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巨 精准发力—基于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的微习作教学的探索

2019-12-03 08:26王娜炯
名师在线 2019年31期
关键词:习作目标教材

王娜炯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浙江余姚 315470)

引言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微习作”教学的探索。“微习作”的“微”是相对于大作文来讲的。微,即微小、聚焦。“微习作”即指目标聚焦、内容聚焦、形式聚焦的习作练习形式。相对于“大作文”来说,其承载的信息量较小,更多关注的是单项能力的训练,写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能在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教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打破目前习作教学散、大、空的状况,进行准、聚、精的训练。

一、直击现状,习作教学的“微”缺失

为什么要进行“微习作”教学呢?因为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之一的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笔者对全镇4所小学,108位教师进行了关于习作教学的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习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大——训练目标不明;

(2)散——练习形式零碎;

(3)空——习作内容不实。

二、意义追问,“微习作”教学的“微”价值

(一)准——明确习作训练核心目标

人教版教材虽然是以单元为体系编撰的,是按人文性专题来安排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但整组课文由于主题的类同性,在“言语形式”上也有一些趋同性。因此通过“微习作”可以进一步挖掘整组教材的语言文字运用功能的潜质,溯源整组单元潜藏于人文主题背后的另一条语言文字运用的脉络,根据教材单元导语、课文特点、习作要求,架起一座单元语言与文体训练为一体的桥梁,从而明确训练目标。

(二)聚——提高学生专项习作水平

“微习作”教学对整体单元课文核心语言表达特点进行梳理,利用文本语言进行练习,紧密地衔接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微习作”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通过课堂上的拓展小练笔,基于文本的核心语言表达特色进行迁移习作;二是通过课外的拓展,即在课堂习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情境,针对同一语言表达特色进行习作训练;三是通过单元习作,依然是指向同一语言表达特色的训练。

这缩小的语言训练点,通过“微习作”的重锤敲打,举一反三,能被学生运用到单元作文训练中。无论是素材的积累还是单项能力的训练,都为大作文习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可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精——提高阅读教学课堂价值

微习作训练源于阅读课堂,同时又反哺于阅读课堂,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目标,使阅读课堂教学点更集中,训练目标更明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使阅读教学成为“真语文”的课堂,课堂教学价值得到明显提高[1]。

三、夯实过程,“微习作”教学的“微”策略

(一)找点——构建“微目标”

在人教版教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习作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结合每单元的单元导语、课文、习作训练,提炼出本单元语言表达特点,明确各单元“微习作”训练的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回忆历史”的单元导语中,学习要求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加以运用。”我们根据这一要求及本组课文中《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等课文的写作特点,提炼出本单元“微习作”的核心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尝试用首尾呼应的方式进行写作。”

(二)定踪——寻找“微连接”

1.微习作教学要关注“点”,灵活呈现

这里所说的“点”,是已经确定的单元“微习作”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关注单元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时可以着眼于贯穿言行举止的人物记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特点,关注人物塑造的方法,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着眼于孕育情感语言的环境衬托,引导学生关注从环境描写中得到的感受,品味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五年级下册《桥》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着眼于充满节奏变化的对比手法,如六年级上册《山雨》中的动静结合描写。教师要有关注、迁移意识,充分发掘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为学生的练习提供范式、夯实基础[2]。

2.微习作教学要留心“面”,适度迁移

这里所说的“面”指的是单元课文的谋篇布局、篇章形式、写作顺序等,这些都是习作教学中的好范例,如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中的点面结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中的详略有序、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中的正侧面描写、五年级上册《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六年级上册《凡卡》中插叙的写法……留心这些“面”,进行适度的迁移练习,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微习作”重在“微”,对于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篇章结构,在迁移时可以采用列提纲的形式进行练习。

(三)精练——设计“微拓展”

“微习作”在教学中最直接的训练途径就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把阅读教学的核心语言目标与习作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悟写、学写、练写,并形成习惯,掌握技巧。

笔者认为在课堂“微习作”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自行设置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例如,在学生学了《半截蜡烛》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前一课《晏子使楚》进行文体的改写,选择一个场景改写成剧本。丰富多样的“微习作”形式会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写作文体,同时不同的情景仿写,更能够保持学生的新鲜感,让学生产生蓬勃的写作欲望。

(四)聚型——进行“微改造”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课文学习的目的是积累,达到运用语言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确定的微习作目标,根据课文实例中进行的微习作练习,对单元习作加以改造:单元习作没有明确目标,就给它设置核心目标,使目标更聚焦;内容零散的给予明确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要对阅读内容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结语

“微习作”意在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创造性地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教材中的文本语言,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语言,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扎扎实实地进行习作实践,寻求小学语文课堂内写作与阅读教学过程相融合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上,努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做到读中会写、写中会读,打通读写的“快速反应通道”,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