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传承视阈下中学生民乐团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9-12-04 04:06邱黎苑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考建设

摘 要:民族器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而中学生民乐团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特色成果。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双十中学民乐团作为实例进行艺术团实践研究分享,旨在从中学生民乐团的组织、管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同行们提供较为客观的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民乐团;建设;思考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颁布关于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文件。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文件明确了学校美育的主要作用和任务,也增强了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民族器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而中学生民乐团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特色成果。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双十中学民乐团作为实例进行艺术团实践研究分享,旨在从我校民乐团的组织、管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同行们提供较为客观的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一、 中学组建民乐团的传承价值

民乐团又叫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它是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学习西方管弦乐团编制而组建的乐队类型。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目前的编制是按照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个乐器组别来配置。与西方管弦乐团相比较,民族管弦乐团虽然是近现代才日趋成熟,但它保留和传承了很多中华民族古老而美妙的民族乐器,它是我们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产物。

笔者所在的厦门双十中学将组建民乐团作为学生音乐特长锻炼与展示的重要平台,通过民乐团组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并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还以民乐团为载体,加强与海内外青少年的艺术交流,增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二、 我校民乐团的运行机制

(一) 民乐团的团员选拔

与一些小学生乐团不同,中学生乐团不论是初中团队还是高中团队,一般队员入乐团的训练实践都只有在两年左右。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虽为一所完全中学,但是初高中两个校区相距较远,两校区生源合并训练的困难相当大,因此笔者选择了以高中部为乐团生源的主要来源。每学年新生艺术特长摸底调查后,对民乐特长的同学进行面试选拔并吸纳乐团新成员。这些成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最拔尖的是民乐特长生,我校每年面向全市招收四名民乐特长生,他们经常能填补乐团稀缺声部(如笙、唢呐、中阮等)的空白,团员也具有较高的独奏能力,常成为樂团的声部长;第二类是有过乐团合奏经历的同学,他们的识谱能力较强,在排练中合作意识也更强烈;第三类同学具有民族乐器的学习经历,但未参加民乐团训练,缺乏乐团训练经验;还有一类同学学过西洋乐器,有音乐基础且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我们也招收进团选择合适的声部进行培训。

(二) 民乐团的管理模式

组建民乐团除了要有生源保证,也要有严格的管理体制。俗话说“没有规律,不成方圆”,乐团的管理和训练既要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又要讲究制度化、规范化。

1. 团员职责分工与奖惩制度

每学期乐团纳新之后,选拔出团长、副团长、首席、声部长、谱务、宣传员等职务,这些同学在专业技能、思想作风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团长负责管理乐团的出勤统计工作;副团长负责乐团排练设备、场地的日常维护工作;首席负责每次排练、演出前全团的校音工作;声部长则负责与声部指导老师校对分谱的弓指法,以及带领声部成员进行分声部训练;谱务同学协助老师对乐团的乐谱进行系统整理与保管。通过乐团成员的职责分工,对乐团形成制度化的管理,同时也明确奖惩制度。如建立考勤制度;排练应提前到位,做好排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排练时要专心投入;排练结束应主动整理排练厅、琴房,并将学校的乐器按组别整理入柜;认真保管自己的分谱;爱护排练厅的乐器、谱架、音响等设备;保持排练厅卫生等。

有了乐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更能让团员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团员之间能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并充分发挥优秀团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乐团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团风。乐团建立每位成员的管理档案,记录出勤情况、训练表现积极程度、训练水平提升情况、参加各级各类演出、比赛的次数与表现等,以此形成每位团员的综合考评成绩,并在期末评选出艺术团优秀团员、艺术团贡献奖等。这些表彰也成为乐团成员参与一些对外交流活动的选拔条件之一。

2. 乐团排练模式探究

(1)乐团排练时间的确定

乐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排练时间,排练的出勤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笔者与学校多部门及年段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确定乐团相对固定的排练时间。我校民乐团排练时间通常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即民乐团同学利用每周两个下午校本选修课的时间来参加排练,这个时间段的排练时间既能得到保证,并且团员的排练也能视同为校本课学习,每学期末能得到相应的选修学分。这样的方式也鼓励团员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排练。我校民乐团每周基本上能保证两次常规训练,每次训练两个小时,如有演出和比赛计划,再增加周末半天的训练。每学期的开学前或假期期间,乐团还会采用短期集训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邀请一些校外专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乐团的声部训练与合练

