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拇指再造中辅助重建骨与关节的应用

2019-12-03 00:28朱海成肖水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足趾供区皮瓣

朱海成 张 立 肖水军

(东莞三局医院手足外科与整形美容科,广东 东莞 523000)

手指是人体最为灵活的器官,而手指残缺则是一件相对痛苦的事,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1]。拇指由于能外展、对掌,与其余手指相比能精确、有力的完成把握、捏等动作,占手功能的40.0%。而拇指的缺损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功能。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拇指伤残后的重建、帮助其恢复拇指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常规方法以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为主,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术后功能、感觉及外形恢复多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术中骨骼切取随意性较大,操作精度缺乏统一的标准、依据[3]。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法完成物体构建的技术[4]。研究表明[5-6]:将3D打印技术用于拇指再造辅助重建骨与关节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神经感觉功能重建,能进一步简化手术方案,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本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5月入院治疗的拇指再造患者30例,探讨3D打印技术在拇指再造辅助重建骨与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入院治疗的拇指再造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4岁,平均(45.74±5.89)岁。拇指再造部位:右手拇指18例,左手拇指12例。受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1例,重物压砸伤8例,旋转撕脱伤1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拇指再造适应证;(2)均为III度拇指缺损,部分患者伴有虎口中度狭窄;(3)能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2)符合拇指再造治疗适应证,但是治疗过程中伴有严重并发症而需要终止治疗者。(3)合并精神异常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批准下完成。

2 方法:(1)拇指再造重建及骨与关节模型制备。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64排螺旋CT完成双手、双足扫描,设定CT层厚为0.625mm,将获得的数据采用DICOM格式输入,刻录光盘。将获得的数据传入外科模拟器软件中,完成健侧三维图像的建立,然后使用镜像技术完成患侧缺损部位的虚拟形态修复。对比完毕后完成切割,获得拇指缺损部位骨关节三维形态图像,并且将数据与供区足趾三维形态图像进行对比、截取、组合,从而确定供区准确位置。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再造拇指、供足的聚乳酸(PLA)模型,根据模型在供足涉及以第1跖背动静脉作为蒂联合第2足趾骨关节完成拇指再造手术,见图1[7-8]。(2)手术操作过程。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手术前设计的方案在足背侧作弧形切口,充分暴露第1跖背动脉,进一步确定踇趾腓侧、第2足趾胫侧趾动脉,保证其解剖结构正常。结合手术前设计的踇甲皮瓣,配合术前3D打印的供区足趾三维形态图像完成第2足趾趾关节与踇趾甲下趾骨截骨,充分游离踇甲皮瓣、第2足趾关节,保证移植体血液循环正常,完成血管蒂切断。通过“瓦合”方式完成第2足趾关节、踇甲皮瓣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拇指,并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9]。透视X线下确定骨折对合及内固定是否良好,待满意后缝合指屈、伸肌腱,并完成足背侧神经、大隐神经与桡动脉腕背支、桡神经浅支进行吻合修复,完成受区新拇指再造。将髂骨瓣、旋髂动脉皮瓣完成足部供区重建,并将其放置在第2足趾部位利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最后将皮瓣血管与第1跖背动脉、大隐静脉完成吻合[10]。见图2。(3)所有患者手术后均给予抗凝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消肿、肢体制动等措施处理、干预。动态监测患者再造收治、游离皮瓣血供情况,术后2周拆线,术后3周正确指导患者拇指锻炼[11]。

图1 拇指再造重建及骨与关节模型制备

图注:①-④图均为拇指再造重建及骨与关节模型制备过程。

图2 手术操作过程

图注:⑤图为切口设计;⑥图为术前患手部位基本外观;⑦-⑨图为手术操作过程;图为术后随访患手示意图。

4 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均完成24个月随访,再造拇指功能恢复良好,具有满意的拇指外观,1例患者供区皮缘发生部分坏死,但是经过换药后恢复良好。同时,30例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经积极有效的处理干预后均得到恢复。

讨 论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拇指再造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均完成24个月随访,再造拇指功能恢复良好,具有满意的拇指外观,1例患者供区皮缘发生部分坏死,但是经过换药后恢复良好。同时,30例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由此看出:将3D打印技术用于拇指再造中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利于患者恢复。3D打印技术是拇指再造中常用的修复方法,能实现再造拇指骨与关节手术的精确化,术前通过外科手术模拟器技术,利用健侧拇指骨骼数据恢复患侧所需再造拇指骨关节的三维模型,并且以第2足趾骨骼为基础,通过骨质增减打印出与再造拇指模型一致的新拇指骨关节,进一步确定各骨段长度及骨段间角度。此外,手术过程中通过3D打印技术能模拟出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数据,使得操作更加顺畅,再造出拇指关节的位置、髓线和监测拇指,使得再造后的拇指更加逼真,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2]。

综上所述,将3D打印技术用于拇指再造中辅助重建骨与关节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神经感觉功能重建,简化手术方案,获得良好的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足趾供区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第1足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复合组织组合移植急诊再造拇指的临床应用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自我摩足可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