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群环境效率分析
——基于SBM模型测算

2019-12-04 06:37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三废皖江投入产出

张 伟

(铜陵学院金融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皖江城市群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地级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相关部门资料显示,皖江城市群的环境综合效率整体不高,工业城市如合肥市、安庆市等环境效率更低[1]。城市环境效率主要从工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计算。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环境,本文通过采用SBM-I-C模型对皖江城市群9城市的工业环境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

1 皖江城市群工业“三废”排放概况

这里所说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为追求工业生产值的增加和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带来的环境破坏。本文对环境污染状况的研究主要基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量。皖江城市群2013-2018年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情况见表1。

表1 2013-2018年皖江城市群各市工业“三废”年均排放量

由表1知,皖江城市群各市工业“三废”平均排放量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如作为工业城市的马鞍山市和铜陵市等在工业废水、废气及固定废弃物的平均排放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各个城市的重点污染物又不尽相同,废水排放量较高的城市有合肥、马鞍山、宣城、滁州等,废气排放量较高的城市是马鞍山,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高的城市是马鞍山、铜陵。不同城市显示出不同的环境污染特征[2]。

2 基于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环境效率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皖江城市群中各城市的环境投入与产出。皖江城市群包括铜陵、滁州、合肥、安庆、池州、芜湖、马鞍山、宣城等8个地级市,以及六安市的部分地区(本研究为了数据完整,使用六安全市的数据)。

本研究主要以各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皖江城市群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其他相关资料为根据,以安徽省各城市的2013年到2018年的工业从业人员数量来表示劳动力数量,以固定的资本存量来表示资本投入量。产出指标分为两部分,即期望产出数据,非期望产出数据用各城市的污染排放值(本文主要用工业“三废”排放数据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来表示。

本文采用SBM-I-C模型,分别以皖江城市群各地区工业用水量、工业供电量、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年末工业从业人员作为投入量指标,分别表示为(I)X1,(I)X2,(I)X3,(I)X4;以工业生产总值GDP作为期望产出指标(O)Y1;以工业生产的“三废”排放量,即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分别表示为(O)Y2,(O)Y3,(O)Y4。以皖江城市群的9个城市作为决策单元,分别表示为 DMU1,DMU2,DMU3,DMU4,DMU5……DMU9[3],得出该城市群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值,具体数值见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皖江城市群2013-2018年各个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平均值来看,9个城市可以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宣城、马鞍山、滁州、池州等地环境投入产出平均效率都在0.7以上;第二级,铜陵、六安环境投入产出平均效率都在0.6以上;第三级,作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合肥、芜湖来说,工业环境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分别是0.457 19和0.597 31;第四级,安庆地区工业生产环境投入产出效率最低,平均效率值仅为0.375 86。通过环境生产效率分析,可以看出皖江城市群从2013~2018年环境效率值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效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据分析,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为:

表2 2013-2018年皖江城市群各地区环境效率值

第一,皖江城市群工业结构与环境保护正相关。环境保护强度较低的状况下,环境保护对工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较小;随着环境保护强度的加大,环境保护对优化工业结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环境保护政策的稳定将带来工业结构和环保强度趋于一致。皖江城市群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不同表现,使得各城市环境生产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如合肥、安庆、马鞍山、铜陵等城市重工业发达,工业结构处于较低阶段,环境生产效率较低。随着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改善地区工业结构成为提高该地区工业效率、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水平的当务之急。

第二,皖江城市群各城市环保投入力度较小。皖江城市群各市经济实力在全国不居上游,偏弱的财政状况使得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与技术投入普遍不足。虽然皖江各城市环保投资总额在不断增长,但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却很小。环保投资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的速度,造成环保投资尤其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滞后。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治理统筹安排,在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较多的今天,要优先安排环保投资,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或其他相关方要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或在生态破坏中受到损害者进行奖励或补偿。还要通过制度创新,使环保工作企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第三,皖江城市群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高投入、高产出,皖江城市群各市有的重视发展汽车产业,有的重视化工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不相称,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潜力巨大。在一些地方,制革、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冶炼、水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对环境影响特别大。加大皖江城市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区域绿色产业,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像安庆、滁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这样一些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地区来讲,显得尤为迫切。

3 提高皖江城市群城市环境效率的措施

根据上述对皖江城市群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值的分析,得出了皖江城市群各大城市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异的结论。提高皖江城市群环境投入产出效率,既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又要借鉴周边城市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本研究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3.1 增强区域绿色产业作为增长极的放大效应[4]

绿色发展已经被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理念。对皖江城市群而言,绿色发展的要义是加强绿色主导产业建设,通过政策倾斜、招商引资等行政、市场行为大力扶持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指导督促绿色龙头企业完善与绿色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以省会城市合肥为示范带动,促进各个城市的绿色转型,在合肥、芜湖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建立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区;全面关停污染程度高、经济效益低的小散乱污企业,利用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研发循环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绿色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促使其向其他产业和其他地区辐射。

3.2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一,皖江城市群各市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集中地区优势生产要素,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以环境保护为约束的前提下,不断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实现该地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5]。其二,提高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在引进外资和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密切加强与周围地区的联系[6],如加强与苏南城市群等城市群的协作发展等。其三,在努力减少“三废”排放、减少自然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发展壮大本地区经济。

3.3 增强区域公民的环保意识

其一,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增强公民的环保与生态发展意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市民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在他们心目中环境保护只是作为一个口号存在,并没有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政府和其他相关方要努力打破市民的这一认识误区,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力度,通过环境保护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学校乃至环境执法机构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环境执法警示等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针对某些对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小企业经营人员,要以生动、科学的教育方式开展皖江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环境发展趋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还要满足公众对皖江环境的知情权,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7]。其二,政府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依法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督,加大奖惩力度。要在全社会形成环境监督的氛围,让广大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皖江城市群当前的环境监督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企业环境治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机制。在各地环境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充分不平衡,或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畅通媒体环境信息披露渠道,加大媒体环境信息披露力度,通过舆论监督促使危害环境的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环境质量[8]。

猜你喜欢
三废皖江投入产出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法三废治理研究
三废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小鲟”过皖江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