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治疗痞块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2019-12-02 08:17XIAOYe贾波李培邓怀涵赵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藏医数据挖掘

XIAO Ye 贾波 李培 邓怀涵 赵红

【摘 要】目的:分析藏医文献中收錄的痞块治疗方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输入藏医典籍中记载的藏医痞块治疗方剂到计算机并创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并运用算法解析藏医药痞块治疗方剂用药规律。结果:基于157首方剂分析并提取高频使用藏药,药对及组合。结论: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方剂的思维方式,运用数据挖掘作为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归纳藏医方剂组方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对藏医药学习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扩展应用到藏医药临床,为未来的藏医研究与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藏医;痞块;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9-0001-04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ofTibetan prescriptions for lump collected in Tibetan medical books. Methods Input the traditional Tibetan prescriptions forlump into computer and build the database, count statistics and use algorithms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Results Base on 157 primary prescriptions to extract high frequency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s, pairs and combinations. Conclu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thinking mode of TCM, using data mining as an important tool,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ibetan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their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s can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ibetan medicine learning. It can be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ibetan medicinewhich can provide powerful data support for the future combin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cision-making system.

Key words:Tibetan medicine; Lump;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藏医学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吸收外来医学精华,逐步形成其独特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1]。痞块为藏医内科中的重要疾病,其相应的辨证论治思维缜密,预防治疗方法独特[2],且方剂繁多,但方剂的临床实践停留在经验层次,未展开复方配伍研究[3],从而给临床运用带来一定困难。中药和藏药的组方方法有相同亦有差异[4],藏药方剂君、臣、吏、民方有其独特风格[5]。在藏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方剂的思维方式[8],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进行频次和关联度分析[6],归纳其组方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进行配伍规律研究[7],为藏医药学习和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具有重要意义[9]。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从藏医药传统和现代典籍《秘决补遗》、《医学续义·所想如愿》、《千方利乐·春宴乐饰》、《秘决宝源》、《四部医典》、《利乐书瓶》、《药物方剂·甘露精滴》、《草药方剂·秘诀甘露之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药方剂宝库》中收集痞块相关方剂157首。

1.2 数据预处理 因藏医典籍中的药物条目如药性、功能、主治与中药相差较大,描述均参照《中华本草·藏药卷》进行规范。针对“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的问题[10],统一名称以使分析结果准确,如藏黄连、兔耳草统一为兔耳草;藏茵陈、川西獐牙菜统一为川西獐牙菜;岩精、渣驯统一为渣驯等。将文献信息不完整的方剂予以剔除以减少干扰。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2010中,在Python平台上进行用药频次和药物关联度统计。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157首藏医药痞块方剂中,涉及单味藏药263味,总用药次数1821次。将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得到频次≥20的藏药29味。见表2。

其中共97组寒性痞块方剂,84组热性痞块方剂,使用频次≥10的药物见表3。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支持度设为“22(15%)”(支持度个数为药对在所选方剂中出现的频次,表示多于22首方剂中包含该药对),进行关联性分析,取置信度大于0.75的药对(置信度表示方剂中包含左边药物时,右边药物出现的几率),得到常用药对15组。见表4。

2.3 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支持度设为24,取置信度大于0.75的组合,得到常用药物组合。见表5。

3 结论

藏医学以三因为核心[11],赤巴属火产生热症,培根屬土加水产生寒症[12]20,而隆则被比喻成气和风[13],为主导人体全身各部位的一种动力或功能[14]。痞块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饮食不当导致消化不良为本,培根涎沫增多、隆聚集,终成浊渣不化在肠胃与培根、隆并发为寒,精华不消在肝与赤巴并发为热[12]78,或与恶血、胆液、黄水、虫相合坠腑,最终形成脾、胃、大肠、小肠、肝、胆、肾、膀胱、心、肺、子宫的脏腑痞块为标。因为隆有质无形,所以单一隆病不会单独形成痞块[12]80,但未消浊渣、精华与血凝结而成的痞块往往阻塞隆通路,因此多数痞块会伴随隆病,易有隆、血、赤巴、培根的综合病变。痞块有形属实,日久由实转虚则虚实夹杂,故寒热虚实皆有。因此治法当调整脏腑功能,尤重升胃火扶正治其本虚,消食、分清化浊治其标实,但因痼积已成,痞块难消,则需着重散结溃坚才可有效。