我校民乐团为提高团员声部间的配合与合奏质量,常采用“提前发谱”“声部分排”“精准合练”三个步骤来完成训练。笔者自身的特长为弦乐教学,因此除了合练指挥外,还承担弦乐声部的分排训练。另外的几个声部,学校每学期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来进行排练指导。每一首新作品训练前,都事前请各声部老师标注好分谱的弓指法及训练要求,然后发谱让团员提前自行开谱练习,开放琴房和小排练室进行分声部训练。再邀请声部老师针对学生专业技术上(如音准、节奏、表现力等)的问题加强训练,预先解决分谱上的重难点,为最后的合排打下基础。声部分排还可以培养声部长的能力,提高团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排初期声部老师也参与排练,配合指挥的要求,当场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下一次的分声部排练中加以解决。

合排训练时,指挥对每一首作品的演奏,对音准、节奏、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处理。通过合奏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团员们在排练、演出中看指挥的良好素养,通过指挥的准确调动,把控乐团演奏时声部间的平衡,并对作品做出最完美的演绎。笔者在承担学校民乐团管理和训练工作期间,通过为学生讲授音乐知识、分析解读作品,示范作品的演奏、熟读和把握各声部分谱和总谱,感受到自己艺术素养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但深深体会到自己在指挥专业技艺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三) 民乐团的训练曲目选择

民乐团参加演出或比赛的作品,既要选择经典曲目,又要适合本团的技术水准,因为这关系到乐团排练与教学的成效。作品选择太过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会失去深入练习的积极性;曲目选择难度过大,超过大多数团员的专业能力,则容易造成团员自信心受挫,会打击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我校民乐团近几年来曾演奏过热闹欢腾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彝族酒歌》,也曾演奏过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望春风》,还选择过一些具有时尚、流行风格的民乐合奏作品,如《天空之城》《日不落》等。这些作品风格迥异,既有传统特色的优秀曲目,又有兼具时代特点的新创作品,作品的多样性使学生的训练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还增添了很多学习的乐趣,演出比赛中也得到观众的认可。

除了乐队的合奏训练外,笔者还鼓励乐团学生自行创建小乐队组合,进行小合奏、重奏等训练。引导学生对一些民歌小曲或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对乐器声部进行自主的选择与搭配,老师再进行适当指导。这样的形式适合参与学校的社团展演、艺术节活动、校际文艺交流活动等表演。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开阔学生们的艺术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们自主排练的积极性,还能将团员平时的训练所得“学以致用”。

三、 我校民樂团的实践成果

我校重视民乐团的建设与发展,几年来,从排练场地的落实、装修,到乐器的购买,再到特长生的招收及外聘专家的指导,都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保障了民乐团的正常运作与持续发展。目前我校民乐团训练已相对规范化,各个声部配置相对合理,乐团的编制日趋完善,乐团训练水平也逐年提高。乐团曾代表学校访问香港、台湾等地区,与港台的中学生乐团进行交流互访,如2009年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双十中学文化艺术夏令营音乐会;2018年参与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策划的专题节目《传承的力量·春节篇》的录制;2018年参加厦门市中小学生器乐展演;2019年与华侨大学联合举办“传承的力量”民族新年音乐会。这些艺术交流活动予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增色不少。

四、 我校民乐团建设实践的思考

1. 全社会应加强对中小学民乐团的重视与关注,有关部门应多举办相关的演出、活动,给予学校民乐团更多的交流展示的平台,适当提高民乐团训练资金投入的保障。同时加强民乐团教师师资的培训,如指挥培训、作曲配器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民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

2. 学校可以进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如采用“大手拉小手”的形式,与专业民乐团共建或与高校音乐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构建民乐教育资源共享的融合模式。

五、 结语

几年来,通过对学校民乐团的实践,笔者接触了很多热爱民族音乐的学生,学校乐团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看到学生们通过民乐团的艺术实践,提高艺术特长水平,并带着对民族音乐的满腔热情,踏入各类高校,又成为各个高校艺术团的新成员时,我的内心就满怀幸福与喜悦。笔者希望借由此文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实践感受,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继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劲峰.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2]张安.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

[3]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邱黎苑,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考建设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