说“找不见了。”此种情况弄得我哭笑不得。几次下来,我的心都快冷了,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就这样放弃一个孩子。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赵健,我专门走访了他家,原来,赵健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无法顾及儿子的生活起居,孩子从小生活在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中,造成孩子早期教育的缺失,形成孤僻、寡言的性格。爷爷奶奶带着他,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赵健家出来,我暗暗下定决心,作为他的老师一定要帮助他走出内心的阴影,转变学习态度,让他健康、阳光地成长。

回到学校,我根据赵健的问题行为,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我屡次和赵健的爸爸微信、电话沟通,告诉他,家庭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摇篮,家庭的不温暖和不完整给孩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心灵上造成巨大的创伤,希望他跟赵健多视频、多打电话,了解、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赵健比别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我想,用爱可以融化他心中的伤痕。于是,我特意亲近他,敞开心扉和他谈心,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每次跟他谈心我都赶在中午或下午办公室没别的老师的时候,让他坐到我的对面,谈班上的同学,谈他的家庭,谈他的生活,谈我的孩子。起初,他总是一言不发,静静地低着头听我说话。后来,我有意识地叫班上其他同学和他一起到办公室谈心;让活泼开朗的同学和他一起玩耍。上课时,我总是走到他的身边,有意识地拍拍他的肩、抚摸他的头,鼓励他积极融入到愉快的合作学习中;早餐时常常拿出一块干净的纸巾帮他擦手,把花卷和牛奶亲自放到他的小盘里;每次检查作业,我都先走到他的身边,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晨读时,我刚走进教室,赵健拿着作业本走到我面前,脸上露出久违的甜甜的微笑:“脱老师,请您检查我的作业。”顿时,我心中一热,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赶忙接过他的作业本,发现他的书写比以前规范多了,看得出他是用心写的,我连忙拿出笔,给他批了个“优”,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了,他也笑得更甜了。

从此以后,上课的时候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我都会用 “赵健上课会听讲了”、“赵健能认真倾听别人回答问题了”、“赵健朗读的越来越流利了”这样的话表扬他。真情的表扬,简单的赏识,让他有了学习的动力。

紧接着我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结合赵健基础知识差的实情,我降低了对他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让他通过努力也能感受到“我也学会了”、“我也是很棒的”,这样自然而然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的爱心。为了提高他的成绩,我特意安排了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的女同学——高玉婷、张玉婷跟他结成“互助”小组,她俩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赵健听写词语、朗读课文、讲故事、辅导他阅读课外书籍等。通过“帮扶”,这个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孩子慢慢融入到同学中间,成为班上的“活跃分子”。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参加,表现突出。这个小组的凝聚力和上进心,让我这个班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反思:教育的过程不单是一种技巧的展示,更是充满着人情味的心灵沟通,我愿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唤醒单亲孩子沉寂的心。

有爱方能塑造健康人格。

二、爱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怎么带?这是我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我摸索出了“创建阳光家园,给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模式。“阳光家园”就是把学校当作留守儿童的“家”,老师像妈妈一样为留守孩子们倾注亲情,让他们走出忧郁,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快乐成长。

描述故事过程:三年级的学生杨昌军,父母亲都外出打工了,把他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小孩子满脸的不高兴,到学校来上学也不怎么用心,“心总往外面跑” 。我留心到这个细节。一天放学,我拉着杨昌军的手,把他送到家里,通过这次不露痕迹的一“送”,我发现了,杨昌军的爷爷奶奶虽然把孙子带得很好,但是小孩子总是想念身在异地的爸爸妈妈。

“病症”找到了。回到学校后,我联系到他的父母。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把杨昌军带到办公室与他的父母视频聊天、陪他完成家庭作业……孩子的眼睛亮了,他从学校找回了家庭的温暖,一下子也跟我亲近了许多。之后,我把这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带,放学后,我经常陪他回家,买时令蔬菜,帮助他奶奶干家务,把一名乡村教师的温暖送到了留守儿童的家中。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找到缺失的父母之爱,架起孩子和爸爸妈妈的亲情桥梁,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创建了校园“阳光家园”,把学校所有留守儿童全部搂进了怀抱。

四年级的杨学婷小朋友过生日,当天放学后,我给这名孩子置办了一个大蛋糕,把同学们都请到杨学婷小朋友的家中为她唱起了“生日歌”。通过一年多的悉心付出,“阳光家园”的留守儿童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

兰州日报记者对我的“阳光家园”进行了采访,当时,校长李纲介绍说,脱立珍老师是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好老师,她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实践活动,还利用微信视频让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并结合节假日组织孩子们积极举办以“爱”为主题的《阳光家园手抄报》,开展富多彩的“阳光家园幸福集锦大荟萃”活动,带领这些孩子们听儿童歌曲,观儿童动漫,举办孩子们的各种特长作品展,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反思: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在于亲情的缺失,而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唯有帮助与关心。老师有针对性地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父母般的挚爱滋润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用爱感化“问题”学生的心灵

背景: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以自己真诚的爱来感动、感化“问题”学生,促进思想转化、乐于进取。

描述故事过程:我班学生童辉,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外出打工,不得不跟姥姥寄宿在舅舅家,孩子缺乏自觉性,行为习惯差,学习马马虎虎,自由散漫、是师生都“头疼”的那种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我从多方面去观察他、了解他,关注他,只要他取得的一点进步,都会真诚地鼓励他,让他感到脱老师是最信任的人,是他可以倾诉的人。有一次,童辉用心制作了课本剧所需要的道具“老屋”,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这样我多給他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她树立了自信,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学生肖成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成绩差,书写糟糕,为了让他端正态度,我选他做了升旗手,没想到星期五他感冒了,点滴打了一半,他执意让爸爸带他来学校参加降旗仪式。他告诉爸爸:“我从来没被选过升旗手,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差生。脱老师选我做升旗手,我就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这一次当选,让肖成与以前判若两人,学习态度有了奇迹般地转变,课堂上专注的神情、课间阅读的身影……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反思: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用真诚的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他们对你既亲近又崇拜,你既是他们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教育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M].作家出版社,2017.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留守儿童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