通过分析上述高频药物,可知痞块治疗方剂的组方结构主要包含3组常用配伍:一是针对病因,寒热痞块均常配伍消食药物如荜茇、石榴子、白豆蔻、草果、肉豆蔻、诃子、火硝;治疗培根、隆病的药物如荜茇、光明盐、干姜、白豆蔻、肉豆蔻、川木香、石榴子、草果、寒水石;如是热性痞块则多配伍治疗赤巴病的川西獐牙菜、波棱瓜。二是调理脏腑功能,得阳则生,寒热痞块均高频使用温胃散寒的药物,如荜茇、干姜温中散寒,石榴子、白豆蔻温胃肾,光明盐散寒健胃,肉豆蔻、草果、诃子、丁香、藏木香益胃火,寒水石、川木香、余甘子、藏木通健胃,为扶正固本清源之法。寒性痞块更多用紫硇砂、肉桂、小米辣、酸藤果、藏菖蒲升胃火。热性痞块则另配伍渣驯、兔耳草清五脏热,川西獐牙菜清肝利胆,波棱瓜利胆,草红花治肝。三是调整气血、黄水,多选用草红花、硼砂、干姜、沙棘活血化瘀,兔耳草干坏血,三果(诃子、毗黎勒、余甘子)促病血成熟,分离坏血[15];荜茇、紫硇砂行气;干姜化痰;贝齿灰干黄水,草玉梅引黄水;猪粪灰、贝齿灰、硇砂、寒水石、碱花、火硝、草玉梅、胡秃鹫粪软坚散结消痞块。因病情轻重主次不同,根据治法选用上述药物,不必每方尽用。痞块属于不通的病变,应该加以疏通,瘀血为主则应活血化瘀消痞块辅以调黄水,痰水为主则应化痰散结引黄水辅以行气活血,胆液凝结为主则应利胆排石,尿液凝结为主则应利尿化石。再察盈虚,随证配伍补虚的药物,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诃子补养,能治多种疾病[16]、红糖滋补,三果调和气血,以达攻补兼施,消中有补之功。

常用药对表中共有10味药,15个药对,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波棱瓜相关,如药对波棱瓜、草红花清肝利胆解毒,活血凉血补血,共奏去瘀生新之功;波棱瓜、川西獐牙菜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助消化;波棱瓜、渣驯清热解毒消炎;波棱瓜、石榴子一温胃肾,一清胆热,润燥相济,温凉相适,二者合用相制相成,助消化能治中焦寒热互结之痞块;波棱瓜、诃子合用协同,波棱瓜主治赤巴病,诃子主治赤巴诱发疾病,一清一补,标本兼顾;波棱瓜、兔耳草清热解毒,凉血除坏血。表5列举的核心组合中以波棱瓜一川西獐牙菜一草红花、波棱瓜一草红花一诃子、波棱瓜一渣驯一草红花、草果一肉豆蔻一白豆蔻最为常见,常用石榴子、白豆蔻、肉豆蔻温胃肾、健胃消食,体现痞块治疗中恢复消化功能,顾护脾胃的重要性;波棱瓜、川西獐牙菜、渣驯、草红花清热解毒、清肝利胆,消炎凉血,诃子、草红花滋补共扶正气,祛邪兼顾扶正,符合痞块的病机及治疗法则。

上述研究分析结果从数据角度支持藏医理论的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体现了数据挖掘方法在方剂用药特点分析方面的重要性,发掘出人工难以发现的因素,并可进一步扩展到临床为未来的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大数据支撑[17-18],以建立规范、动态的医学知识库[19],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疗辅助[20]。

参考文献

[1]松桂花.试论传统医学科学现代化——以藏医为例[J].西藏科技,2017(10):54-55.

[2]扎巴.关于藏医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1):74.

[3]拉毛才让,华尖本.藏药方剂的发展现状浅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0(10):40-41.

[4]顿珠,边巴次仁.浅谈藏药方剂组方方法与中药方剂组方方法的关系[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9):51-52.

[5]邱建智.藏药学基础理论与方剂配伍规律的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1):64-67.

[6]李琪,李海娇,徐僮,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药治疗肝炎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2):4-7.

[7]才让南加,仁增多杰,多杰才让,等.数据挖掘技术在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366-2367.

[8]王璞,张桂凤.藏医常用治法方剂的整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增刊[C]:33-34.

[9]徐僮,杜欢,李琪,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藏医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7):1-5.

[10]俄仓巴·卓玛东珠.关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部分藏药成方制剂处方的几个问题和建议[J].中草药,2006,37(12):1911-1913.

[11]董骞,张硕.三因学说——从藏医看中医[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5):69-70.

[12]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马世林、罗达尚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0,78,80.

[13]普措拉藏,贡却坚赞.藏医“隆”型体质与各传统医学体质的类似特性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1):1-3.

[14]金学英.霍尔麦疗法治疗藏药浴患者失眠20例[J].光明中医,2010,25(7):1297.

[15]邝婷婷,孙铭,王张,等.基于药品标准的藏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6):2231-2234.

[1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9.

[17]苗芳芳,刘骏峰.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J].卫生软科学,2009,23(2):222-224.

[18]王英杰.对人工智能与未来商业模式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7,26(17):132-133.

[19]张艺帆.基于语义技术的临床决策知识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112-113.

[20]熊瑶,陈敏.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现状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4):24-28.

(收稿日期:2019-07-3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藏医数据挖掘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